Workflow
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江宁上半年省市重大项目全部开工
南京日报· 2025-07-24 07:42
重大项目进展 - 江宁区上半年36个项目竣工投产 新引进项目总投资超560亿元 [1] - 天印健康创新园全面建成 吸引宁丹新药等10家企业入驻 地上建筑面积达39.5万平方米 [1] - 高端化妆品生产基地和华康臻妍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 建成后年产化妆品2500万套 [2] - 联宁(华东)食品产业运营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2] - 林菲滨江智能装备新型产业园一期计划年底竣工 聚焦智能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 [2] - 九龙湖光机产业园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第二基地等大项目开工 南京北欧产业园揭牌签约 [3] 招商引资成果 - 江宁高新区上半年引进33个优质项目 总投资100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 [2] - 滨江开发区签约24个亿元以上项目 总投资40.2亿元 12个续建重大项目全部复工 [3] - 江宁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区2/3以上 省市区新开工重大项目100%开工 [3] 产业布局规划 - 天印健康创新园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 小核酸药物研发 以及诊断试剂 介入器械等细分领域 [1] - 高端化妆品生产基地打造研发 生产 品牌营销一体化总部基地 [2] - 联宁食品项目构建食品研发 区域结算 冷链分拨多功能平台 [2] - 江宁区推进"双千亿""双300亿""双百亿"链主企业裂变发展计划 [4] 行政效能提升 - 江宁区重大项目审批效能提升38% 深化"AI+政务"服务创新 [4] - 滨江开发区建立"一项目一档案"动态跟踪机制 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3] - 江宁开发区下半年紧盯300多个在手在谈项目 确保49个重大项目全面竣工 [3]
多个中试平台聚集重庆 助力医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0 20:04
中试平台发展现状 - 重庆两江新区已聚集博济医药、博腾制药、桦冠生物等多个中试平台,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1] - 中试平台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的关键环节,提供中间试验的综合性支撑 [3] -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7年将培育中试能力建设平台20个以上,服务企业超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 [3] 博济医药业务布局 - 重庆博济医药规划面积23000平方米,已投用4000平方米,打造高端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 [3] - 公司聚焦复杂注射剂研发与生产,拥有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和CDMO两大平台,配备130台/套关键设备 [4] - 平台已孵化8家医药企业,目标助力客户完成复杂注射剂中国首仿及国际注册 [4] 博腾制药服务能力 - 博腾制药提供从临床前到药品上市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覆盖小分子药物、多肽与寡核苷酸药物等多个领域 [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交付超4000个项目,服务全球超1200家客户 [4] 两江新区产业生态 - 两江新区作为重庆生命健康产业核心区,拥有25个产业平台,涵盖技术服务、行政监管、产业孵化等多领域 [5] - 新区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创新 [5]
去年我国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再创新高,司美格鲁肽领跑
第一财经· 2025-06-20 11:28
新药注册临床试验总体情况 - 2024年我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数量达4900项,创近五年新高,同比增长13 9% [1] - 临床试验启动效率提升,超六成试验在6个月内签署首例知情同意书,生物制品该比例达70 2% [1] - 临床试验参加单位超2000次的地区增至6个,广东省以2892次居首 [2] 热门治疗领域分布 - 化学药品临床试验前10位品种占比6 1%,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以14项试验居首 [2] - 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中抗肿瘤药物占比39%,生物制品中抗肿瘤药物占比达50 1% [7] - 内分泌系统药物试验在前10位品种中占39项,涉及5个品种 [2] 细胞与基因治疗(CGTs)进展 - CGTs产品临床试验数量较2023年显著增长,监管政策趋向开放 [8] - CAR-T、肿瘤疫苗等拟被纳入"先进治疗药物"范畴,四地自贸区试点外资准入 [8] 儿童用药与罕见病研发动态 - 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数量及占比双增长,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及疫苗 [7] - 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逐年递增,血液系统疾病试验占比近三成 [7] 重点品种市场表现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领域合计开展29项临床试验 [1][4]
突然大跌!泡沫破灭还是调整蓄势?知名医药分析师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10:14
市场表现与产业逻辑 - Wind创新药指数自2024年9月底扭转4年下行趋势,最高涨幅达53%,但6月13日至19日5个交易日内下跌8.2% [6] - 中国创新药企业在ADC、双/多抗、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临床项目数量占比超50%,成为全球研发主力 [7] - 全球大药企从中国引入分子数量(首付款0.5亿美元以上)占比从2019年0%提升至2024年31% [7][13] 行业发展阶段与驱动因素 - 过去10年政策驱动为主: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医保谈判、带量采购等推动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 [8] - 未来10年市场驱动为主:AI制药缩短开发周期,出海拓展欧美高支付市场,新兴市场需求增长 [8][9] - 中国创新药完成"从0到1"突破,进入政策支持、技术爆发、蓄势出海的起步期 [7][9] 技术优势与成本效率 - 中国Biotech临床前环节耗时12-20个月,比海外平均快30%-50%,PD-1/GLP-1临床入组速度显著领先 [12] - 中国新药研发成本约8.67亿美元(美国1/3),复杂生物制剂领域(ADC占比66%、双/多抗55%)研发占比超50% [12][13] - AI制药将加速周期降低成本,初创企业可能弯道超车 [14] 财务与盈利前景 - A股/H股主要Biotech公司2025-2026年收入增速预计超30%,归母净利润减亏幅度逐年扩大(2023-2025年分别为37%/42%/56%) [20] - 行业预计2026年整体盈利,2027年进入大规模盈利阶段 [20] - 部分品种销售峰值预期50亿美元,乐观情况下可对标Keytruda达300亿美元 [21] 全球竞争与标杆案例 - 百济神州、传奇生物、康方生物等企业在头对头试验中超越国际巨头,展现BIC(同类最优)能力 [17] - 百利天恒BL-B01D1与BMS达成84亿美元交易,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首付款12.5亿美元创纪录 [24] - 未来5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592亿美元增至2030年3000亿美元,但仍难超越美国(当前6021亿美元) [11][12] 投资机会与估值 - 核心龙头公司估值未达泡沫化阶段,科技成长股行情爆发期有容纳泡沫空间 [21] - 10倍股将持续涌现,潜在标的集中于手握全球大品种(BD交易超50亿美元)的企业 [24] - A股医药公司平均市值更高流动性更强,港股估值性价比更优但风格理性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