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轮毂轴承单元
icon
搜索文档
雷迪克(300652) - 300652雷迪克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2
2025-07-22 17:56
公司概况 - 雷迪克成立于2002年,2017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是综合性轴承生产制造企业,有超20年汽配生产经验,主要从事汽车轴承研产销,产品超三千个品种 [2] - 原以汽车后市场为主,近年开拓汽车前装市场,核心客户有吉利、小鹏等车企 [2] 业绩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8253.20 - 9313.85万元,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5290万元,增长超100% [3] - 业绩增长得益于下游客户销量提升,售后市场业务稳步发展,主机市场供应量提升 [3] 经营策略 - 与主流车企及制动器集成商紧密合作,争取更多定点配套项目,拓展新车企、新平台 [3] 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 2025年6月10日收购誊展精密51.00%股权,6月16日间接持有北方机械20%股权 [3] - 并购原因是与标的公司在产品研发、制造和市场方面深度互补,可拓展产品线,增强议价能力 [4][5] 北方机械情况 - 成立于1988年,是专业生产精密元器件的企业,产品有三大类近万种规格 [5] - 2014年开始研发行星滚柱丝杠,已全类型覆盖,有成熟制造工艺流程,部分机器人客户订单进入小批量产阶段 [5]
主力资金丨突然拉升,主力重金抢筹这只热门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14 18:48
市场整体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68.25亿元 创业板净流出25.98亿元 沪深300成份股净流入10.17亿元 [2] - 申万一级行业中24个行业上涨 非银金融行业涨幅居首达3.99% 交通运输行业涨1.79% 食品饮料/综合/商贸零售等行业均涨超1% [2] - 7个下跌行业中 国防军工跌幅居首达0.74% 美容护理/机械设备/社会服务等行业均跌超0.15% [3] 行业资金流向 - 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入30.14亿元居首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9.57亿元次之 食品饮料/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入均超4.4亿元 [3] - 23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电子行业净流出22亿元居首 电力设备/国防军工行业净流出均超12亿元 [4] 个股资金流向 - 22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2亿元 其中8股净流入超4亿元 [5] - 东方财富主力资金净流入19.81亿元居首 五粮液净流入6.17亿元次之 广发证券/襄阳轴承/比亚迪/银之杰分别净流入5.48/5.21/4.57/4.21亿元 [5][6] - 10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2亿元 拓维信息净流出5.02亿元居首 皖通科技/中信证券/宝通科技/万向钱潮等净流出金额居前 [6][7] - 17股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 襄阳轴承尾盘净流入5.07亿元居首 吉林化纤/华胜天成/合众思壮尾盘净流入均超2.7亿元 [8][9] ETF表现 - A50ETF(159601)近五日上涨3.95% 最新份额40.0亿份减少702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327.9万元 [11] 行业动态 - 一季度多家上市证券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券商股午后走强 红塔证券涨停 东方财富/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均涨超4.5% [5][6] - 襄阳轴承2024年营业总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4.36% 主营汽车轴承/等速万向节/轮毂轴承单元等产品 [8]
晓数点丨4月十大牛股出炉:联合化学逾159%涨幅问鼎榜首
第一财经· 2025-05-01 10:39
4月十大牛股表现 - 联合化学以159.09%涨幅位列第一,国芳集团(117.10%)和红宝丽(104.27%)紧随其后,共3只股票涨幅超100% [1][3][4] - 十大牛股中ST宇顺(88.49%)、中旗新材(85.72%)、林泰新材(84.94%)等均实现70%以上涨幅 [4] - 同期主要股指表现疲弱:沪指跌1.70%,深证成指跌5.75%,创业板指跌7.40% [1] 个股基本面分析 联合化学 - 2024年营收5.35亿元(+24.80%),净利润5643万元(+66.81%);2025Q1营收1.30亿元(+0.52%),净利润1654万元(+17.97%) [5] - 主营业务为偶氮类有机颜料和挤水基墨的研发生产 [5] 国芳集团 - 2024年营收7.57亿元(-21.92%),净利润5800.83万元(-63.23%) [6] - 主营业务为百货零售连锁,4月股价异动公告提示非理性炒作风险 [6] 红宝丽 - 环氧丙烷项目尚未投产,未产生销售收入 [7] - 主营产品包括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异丙醇胺等环氧丙烷衍生品 [7] ST宇顺 - 拟现金收购Olive Ida Limited旗下数据中心资产,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7] - 原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屏及模组生产 [7] 中旗新材 - 控股股东变更为星空科技,实控人变更为贺荣明,涉及24.97%股份转让 [8][9] 林泰新材 - 2025Q1营收1.01亿元(+107.43%),净利润3836万元(+287.62%),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等车企 [10] - 2024年净利润8104.32万元(+64.78%),主营汽车变速器摩擦片 [10] 万辰集团 - 2025Q1营收108.21亿元(+124.02%),净利润2.15亿元(+3344.13%) [11] - 量贩零食业务2024年营收317.90亿元(+262.94%) [12] 安记食品 - 2024年营收6.07亿元(-4.06%),净利润3833.35万元(+23.29%) [13] - 主营调味品研发生产,股价异动公告提示非理性炒作风险 [13] 乐山电力 - 综合性公用事业企业,业务涵盖电力供应、自来水、燃气及光伏等 [14] 雷迪克 - 澄清未开展机器人业务,主营汽车轴承研发生产 [15] - 行星滚柱丝杠收购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15]
雷迪克(300652):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精密制造基因赋能,人形机器人丝杠新锐
开源证券· 2025-04-30 17: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6][9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汽车轴承核心供应商,从后装 AM 拓展至前装 OEM 市场,主业迎来增长拐点,通过收购丝杠企业、设立机器人子公司等方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6/1.94/2.37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48.6/39.1/32.1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汽车轴承优质供应商,拓展 OEM 主业迎拐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汽车轴承配件领域二十余年,早期聚焦 AM 售后市场,2017 年后拓展 OEM 整机市场颇具成效,2025 年拟收购誊展精密部分股权、成立机器人子公司,开拓多元化发展时代 [16] -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轮毂轴承、轮毂轴承单元等,待收购誊展精密后有望导入滚珠丝杠和行星滚柱丝杠产品 [17][20] - 公司在汽车轴承领域积累了海内外售后(AM)与前装(OEM)市场的优质客户资源,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利于经营决策 [24][25] - 汽车零部件市场分为 OEM 和 AM 市场,公司早年因产能限制布局 AM 市场,2017 年上市后拓展至 OEM 市场,布局新产能后相继获得多家主机厂定点,OEM 市场销量持续提升 [28][29][32] - 2024 年公司营收同比 +14%,归母净利润同比基本持平,随着 OEM 市场布局取得成效,有望迎来业绩增长拐点,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30%以上,费控水平良好 [33][35] 轴承与丝杠生产工艺相通,轴承厂商转向丝杠生产具备先天优势 - 国内厂商切入高端丝杠市场面临成熟工艺、设备储备与高质量原材料三大壁垒 [40] - 轴承和丝杠的工艺流程高度类似,部分生产设备可共用,轴承企业在原材料选取和加工工艺上具有丰富经验,具备生产丝杠的先天优势 [52][53][54] - 国内轴承企业正逐步布局丝杠,已初步具备量产能力,能够补齐工艺和设备短板、拥有优质客户资源、大规模量产和降本能力的轴承厂有望脱颖而出 [57][59] - 雷迪克已掌握多类轴承核心工艺,拟收购誊展精密补齐精度短板,有自主配置精密产线能力,共享优质客户资源,产能充沛且持续扩张,在切入丝杠赛道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 [60][62][63] 整合产业链丝杠资源,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拟收购誊展精密进军丝杠行业,成立人形机器人子公司加强资源整合,誊展精密在精密自动化领域的积累与公司发展方向契合,有望助力公司拓展业务 [70][71][74] - 丝杠是人形机器人价值量最高的零部件,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单机使用多种丝杠,预计人形机器人量产百万台时,丝杠市场规模扩容 230 亿元 [75][79] - 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使用滚珠丝杠,线控底盘相关系统渗透率提升以及行星滚柱丝杠对滚珠丝杠的替代将推动汽车用丝杠市场规模扩大,预计 2030 年国内应用于乘用车线控底盘的丝杠市场规模为 2024 年的 3.6 倍 [82][91][9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以汽车轴承为主业,AM 后装市场稳增长,OEM 前装市场有望高速增长,拟布局人形机器人和汽车丝杠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94]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各业务板块收入和毛利率有不同表现,整体营收同比分别增长 50.6%/38.4%/3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6/1.94/2.3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0.0%/24.2%/21.9%,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48.6/39.1/32.1 倍,2025 - 2027 年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4][96][99]
雷迪克: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精密制造基因赋能,人形机器人丝杠新锐-20250430
开源证券· 2025-04-30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6][9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汽车轴承核心供应商,主业迎来增长拐点,第二曲线机器人新业务启航,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6/1.94/2.37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48.6/39.1/32.1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 - 公司以汽车轴承为主业,下游早期聚焦 AM 后装市场,近年来发力 OEM 前装市场,拟收购丝杠企业誊展精密部分股权、成立人形机器人子公司,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蓝海赛道,形成“轴承主业 + 丝杠新业务”的业绩驱动力 [94] - 得益于主业 OEM 市场的高速扩容及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丝杠业务的增量贡献,公司业绩即将迎来拐点,预计 2025 - 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1.15/15.43/20.3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0.6%/38.4%/32.1%;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6/1.94/2.3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0.0%/24.2%/21.9%,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48.6/39.1/32.1 倍,2025 - 2027 年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 [9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汽车轴承优质供应商,拓展 OEM 主业迎拐点 - 公司深耕汽车轴承配件领域二十余年,客户覆盖主流车企,早期布局 AM 售后市场,2017 年后拓展 OEM 整机市场颇具成效,2025 年拟收购誊展精密部分股权、成立机器人子公司,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16] -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轮毂轴承等,待收购誊展精密后,有望导入滚珠丝杠和行星滚柱丝杠产品 [17] - 公司在汽车轴承领域积累了海内外售后与前装市场的优质客户资源,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实控人技术背景出身,利于经营决策 [24][25] - 汽车零部件市场分为 OEM 和 AM 市场,公司早年因产能限制布局 AM 市场,2017 年上市后拓展至 OEM 市场,布局新产能后相继获得多家主机厂定点,OEM 市场销量持续提升 [28][29][32] - 2024 年公司营收同比 +14%,归母净利润同比基本持平,随着 OEM 市场布局取得成效,有望迎来业绩增长拐点,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30%以上,费控水平良好,随着 OEM 市场供应量提升,各费用有望进一步摊薄,净利率有望改善 [33][35] 轴承与丝杠生产工艺相通,轴承厂商转向丝杠生产具备先天优势 - 国内厂商切入高端丝杠市场面临成熟工艺、设备储备与高质量原材料三大壁垒,先进入者凭借成熟工艺抢占高端市场份额,丝杆为重资产行业对设备储备要求高,高端检测设备保障生产良率,设备多被海外垄断,丝杠主体材料对纯度、配方和热处理工艺要求高 [40][43][50] - 轴承和丝杠工艺流程高度类似,部分生产设备可共用,轴承企业在原材料选取和加工工艺上经验丰富,具备生产丝杠的先天优势 [52][53][54] - 国内轴承企业正逐步布局丝杠,已初步具备量产能力,能够补齐工艺和设备短板、拥有优质客户资源、大规模量产和降本能力的轴承厂有望成功切入丝杠业务 [57][58][59] - 雷迪克已掌握多类轴承核心工艺,拟收购誊展精密突破精度瓶颈,具备自主配置精密产线能力,共享优质客户资源,产能充沛且持续扩张,规模量产经验丰富,在轴承企业切入丝杠赛道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 [60][62][66] 整合产业链丝杠资源,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 公司自 2024 年开始关注丝杠产品,拟收购誊展精密 51%股权,其技术团队具备台系成熟丝杠制造经验,业务与公司发展方向契合,公司还成立浙江雷鸣机器人有限公司,有望拓展至人形机器人、车用底盘丝杠等领域 [70][71][74]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单机使用多种丝杠,以行星滚柱丝杠为核心的线性执行器满足其运动要求,预计人形机器人量产百万台时,丝杠市场规模扩容 230 亿元 [75][79] - 线控底盘的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使用滚珠丝杠,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子驻车系统渗透率提升以及行星滚柱丝杠对滚珠丝杠的替代将推动汽车用丝杠市场规模扩大,预计 2030 年国内应用于乘用车线控底盘的丝杠市场规模为 2024 年的 3.6 倍 [82][84][9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公司汽车轴承主业中,AM 后装市场稳健增长,OEM 前装市场获多家头部车企定点,订单量产在即,驱动主业加速增长;丝杠业务依托优质客户资源和产能储备,通过内部研发与外延并购补齐短板,有望打开增长空间 [94][97] - 预计 2025 - 2027 年轮毂单元、轮毂轴承业务收入显著提升,圆锥轴承、分离轴承、其他业务稳定增长,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1.15/15.43/20.3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0.6%/38.4%/32.1%;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6/1.94/2.3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0.0%/24.2%/21.9%,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48.6/39.1/32.1 倍,2025 - 2027 年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4][96][99]
斯菱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
2023-09-13 20:38
上市信息 - 公司股票于2023年9月1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4] - 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1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数为2608.19万股,占比23.71%[11]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27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67] 财务数据 - 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9069.23万元和12257.46万元[40] - 报告期内外销金额分别为31352.67万元、46371.35万元和52551.7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0.41%、66.29%和71.13%[25] - 报告期内汇兑损益金额分别为545.62万元、411.70万元和 - 1662.71万元[25][26] 股权结构 - 董事长姜岭直接持股3627.10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43.96%[44] - 董事张一民直接持股1192.03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14.45%[44] - 限售流通股小计为83918111股,占比76.2892%[62] 发行情况 - 发行价37.56元/股对应2022年扣非后摊薄市盈率为33.71倍,高于行业均值25.83%[15] - 网上网下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1416.25万股,占比51.50%;网上最终发行1333.75万股,占比48.50%[73] - 本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03290.00万元,发行费用总额(不含增值税)为10634.71万元[77][78] 未来展望 - 公司拟多渠道筹资加快募投项目进度,争取早日实现预期效益[138] - 公司强化上市后利润分配政策,明确原则、条件、比例等并制定分红回报规划[139] - 公司为降低发行摊薄即期回报影响,将提高运营效率、加强募投项目监管[135] 承诺事项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发行前已发行股份[96][99] - 若本次发行被认定欺诈发行,公司将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股份购回程序,回购全部新股[127] - 若招股说明书等信息披露资料存在虚假记载等致投资者损失,公司、控股股东等将依法赔偿损失[129][130]
斯菱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9-07 21:01
发行信息 - 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为27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为25%[9][38] -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37.56元,发行市盈率33.71倍,发行市净率2.86倍[9][38] - 发行日期为2023年9月4日,拟上市板块为深交所创业板[9] - 发行后总股本为11000万股[9][38] - 发行费用概算总计不含增值税为10634.71万元,印花税税率为0.025%[39] 业绩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2538.42万元、71468.61万元和74973.62万元[50] - 2022 - 2020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257.46万元、9069.23万元、4168.67万元[51] - 2023年1 - 6月,公司营业收入33093.2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48%[55] - 2023年1 - 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64.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7%[55][56] - 2023年1 - 9月,公司预计营业收入51300.00 - 531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12%至11.24%[58] - 2023年1 - 9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00.00 - 10500.00万元,同比增加6.61%至13.08%[58] - 2023年1 - 9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53.50 - 10262.00万元,同比增加2.49%至8.95%[60] 用户数据 - 公司产品约85%销往售后市场,约15%销往主机配套市场[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总金额18822.98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4.96%[59] 未来展望 - 年产629万套高端汽车轴承技术改造扩产项目是募集资金运用项目之一[15] - 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额40630.89万元[6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565.70万元、2862.29万元和3268.6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8%、4.00%和4.36%[79] - 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8696.64万元[50] - 公司主持或参与起草2项轴承行业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4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授权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41][47]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17年公司收购优联轴承100%股权,交易价格2570.15万元,发行2039.8万股,发行价1.26元/股[143] - 2019年10月,公司以15000万元收购开源轴承100%股权,发行股份支付9000万元,现金支付6000万元,发行数量2250万股[155] - 2019年11月,开源轴承以576.80万元将坚固传动70%股权转让给梁仁杰[184] 其他新策略 - 本次发行上市前滚存的未分配利润由新老股东按发行后持股比例共享[25]
斯菱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8-23 20:41
发行上市信息 - 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275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后总股本为11000万股,占比25%[4][9][18]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9月4日,招股意向书签署日期为2023年8月24日[9] - 保荐费283.02万元,承销费为募集资金总额的8%减去300万元,不足2000万元按2000万元收取[39] 业绩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2538.42万元、71468.61万元和74973.62万元[51]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2565.70万元、2862.29万元和3268.65万元,最近三年累计8696.64万元[51] - 2022年末资产总额95,037.24万元,净利润12,257.46万元,研发投入占比4.36%[53] - 2023年1 - 6月营业收入33,093.2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4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364.44万元,增长10.07%[59] - 2023年1 - 9月预计营业收入51,300.00 - 53,1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12% - 11.24%[62][64] - 2023年1 - 9月预计归母净利润9,900.00 - 10,500.00万元,同比增加6.61% - 13.08%[62][64]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1946.15万元、18213.78万元和15605.08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3.06%、27.76%和21.44%[31]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7111.29万元、22932.76万元和17879.31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33.03%、34.95%和24.57%[32] - 报告期内外销金额分别为31352.67万元、46371.35万元和52551.7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0.41%、66.29%和71.13%[33] - 报告期内汇兑损益金额分别为545.62万元、411.70万元和 - 1662.71万元[33]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产品约85%销往售后市场,约15%销往主机配套市场[44] - 目前销往美国市场的轮毂轴承单元产品关税税率为27.5%,球结构轴承产品关税税率为34%,锥结构轴承产品关税税率为30.8%,还需承担0.91%反倾销税[29] 研发与荣誉 - 公司成功申报“年产1200万套高端轮毂轴承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的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41] - 公司“斯菱汽车轴承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2年度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平台[41] - 公司主持或参与起草2项轴承行业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41] - 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46] 股权结构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姜岭持有公司3627.10万股股份,占比43.96%,为控股股东[192]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姜楠持有公司516.00万股股份,占比6.25%,姜岭和姜楠合计持股占比50.22%,为实际控制人[192] 收购与整合 - 2017年公司以2570.15万元收购优联轴承100%股权,扩充产品类型和业务规模[147][157] - 2019年公司以15000万元收购开源轴承100%股权,获得客户渠道互补的协同效应[159][166]
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5-26 15:14
发行上市 - 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75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1000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8][17][37]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8] 业绩情况 - 2020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2,538.42万元、71,468.61万元和74,973.6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168.67万元、9,069.23万元和12,257.46万元[50][52] - 2023年1 - 3月,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4.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1.14%[56] - 2023年1 - 6月预测营业收入30681.54至31781.54万元,较2022年1 - 6月减少19.78%至16.91%[59]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41%、66.29%和71.13%[28][32][74] -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分别为63.20%、67.86%和66.06%[29]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1,946.15万元、18,213.78万元和15,605.08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3.06%、27.76%和21.44%[30] 产品市场 - 公司产品约85%销往售后市场,约15%销往主机配套市场[42] - 2020年度,售后市场领域公司轮毂轴承单元产品销售额在国内同类企业中排名前三[45] 研发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授权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40][46] - 公司主持或参与起草了2项轴承行业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40] - 公司的“斯菱汽车轴承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2年度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平台[40] 子公司情况 - 公司拥有开源轴承、优联轴承、斯菱贸易等全资子公司,与优联轴承、斯菱贸易合计持股斯菱泰国100%[16] - 优联轴承2022年末总资产10215.89万元,净资产3869.75万元,2022年度营业收入12325.12万元,净利润2720.78万元[178] - 开源轴承2022年末总资产17388.83万元,净资产12018.92万元,2022年度营业收入7086.62万元,净利润44.76万元[180] 收购情况 - 2017年公司收购优联轴承100%股权,交易价格2570.15万元[142] - 2019年公司收购开源轴承100%股权,交易价15000万元[154] 股权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姜岭、姜楠合计持股50.22%,发行后持股比例降至37.66%[83] - 姜岭发行前持股3627.10万股,比例43.9648%;发行后持股3627.10万股,比例32.9736%[199] - 张一民发行前持股1192.03万股,比例14.4488%;发行后持股1192.03万股,比例10.8366%[199]
三联锻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5-16 20:42
发行相关 - 公司拟公开发行283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04%,发行后总股本11336万股[8][37][149] -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27.93元,发行市盈率37.73倍,发行市净率2.41倍[8][37][38] - 发行日期为2023年11月5日,拟上市深交所主板[8] - 募集资金总额79265.34万元,净额67211.81万元,发行费用总额12053.53万元[38] 业绩数据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61784.48万元、92925.95万元和104978.27万元[40][43] - 2022 - 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9484.01万元、7663.78万元、7266.05万元[44] - 2022年扣非前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93%,扣非后为14.09%[46]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404.51万元[46] - 2022年研发投入占比5.29%[46] - 预计2023年1 - 3月营收24000 - 27000万元,变动比例 - 7.31% - 4.28%[49] - 预计2023年1 - 3月净利润1600 - 1900万元,变动比例 - 6.71% - 10.78%[49] 客户与市场 - 报告期各期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分别为55.93%、58.83%和59.34%[31] - 报告期各期境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4.49%、20.62%和24.06%[74] 财务风险 - 2022 - 2020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0.78%、50.94%、42.27%[44]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6324.44万元、19247.08万元和27049.01万元,占比分别为44.41%、36.33%和39.42%[62]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2271.90万元、23836.35万元和26244.49万元,占比分别为33.39%、44.99%和38.25%[63] 股权结构 - 发行前孙国奉、张一衡、孙国敏、高新同华、三联合伙、孙仁豪持股比例分别为26.91%、26.77%、26.77%、13.53%、4.10%、1.92%[106] - 发行后孙国奉、张一衡、孙国敏、高新同华、三联合伙、孙仁豪持股比例降至20.17%、20.07%、20.07%、10.14%、3.07%、1.44%[150] 子公司情况 - 温州三连2022年总资产12418.10万元、净资产7883.72万元、营收8968.25万元、净利润287.61万元[121][122] - 芜湖万联2022年总资产27514.27万元、净资产7148.65万元、营收31750.23万元、净利润1609.07万元[123] - 湖州三连2022年总资产13041.66万元、净资产728.49万元、营收9446.66万元、净利润404.97万元[124] - 黄山鑫联2022年总资产11015.98万元、净资产3072.19万元、营收8898.66万元、净利润802.30万元[125] - 芜湖亿联2022年总资产4891.17万元、净资产584.09万元、营收2108.75万元、净利润 - 66.99万元[126] - 芜湖顺联2022年总资产5814.05万元、净资产1740.48万元、营收103.98万元、净利润78.71万元[128] 公司历史 -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18日,股份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26日[33] - 2016年12月挂牌,2018年7月终止挂牌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36] 人员与管理 - 董事会7名董事,其中独立董事3名[159] - 监事会3名监事,设主席1名,职工代表监事1名[169] - 现任高级管理人员5名[174] - 核心技术人员4名,分别是韩良、孟江峰、田金龙、孙文政[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