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混元大模型

搜索文档
腾讯“AI全家桶”,集中亮相!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13:54
腾讯AI战略布局 - 公司以"让'好用的AI'成为普惠生产力"为主题参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全自研云技术及混元大模型技术底座 [1] - 推出"AI全家桶"包含多项首发技术,包括视频通话功能首秀的腾讯元宝,实现低延迟拟人化交互 [1] - 混元大模型矩阵覆盖文字、声音、图像、视频、3D等多模态生成与理解能力,其中混元3D AI创作引擎为业界首个一站式3D内容生产工具 [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混元图像2.0模型支持文生图和绘画生图等多种交互方式,可毫秒级生成高质感图像 [2] - 微信生态全面接入AI能力,用户可添加元宝AI助手为好友,小程序教育平台已帮助师生创建13万个AI项目 [3] - QQ集成AI助手"小Q"提供画图、写作、解题等功能,"QQ AI妙绘"支持图片风格转换和视频生成 [4] 应用场景拓展 - AI能力延伸至社交、生活、工作、学习等多重场景,构建"AI好友圈"概念 [3] - 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展示人居环境机器人"小五"和人形机器人G1,实现人机自然对话与任务执行 [7] - 商业AI解决方案"奇妙数字人"已储备超3000个公共数字人形象,商家直播成本最高降低90% [6] 产业赋能方案 - 推出五大AI生产力平台包括智能体开发平台、AIGC内容生成平台等,推动技术产业化 [5] -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降低AI Agent搭建门槛,乐享知识库服务超30万家企业 [6] - 具身智能被视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布Tairos开放平台 [7]
加速AI应用,深度创造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7-24 12:08
大模型技术发展与应用 - 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性能显著提升,DeepSeek模型的发布降低AI创新门槛,推动金融行业从基础模型转向应用创新 [1] - 金融行业正密集研发适应各类业务场景的智能体应用,呈现百花齐放局面,但应用效果分化明显 [1] - 金融场景应用需满足高准确性和优质用户体验,面临多重挑战 [1] 腾讯云大模型战略与实践 - 腾讯践行"AI in ALL"战略,将混元/DeepSeek模型能力拆解为可复用的"AI能力原子化",嵌入全场景业务矩阵 [3] - 提出"云-数-模-应用"飞轮模型:云提供智算底座,数据湖为模型增强提供原料,四大板块驱动AI跨越数据和场景鸿沟 [5] - 腾讯金融云整合B端技术能力和C端生态,形成金融机构全方位合作解决方案 [5] 腾讯云金融行业AI解决方案 - 提供从智算底座到AI应用的全栈能力,包括智算底座TCE、大数据平台TBDS、混元大模型和一站式训推平台TI [8] - 智能体开发平台TCADP支持RAG、工作流和agent模式,集成外部工具和金融场景插件,快速构建金融Agent [9] - C端提供AI原生应用如超级应用元宝和个人知识库ima,知识库广场拥有超1000万篇公开知识 [10] 金融大模型应用场景 企业知识库场景 - 金融行业面临知识碎片化、检索效率低和安全合规风险高等挑战,腾讯乐享企业知识库解决方案推动知识整合 [12] - 支持混元与DeepSeek双模驱动,30多种多模态格式,多级分类管理,解决知识零散难题 [15] - 长生人寿基于乐享上线"AI-长小生",落地企业知识库、AI小助手和AI陪练三大智能场景 [13] 信贷尽调助手 - 银行信贷经理人工编写尽调报告需2-3周,大模型信贷尽调助手将周期压缩至1小时,效率提升10倍 [19][20] - 报告生成采纳率超93%,支持对公信贷细分场景,形成"信贷智能体"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 [20] - 解决RAG技术性能瓶颈和幻觉效应,通过后训练/全参数微调提升准确率 [19] 保险代理人助手 - 个险代理人团队面临工作负荷高、信息碎片化等痛点,AI助手优化全天工作流程 [24] - 支持多种文档输入、意图识别、KV提取和风险分析,分钟级生成保障思路和保险计划 [24][25] - 代理人可从低价值重复工作中解放,专注客户经营和学习提升 [26] 金融舆情应用 - 大模型技术实现舆情事件发现效率提升30倍,报告生成时效压缩至15分钟 [29] - 采用混元专项增训舆情大模型与DeepSeek双模驱动,赋能投研分析、风险监控等领域 [29] - 联合行业专家沉淀高质量舆情数据,拓展音视频及海外数据源处理能力 [29] 金融风控实践 - 腾讯积累丰富黑产和欺诈数据,形成全知识、全模型和全特征输入训练风控大模型 [32] - 风控大模型支持基于少量样本快速适配新场景,区分度提升20% [33] - 通过自监督和半监督学习完成训练,记忆信息多,掌握以往模型和特征全貌 [33] Data+AI未来趋势 - Data+AI从"单点技术突破"迈向"产业深度重构",数据治理与AI开发需整体规划 [36] - 三大趋势:智能化管理挖掘数据价值、一体化存储打破数据孤岛、私域数据创造高价值 [37] - 腾讯金融云Data+AI解决方案支持结构化、非结构化及向量数据统一存储,简化架构提升效率 [40]
探元计划洛阳站|超精建模解千年纹饰,助力石窟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腾讯研究院· 2025-07-21 16:43
龙门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 - 活动聚焦龙门石窟浅浮雕高精度建模与数字化纹饰提取,围绕技术创新、文化焕活、持续运营三大核心方向推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实景落地[1] - 项目针对2345个窟龛、11万尊造像、2800余品碑刻题记的超大规模石刻艺术宝库进行数字化保护,解决浅浮雕刻痕深度小于0.1mm的高精度采集难题[3] - 创新采用"基于精细光度立体的浅浮雕高精度三维重建方法"和"拓扑感知的局部-整体融合建模"策略,突破非接触建模技术瓶颈[4]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 - 设备成本从传统激光扫描仪的30-80万元降至数万元级别,降幅达90%[20] - 采集效率显著提升,光度立体技术无需接触文物且支持GPU工作站后处理,相比传统方法避免贴标志点损伤文物[21] - 应用腾讯混元大模型实现纹饰图案数据库的全自动信息聚合与多模检索,为二次创作提供技术支持[4][19] 核心成果展示 - 构建四大数字化成果:浅浮雕高精度三维数据集、纹饰图案数据集、三维模型浏览工具及纹饰数据管理系统[18] - 现场演示实现指尖触控还原整窟浅浮雕,纹饰数据库支持交互式查看图幅、图层及精准定位[25] - 形成"技术验证-内容重构-传播共创"完整闭环,建立可复制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范式[26] 行业专家观点 - 数字化使文化遗产从"不可移动"到"数字可触",从"专家可解"到"大众可感",推动文化价值再表达[11] - 项目解决浅浮雕采集、整窟数据融合、纹饰智能解析三大技术挑战,被喻为"数字时代的龙门三关"[13] - 探索出"场景驱动、技术共建、公众连接"的平台型路径,为行业提供智慧连接与数实融合的示范案例[10][26]
英伟达H20恢复销售事件点评:Q2国产云维持高增速,H20出货预计带动国内云厂Capex上升
国信证券· 2025-07-16 13: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英伟达H20恢复销售带动库存出清与国内资本开支增长,后续特供GPU顺利则资本开支持续积极 [3] - 二季度国内云维持高增速,客户方案落地后下半年预计加速增长,H20恢复供应带动云厂资本开支上升,利好下游需求 [3] - 二季度模型层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国内科技厂商加速追赶海外先进水平,算力供应恢复推动模型层迭代 [3] 各部分总结 AI芯片算力层 - 英伟达H20依托CUDA生态壁垒是国内AI开发者首要选择,其“性能阉割”但保留推理优势,满足出口管制同时维持市场份额 [5] - 英伟达一季报库存减记和采购义务损失45亿美元,对应H20库存收入预计达百亿美元量级,恢复采购将带动云厂囤货和资本开支增长 [3][6] - 后续中国特供版GPU预计基于BLACKWELL架构,若进展顺利国内四季度资本开支将持续积极,此前推出的B30有性能缺陷,新特供版将改善 [6] 国内云厂商 - 二季度国内云厂商AI客户数小幅下降但场景渗透率提升,预计维持高增速,业务场景跑通后下半年将加速增长,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有不同增速表现 [3][9] - 二季度国产卡买租占比提升,但受良品率和交付能力限制无法满足算力需求,云厂消耗库存卡,资本开支受H20断供影响二季度环比平稳 [3][9][10] - H20恢复供应和英伟达B系列特供芯片供应,将推动云厂需求增速出现季度性向上拐点,预计三季度恢复H20采购,四季度制定采购预算 [10] AI模型层 - 阿里聚焦通用高性能开源模型,4 - 6月开源Qwen3等多个模型,打造AI生态与工具链 [3][13][14] - 字节跳动进行模型升级与功能拓展,4 - 6月发布豆包系列模型等,覆盖多创作场景 [3][15] - 腾讯实现多领域模型创新与开源,4 - 6月上线“元宝”等,提升应用体验 [3][16] - 百度在基座模型与开发工具创新,4 - 6月发布文心大模型4.5Turbo等,推动技术落地 [3][17] - DeepSeek 5月发布DeepSeekR1 - 0528,提升思维深度与推理能力 [18]
★透过文博会读懂文化产业含科量含金量大流量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文化科技双核驱动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强调文化科技双核驱动,汇聚全球文化"顶流"和科技"新势力","含科量"成为最大看点 [1] - 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已深入渗透文化生产、消费、传播的整个链条 [1] -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4万亿元,其中数字化、智能化相关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3] AI技术赋能文化生产 - 腾讯通过混元大模型技术基底融入内容生产全产业链,大幅加快文化宣传产品生产流程,如AI生成网络文学出海宣传海报仅需输入画面元素及风格即可快速完成 [1][2] - 三七互娱自研行业大模型"小七"支持广告投放、生成游戏素材及代码文本创作,国内发行端AI视频占比达80%,海外达70%,AI智能客服准确率超80% [2][3] 智能硬件重塑文化消费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进入多地景区,通过定制化IP(如道士形象)提升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景区"流量担当" [3][4] - 宸境科技VR游船项目《天枢·古运河的心跳》结合无锡地标与非遺元素,15分钟沉浸式体验助力景区差异化升级,已在"五一"假期落地创收 [4][5] 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出海 - 《叫我大掌柜》游戏以国风美术和传统节日元素吸引海外玩家,《南海丝路》版本推广触达3.6亿次海外用户 [5][6] - 腾讯AI影像修复技术转录修复30多部经典戏曲作品,解决上世纪影像的残缺、抖动等问题,使呈现更细腻鲜活 [7] - 群宇互动歌舞机器人模仿潮汕英歌舞,何璇智能钢琴机器人演奏《青花瓷》,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合 [7]
视频生成大模型群雄逐鹿 却不温不火
中国经营报· 2025-06-27 16:17
国内视频大模型发展现状 - 国内视频生成大模型行业高开低走,目前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主要原因是用户更偏好真人博主出演的短视频而非AI生成内容 [2] - 腾讯混元、快手可灵、字节跳动即梦等国内视频大模型各自拥有独特技术优势:可灵擅长图像识别转换、即梦强于自然语言处理、混元结合两者优点并增加自定义选项 [2] - 可灵AI经过一年发展,在影视、短剧、广告、游戏、高校教育等行业实现深度实践探索 [2] 可灵AI商业化进展 - 截至2025年4月,可灵AI全球用户突破2200万,月活增长25倍,累计生成1.68亿个视频及3.44亿张图片 [3] - 可灵系列模型占据全球AI视频工具市场30.7%访问量份额,在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赛道稳居全球前二 [3] - 可灵2.0大师版显著提升语义响应、动态质量和画面美学,新增多模态视频编辑功能 [3] - 商业化变现至2025年2月累计营收超1亿元,2025年3月年化收入运行率突破1亿美元,4-5月单月付费均超1亿元 [4] - 专业用户(P端)付费订阅贡献70%营收,这类用户兼具传播属性和付费能力 [4] 国际竞争格局 - OpenAI Sora支持60秒高质量视频生成,采用创新"视频作为图像补码"方法,但对GPU算力要求高导致延迟较长 [5] - Meta Movie Gen擅长社交媒体视频样式,优化移动端性能并具有电影级审美,但动作连贯性有待提升 [5] - RunwayML Gen-4 Alpha专注10-20秒短视频高保真合成,提供丰富编辑功能,更受创意行业青睐 [6] 其他国内厂商技术特点 - 阿里通义万相2.1增强时空上下文建模,支持无限长1080P视频,首创中文文字视频生成功能 [6] - 腾讯混元可生成5秒内2K短视频,在文本一致性、运动质量和画面质量维度领先 [6] - 百度"文心一言"4.0的"一镜流影"插件主打批量化720p短视频生产,整合进大模型生态提高用户可及性 [7] - 字节跳动即梦AI可生成2分钟1080p视频,擅长复杂运动描绘,但内容互动量呈现高开低走趋势 [7]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视频大模型将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提升复杂内容生成能力和定制化服务水平 [8] - 5G等高速网络技术普及将改善视频传输体验,进一步推动行业应用 [8]
直击CVPR现场:中国玩家展商面前人从众,腾讯40+篇接收论文亮眼
量子位· 2025-06-17 15:41
CVPR 2025核心趋势 - 多模态与3D生成成为论文接收热门方向 其中高斯泼溅技术为前五高频关键词之一[6][15] - 基础模型讨论深入并延伸至产业落地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AI设立独立Workshop板块[6] - 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加速融合 神经渲染推动3D论文数量显著增长[16][17] 中国企业参与表现 - 腾讯、字节等企业展区规模创纪录 技术Demo体验排队现象突出[3][5] - 腾讯40+篇论文被接收 覆盖混元大模型团队、优图实验室等多方向[32] - 蚂蚁、字节、快手分别有21篇、12篇(含4篇Highlight)、12篇论文入选[32] - 中国企业赞助商占比达6/41 腾讯与字节跻身白金赞助商行列[34] 技术突破与开源进展 - 腾讯Hunyuan 3D 2.1版本实现几何与纹理双重优化 达到开源3D模型SOTA水平[21] - 该模型为全链路开源工业级3D生成大模型 支持消费级显卡适配[23] - 多模态领域高频词包括扩散模型(175次)、大语言模型(129次)、文生图(48次)等[14] 产业应用与人才战略 - Workshop议题新增3D捕获重建、数字孪生等方向 聚焦真实世界建模需求[28] - 腾讯研发投入超706亿元(2024年) 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达8.5万件[44] - 腾讯科技类人才占比73% 青云计划提供无上限薪酬与顶尖科学家资源[51][52] - 企业通过顶会展示技术实力 形成商业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46][48]
英伟达H100芯片首次升空,美初创公司拟建太空AI数据中心,AI基建又迎新应用场景
选股宝· 2025-06-08 22:37
太空数据中心建设 - 美国初创公司Starcloud计划在8月发射首颗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的卫星,目标建设首个千兆瓦级别太空数据中心,由4平方千米太阳能电池阵供电[1] - 该数据中心将使用激光与现有卫星互联网星座(如Starlink和Kuiper)通信,实现天地数据传输[1] AI基础设施发展 - AI革命拉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力度大,互联网云厂和运营商积极投入[1] - AI技术降本开源趋势下应用有望大规模落地,数据中心服务商将迎来新发展周期[1] - 2025年以来国内AI大模型通过算法与工程化创新加速技术跃迁,低成本DeepSeek-R1推理能力比肩OpenAlo1[2] - 阿里巴巴发布千亿级MoE架构模型Qwen2.5-Max,豆包依托字节生态提升能力,腾讯混元大模型深度集成于微信[2] AI算力需求 - AI模型进步叠加需求爆发推动国内云巨头Capex全面提升[2] - AIDC作为AI算力核心底座,环一线城市稀缺性凸显,具备优质资源储备的龙头将迎来需求爆发[2] 相关公司布局 - 协创数据以AIDC算力基建为锚点,通过"硬件制造+云服务+循环经济"三维协同,成为"端侧AI+算力运营"一体化服务商[3] - 科华数据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根基,通过"算电协同"战略成为AIDC领域"硬件+服务+能源"一体化方案商[3] - 中际旭创以技术驱动为核心,深度参与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是AIDC产业链网络侧关键环节[3]
解码深圳创新“四姐妹”:从AI“工具理性”向“系统智能”跃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4:59
深圳创新"四姐妹"AI战略布局 - 腾讯2025年计划资本开支近1000亿元,一季度研发支出189.1亿元同比增长21%,重点投向AI原生应用研发及算力基础设施[2][6][8] - 比亚迪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一季度研发费用142.23亿元同比增长34.04%,智驾车型渗透率达71%[2][5][6] - 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1797亿元占收入20.8%,昇腾AI生态已发展665万开发者和8500家合作伙伴[2][6][9] - 中国平安2024年研发费用180亿元,累计获得AI竞赛冠军45项,专利申请数达55435项[6][8] AI业务赋能成效 - 腾讯一季度AI驱动营销服务收入增长20%、游戏收入增长24%,混元大模型已赋能超50个内部产品[3][4][12] - 中国平安AI坐席覆盖80%客服总量,寿险秒级核保率达93%,产险反欺诈减损34.2亿元[4][6][17] - 比亚迪智驾车型4月销量占比达71%,璇玑AI大模型实现车辆全领域应用[5][13][16] - 华为盘古大模型已服务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鲲鹏服务器市场份额突破20%[11][12][16] 大模型技术路径 - 腾讯混元大模型实现全模态开源,推出深度思考模型T1和TurboS基座模型[11][12] - 华为盘古大模型5.0集成全栈AI解决方案,与昇腾芯片、昇思框架深度结合[11][12] - 中国平安构建三层模型体系,上架50多款大模型包括DeepSeek[11][12] - 比亚迪璇玑架构接入DeepSeek R1,组建端到端大模型团队[11][13] 端侧AI应用突破 - 华为鸿蒙电脑实现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乾崑智驾方案覆盖22款车型[16] - 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实现全系车型覆盖[16] - 中国平安AI理赔专家案件准确率提升23个百分点,物联网风控覆盖15个社区[17] - 腾讯云推出座舱端侧大模型,结合汽车行业知识实现精准问答[17] 市场估值与资本表现 - 腾讯市值4万亿元领跑中概股,年初至今股价涨25%[3] - 比亚迪H股获海外投资者溢价买入,年初股价涨幅超70%[3][5] - 中国平安A股单日涨幅近5%,被高盛纳入AI投资框架[3][4] - 2028年中国端侧AI市场规模预计达190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8%[18]
腾讯AI,加速狂飙的这半年
雷峰网· 2025-05-27 21:15
腾讯AI战略加速 - 公司从低调布局转向快速落地阶段,2024年第一季度资本开支达274.8亿元,同比增长91% [2][4] - 组织架构调整推动AI业务整合,混元大模型团队、QQ浏览器等并入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 [2][22] - 高层战略决心明确,马化腾在年会上强调持续投入算力并推动产品化落地 [25] 模型技术突破 - 混元TurboS大语言模型全球排名第八,理科推理能力提升10%,代码能力提升24%,竞赛数学成绩提升39% [6][7] - 混元T1模型在竞赛数学、常识问答、复杂任务Agent能力分别提升8%、8%、13% [7] - 多模态技术实现代际飞跃:图像生成达毫秒级,3D模型几何精度提升10倍,文生3D在17个类目中15项第一 [8] 产品化与场景落地 - 推出游戏视觉生成模型,美术设计效率提升数十倍,覆盖技能特效、角色立绘等五大子模型 [9] - 智能体开发平台支持零代码多Agent协同,演示案例中5分钟完成跨境寄件全流程 [12][15] - 知识库产品腾讯乐享实现企业人效两位数提升,科沃斯案例节省百万级运营成本 [17][18] 市场与用户增长 - 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R1后下载量跃居苹果免费榜第二,Q1月活达2358万,环比增长1546% [23] - QQ浏览器升级AI功能后用户活跃度提升,内置QBot支持双模型调用,覆盖4亿用户 [24][25] 行业趋势与竞争 - 全球AI智能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2.9亿美元增至2035年21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0.15% [18] - 国内大模型竞争加剧,DeepSeek等对手推动公司加速资源集结与产品迭代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