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菌草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两山’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两山”理念书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8-16 12:06
"两山"理念的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打破经济与生态"二元对立"思维,开辟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理念和实践方案 [1][2] - 该理念强调自然财富与经济财富的统一,推动中国实现发展模式转变,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展现前瞻性和长期性 [2][3] - 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两山"理念为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联合国等机构高度评价其全球实践价值 [3][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中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最大新能源产业链,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 [3] - 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增量约60%,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绿化行动成效显著 [4] - 绿色发展覆盖清洁能源、精准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入国家发展规划,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4][5] 国际实践与合作案例 - 非洲"以竹代塑"项目减少塑料污染,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帮助脱贫和防治水土流失 [5] - 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项目为该国首个风电项目,亚吉铁路成为东非首条电气化跨国铁路,节能环保模式成为绿色"一带一路"范例 [6] - 南非与中国合作建设生态文化村,将自然资本转化为文旅资产,发展生态农业和文旅产业 [6] 全球影响与理论价值 - "两山"理念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埃及等国通过绿色合作学习中国清洁能源转型经验 [6] - 该理念被国际学者视为21世纪重要生态智慧,推动全球向生态文明转型,中国成为主要引领者 [2][4] - 联合国与中国携手推进气候适应、绿色创新南南合作,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 [3][6]
“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注入新动力
经济日报· 2025-06-23 05:58
基础设施与工程能力 - 工程能力是实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合作和工程创新的基石,中欧班列、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等标志性工程效益凸显 [1] - 2024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累计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超3700列 [1] - 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超1.6万列,连通境外城市117个 [1]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 工程科技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明交流的重要基石,工程教育水平与工程师质量成为衡量工程科技创新实力的关键内容 [2] - 2021年成立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推动建立国际等效评价体系,2024年初启动非洲工程能力建设计划项目 [2] - 34家全球工程领域重要机构与企业共同发起《关于"一带一路"工程能力建设的共识》,致力于推动形成工程教育共同认证标准和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2] 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阿联酋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四期项目集热塔高达262米,7万面定日镜反射阳光,将有力推动阿联酋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2] - 科特迪瓦格西波-波波里水电站每年将提供5.54亿千瓦时清洁电力,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8万吨 [3] -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已有40余国150多家合作伙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达34个 [3] 减贫与民生改善 - 中国菌草技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创下每公顷年产854吨鲜草世界纪录,卢旺达菌草产业链带动3万多人就业 [4] - 菌草项目已在百余国落地,在脱贫、就业、治沙、发电等领域释放巨大潜力 [4] - 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1][4]
共建“一带一路”惠及更多民众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8
中国—中亚峰会合作举措 - 中方决定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 [1] - 中方将在2024年向中亚国家提供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用于民生和发展项目 [1] - 未来两年计划向中亚国家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 [1] "一带一路"民生项目发展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小而美"项目落地 [1] - 重大标志性工程与民生项目协同推进,配套建设民生设施及技术培训 [2] - 鲁班工坊已在亚欧非建成30余个,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职业培训超3.1万人次 [2] 绿色与数字化民生项目 - 绿色能源合作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中在亚非拉地区的光伏微电网、水电站等项目 [3] - 数字化项目包括远程医疗、智慧农业等,坦桑尼亚ICT项目使电话资费降58%、互联网资费降75% [3] 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 企业、金融机构、地方医疗机构等成为民生项目落地重要力量 [4] - 政党、青年、智库等围绕绿色发展、减贫等议题深化交流 [4] - 友好城市关系构建从中央到民间多层次合作网络 [4] 未来合作方向 - 统筹重大工程与"小而美"项目建设,拓展基建、健康、绿色生态等重点领域 [4] - 目标使共建成果更广泛惠及"一带一路"国家人民 [4]
携手推动绿色发展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
新华社· 2025-06-05 08:52
中国绿色技术国际合作 -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毛里塔尼亚示范项目运用滴灌技术和防风固沙体系,种植果树蔬菜并创造就业,有效遏制风沙 [1][2] - 项目借鉴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经验,支持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宽15公里、长7000公里森林带) [2] - 中国通过培训班、国际论坛等形式向全球分享治沙技术,实现荒漠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3] 可再生能源与全球减排贡献 - 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量全球第一,2023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12年降超35% [5] - 2024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增量超50%来自中国,2023年出口设备帮助他国减排二氧化碳8.1亿吨 [5][6] - 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50平方公里)由中国企业承建,预计35年减排等效植树5.45亿棵 [5] 绿色技术输出与产业链优势 - 中国供应全球60%风电设备、70%光伏组件,生产可负担的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 [6] - "以竹代塑"倡议减少非洲塑料污染,菌草技术培训助力太平洋岛国脱贫 [3] - 棉花节水灌溉技术改善中亚棉农生计并缓解咸海生态危机 [3] 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参与 - 中国与40多国签署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备忘录,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 [9] - 推动"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关系,建立170多个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员 [8] - 全面履行《巴黎协定》,发布2030可持续发展国别方案 [8]
把“幸福草”带到更多地方(绿水青山守护者)
人民日报· 2025-05-09 06:42
菌草技术推广 - 菌草技术及减贫经验已推广至107个国家,通过培训示范、开设课程等方式推动国际应用 [1][5] - 团队在南非创新"10平方米菇场"模式,使小农户年产出1.2吨鲜菇 [4] - 采用"菌草技术国别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37次赴非洲推动项目落地 [5] 菌草生态治理 - 2013年起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试验种植菌草,成功固定流沙形成绿洲 [7][8] - 菌草根系发达且抗逆性强,在沿黄9省及福建等地建立生态治理示范基地 [8] - 沙漠种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58.97%,证实生态改良效果 [9] 菌草多领域应用 - 从食用菌培养转向草种选育,巨菌草等品种具备高产、耐旱特性 [7] - 新疆养殖户种植200亩巨菌草,产量达青贮玉米的3倍 [11] - 探索菌草纤维材料纺织应用,研究覆盖草种选育、生态治理等近100人团队 [11] 技术研发体系 - 2011年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 研究生培养强调实地观察,通过基地实践发现研究问题 [9] - 团队持续提升技术水平,2024年六成时间用于国际技术交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