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达格列净
icon
搜索文档
集采转向:药企报价策略分化,不再追求最低价入选
第一财经· 2025-10-29 23:19
本文字数:2393,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郭晋晖 经过首轮报价、"入围复活""未入围复活"三轮后,10月27日,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结束。拟中选企业于 28日完成了确认供应地区,此次集采进入落地实施阶段,预计全国患者于2026年2月用上新一批质优价宜的中选 药。 根据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此次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 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领域常用药品,总体实现了"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的预期目标。 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采访和观察到,今年非常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当集采"反内卷"的规则给企业报价留出向上的 空间后,企业的报价策略出现分化。而不同企业的报价策略背后,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战略、成本控制能力、对 政策的理解能力,以及产品的竞争格局。 10月27日深夜,第十一批集采开标结束 2025.10. 29 惯性还在但报价策略已分化 此次集采共有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设置"锚点 价"防止极端低价 ...
集采转向:药企报价策略分化,不再追求最低价入选
第一财经· 2025-10-29 20:56
不同报价策略背后,是企业的经营战略、成本控制力、政策理解力等 经过首轮报价、"入围复活""未入围复活"三轮后,10月27日,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结束。拟中选企业于28日完成了确认供应地区,此次集采进入落地 实施阶段,预计全国患者于2026年2月用上新一批质优价宜的中选药。 根据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此次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领域常用药品, 总体实现了"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的预期目标。 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采访和观察到,今年非常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当集采"反内卷"的规则给企业报价留出向上的空间后,企业的报价策略出现分化。而不同 企业的报价策略背后,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战略、成本控制能力、对政策的理解能力,以及产品的竞争格局。 第一财经记者在集采现场与多家药企交流时发现,企业整体上还没有彻底改变低价中标的惯性,但企业的报价策略已经产生了分化,从之前为了中选而非理 性降价,变为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合理报价。这也说明,集采的优化措施正在发生作用。 重庆一家规模较小的药企负责人表示,虽然集采中选对企业很重要,但公司董事长的要求是"摸着成本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这次有何不同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20:30
一位参加本次集采的仿制药企负责人认为,现在平均看来,仿 制药的利润率正在回归到10%以内。 作者: 刘晓诺 封图:本报资料室 10月28日晚,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拟中选结果公布:共纳入55种药品,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 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经济观察报在现场了解到,多位药企代表认为这次竞争仍然非常充分。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集采竞争激 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规则设置和事先宣教,总体实现了"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 标"的预期目标。 本次集采的治疗领域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消炎镇痛等领域常用药 品,常见药物如达格列净口服常释剂型、奥司他韦颗粒剂、头孢唑肟注射剂等,这些中选药物预计可于 2026年2月开始使用。 在以往的集采中,拟中选结果公示会包含企业报价。本次仅公开了拟中选企业,未公开拟中选价格,这在 国家集采中还属首次。 另一个新现象是,外国仿制药企参与中国集采的热情在上升。以达格列净为例,7家达格列净拟中标企业 中,有5家是中国企业,另外2家是印度仿制药企。 在本次集采中,获得拟中选资格的印度仿制药企共有3家,而去年这 ...
直击第十一批国采:企业报价平稳 453个产品获拟中选资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02:15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概况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消炎镇痛等领域 [1] - 全国4.6万家医药机构参加报量,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1] - 达格列净和普伐他汀在2024年全终端销售额均超10亿元,此次纳入集采将提升药品可及性 [1] -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共开展十一批集采,成功采购490种药品,预计全国患者于2026年2月用上中选药 [2] 集采规则优化与市场竞争 - 本次集采核心原则包括“反内卷”和“防围标”,通过设置价格锚点(入围药品均价的50%)、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引入复活机制等措施防止极端低价 [3][4] - 企业报价整体“正常且平稳”,未出现大规模异常低价,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3] - 为防范围标,对存在股权关联、委托生产、批件转让等情形的企业视同为一家,并探索引入“首告从宽”机制 [4] - 新增“未入围复活”机制,只要不是最高价的企业即便未直接入围,仍能获得部分用量,避免因单次报价失误错失市场 [8] 临床需求与供应保障 - 优化医疗机构报量机制,允许按药品通用名或具体厂牌报量,此次集采77%的量报到了厂牌,尊重临床用药习惯 [5][6] - 规则明确单一企业中标量不得超过该品种总采购量的50%,防止头部企业垄断市场,降低断供风险 [6] - 医疗机构要求采购产品报量的75%得到满足,中选品牌与临床需求匹配度高,供应能力强、质量有保障的主流企业多数中选 [6] - 关注儿童药供应保障,对小规格口服溶液、注射剂等儿童适宜剂型在价格折算上有所倾斜 [6] 药品质量监管体系 - 参与集采药品需通过一致性评价,确保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 [7] - 药监局实施“企业和品种双全覆盖”监督检查,对假药劣药实行“入刑及10-30倍罚款”的严格处罚 [7] - 最低价中标企业需提交成本声明,无法合理解释将受处置,国家药监局同步加强飞检频次与不良反应监测 [7] 对医药产业的影响 - 集采将成熟仿制药利润控制在合理区间,通过带量保障为企业提供稳定现金流,为创新研发积累基础 [8] - 按厂牌报量规则有利于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医院更倾向选择临床验证成熟、使用习惯稳定的品牌 [8] - 企业已清晰认识到仅靠仿制药只能获得合理利润,开始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品种结构 [8] - 中国医药创新转型速度瞩目,在ADC、多抗等部分细分领域展现出领先优势,创新品种申报数量已位居全球前列,仅次于美国 [8]
453个产品获国采拟中选资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3:40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概况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于2025年10月27日产生中选结果,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等多个治疗领域 [1] - 全国共4.6万家医药机构参加报量,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1] - 达格列净、普伐他汀等品种在2024年全终端销售额均超10亿元,此次纳入集采将提升药品可及性 [1] -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共开展十一批集采,成功采购490种药品,预计全国患者于2026年2月用上中选药 [2] 集采规则优化:反内卷与防围标 - 本次集采将“反内卷”作为核心原则,通过设置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冲击、引入复活机制等措施,保持较高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5] - 规则设定价格锚点为入围药品均价的50%,若企业报价低于该锚点则不会干扰其他正常报价企业,避免过度内卷 [6] - 在防围标方面,对存在股权关联、委托生产、批件转让等情形的企业视同为一家,防范合谋报价,并探索引入“首告从宽”机制,破除利益同盟 [6] - 国家医保局将落实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强化对围标串标行为的震慑 [6] 临床需求与质量保障 - 本次集采优化医疗机构报量机制,允许医疗机构按药品通用名或具体厂牌报量,4.6万家医疗机构中有77%的量报到了厂牌,充分尊重临床用药习惯 [8] - 规则明确单一企业中标量不得超过该品种总采购量的50%,防止头部企业垄断市场,降低断供风险,为中小企业预留市场空间 [8][9] - 医疗机构要求采购产品报量的75%得到满足,中选品牌与临床需求匹配度高,供应能力强、质量有保障的主流企业多数中选 [9] - 集采药品需通过一致性评价,药监局实施“企业和品种双全覆盖”监督检查,对假药劣药实行严格处罚,最低价中标企业需提交成本声明并接受额外监管 [10] 对医药产业的影响 - 集采将成熟仿制药利润控制在合理区间,通过带量保障为企业提供稳定现金流,为创新研发积累基础,按厂牌报量的规则有利于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11] - 新增的“未入围复活”机制让企业即便未直接入围,只要不是最高价仍能获得部分用量,避免因单次报价失误错失市场,让企业报价时更有底气兼顾利润与份额 [11] - 集采压缩存量仿制药利润空间,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品种结构,中国创新品种申报数量已位居全球前列,仅次于美国 [12] - 集采与国谈共同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创新”转型,创新药行业逐步成为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性行业 [12]
直击第十一批国采:企业报价平稳,453个产品获拟中选资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1:2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韩利明 2025年10月27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 血压、降血脂、消炎镇痛等领域常用药品,全国共4.6万家医药机构参加报量,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 获得拟中选资格。 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披露的拟中选结果显示,多个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品种中,Hetero Labs、南京方生和医药、山东鲁抗医药 (600789)、北京伟林恒昌医药等拟中选达格列净口服常释剂型;南京道群医药、上海现代制药、瀚晖制药等拟中选普伐他汀口服常释剂型; 常州市阳光药业、齐鲁制药等拟中选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I)…… 其中,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糖尿病药物,达格列净在2019年通过国家医保谈判纳入医保乙类目录;药智数据显示,达格列净、普伐他汀在2024年 均实现全终端销售额超10亿元,此次纳入集采将进一步提升药品的可及性。 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共开展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成功采购490种药品。本次集采总体实现"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 标"预期目标,拟中选结果公示后将正式发布,预计 ...
药品集采再扩容!成功采购55种
新华网· 2025-10-28 19:52
国家"团购"药品再发力。 最新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27日在上海开标,55种药品全部采购成功,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 获得拟中选资格。至此,国家组织集采已覆盖490种药品,药品清单持续扩容。 科学遴选,满足临床刚需。 此次集采共有445个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部分品种的投标企业数量较多,竞争非常激烈,同一个品种 竞争企业数量最多的达到40家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医药产业拥有充足的生产供应能力,另一方面也提示应该引导企业 科学立项,避免集中扎堆生产同一药品。 郑颐介绍,此次集采设置了两轮"复活机会",总体上是弱淘汰机制,与所谓"最低价中选"的刻板印象不 同,实际上每个集采药品大概有60%以上的投标企业中选。 "相较此前,这次集采更加注重质量保障、供应链稳定,将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落在了实 处。"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介绍。 "很多品种都是上市多年、临床使用成熟的老药,而且规格比较多,为公众提供更多用药选择。"国家组 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郑颐介绍。 具体来看,新一批集采药品的"民生属性"凸显:既有地氯雷他定、倍他米松等抗过敏哮喘药物,也有二 甲双胍恩格列 ...
礼来口服减重药再添头对头达格列净数据,市值逼近8000亿美元
第一财经· 2025-10-16 16:56
行业竞争格局 - 礼来与诺和诺德等制药商正加速推动口服减重药上市,以扩大在GLP-1类减重药物市场的领先地位 [1][3] - 口服减重药的后期临床数据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相关公司股价因积极数据而大幅上涨 [1][3] - 未来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竞争是两家公司角逐的关键 [4] 礼来公司口服减重药Orforglipron临床数据 - 在一项头对头研究中,礼来Orforglipron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A1C的降幅达1.7%,优于阿斯利康达格列净的0.8%降幅 [3] - 在另一项试验中,Orforglipron与甘精胰岛素联用使A1C实现2.1%的额外下降幅度 [3] - 两项试验均显示Orforglipron具有体重减轻和改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效果 [3] 礼来公司产品管线与市场策略 - 礼来计划于2026年向全球监管机构提交Orforglipron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适应症申请 [3] - 该药物针对肥胖治疗的适应症申请将于今年年底提交 [3] - 礼来将把美国市场的“消费者导向型”商业战略应用于全球,未来将加强与远程医疗及数字平台合作以满足自费患者需求 [4] 市场反应与公司表现 - 礼来近一个月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0%,市值重新逼近8000亿美元大关 [3] - 诺和诺德在公布其司美格鲁肽减重版药物的积极疗效后,股价也出现大幅上涨 [3]
两年叫停2款降糖1类新药研发 亚宝药业为何在热门赛道栽跟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22:03
公司临床研发终止 - 亚宝药业终止SY-009临床研究 该药物为SGLT1抑制剂口服制剂 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因Ⅱ期临床试验主要疗效终点未达标且后续研发投入巨大[1][2] - SY-009研发历时近6年 完成3项Ⅰ期与1项Ⅱ期临床 累计投入研发资金8786.98万元 终止研发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5579.33万元 减少2025年度利润总额[1][2] - 公司2024年另终止降糖药SY-008临床研究 该药物为与礼来共同研发的化药1类口服制剂 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950.65万元[3] 公司战略转型 - 亚宝药业正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 仿制药占比从90%降至40% 未来将继续降低仿制药比例并增加创新药投入[1] 糖尿病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接近800亿美元 中国糖尿病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人民币[3] 行业研发竞争格局 - 糖尿病治疗药物竞争激烈 现有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共十类 包括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 但不包括SGLT1单靶点抑制剂[3][4] - GLP-1类药物为行业研发集中领域 因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疗效获验证 且适应证拓展可延长药品生命周期[5] - SGLT1靶点研发布局稀少 多与GLP-1/SGLT-2/DPP4等靶点组合开发多靶点抑制剂 如已上市的SGLT1/SGLT2双通道抑制剂[4][5] 中国市场药物结构 - 胰岛素占据中国糖尿病用药市场最大份额 其次为DPP-4抑制剂与SGLT-2抑制剂 GLP-1药物市占率自2019年起逐步提升[5]
第十一批国采文件解读
2025-09-23 10:34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国采)涉及的医药行业,特别是仿制药领域 [1] * 纪要主要解读第十一批国家集采规则,并与第十批集采进行对比 [1][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集采规则核心目标与调整 * 第十一批集采核心目标为"稳临床",通过引入按厂牌报量与分量机制,减少药品替换,保证医疗机构用药延续性 [1][2][3] * 规则设计遵循"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四大原则 [2] * 相较于第十批集采,关键变化包括:引入按厂牌报量、调整分量机制(供应区域分配部分缩水约60%)、增加企业两年制剂生产经验资质要求、新增未入围复活拟中选机制、取消最低价优先选择权等 [6][8] 竞争格局与降价预期 * 本次集采竞争激烈,单品竞争企业数量平均达到16家,超过第十批的国产13家 [1][5] * 有18个品种的竞争企业超过16家,例如二甲双胍有近50家企业,法莫替丁有40多家企业 [15] * 激烈竞争导致企业可能需以极限成本价竞标,预计整体降价幅度将超过第十批集采,更为严峻 [1][15] * 对于竞争较少的品种(如仅有六七个企业参与),降幅可能相对温和 [15] 规则实际效果与市场影响 * "反内卷"规则设计实际效果有限,提高药品价格可能性不大 [5][10] * 新锚点价格规则(均价50%与最低价1.8倍取高值)对整体价格水平改善作用有限,因多数情况下入围报价仍低于均价50%,最终参考价仍是最低价 [1][16] * 按厂牌报量机制下,未按厂牌报量的比例依然较高,实际报量率仅为50%左右(例如全国使用1万片,报量约五六千片) [1][8] * 按厂牌报量意味着企业需要持续投入营销费用,鼓励在产品上市初期就积极进行医院推广开发 [1][17] * 头部企业面临矛盾:直接中选比通过复活机制中选更具优势,因复活中选得到的带量会减少 [2][12][13] 企业资质与品种影响 * 企业资质要求提高,需至少两年制剂生产经验并提供GMP符合性检查资料,约50个批文受影响(如洛索洛芬凝胶贴膏) [1][6][19] * 该政策对新型剂型企业(如口服溶液剂、吸入剂等新进入者)不利,可能限制其参与并导致部分品种竞争不足 [19][20] * 以洛索洛芬为例,12个具备产品企业中仅3个有两年生产经验,最终可能只有三家参与竞争 [19] * 政策争议点:两年生产经验与产品质量不直接挂钩,且与过评企业数量计算存在矛盾 [20] 主要品种与市场规模 * 按2024年医院市场实际销售额排名,大品种包括:达格列净(75亿元)、头孢唑肟(40亿元)、奥司他韦颗粒(25亿元)、罗沙司他(25亿元)、洛索洛芬(25亿元)、苯唑西林(22亿元)、法莫替丁(20亿元) [23] * 根据国采公布的首年约定采购金额计算:达格列净居首(22亿元),罗沙司他和洛索洛芬各约8.3亿元,头孢唑肟约4-5亿元,多巴斯汀和奥拉帕利各约3亿元 [23] 其他重要内容 限价与成本 * 本次集采限价总体上比第十批稍高,但竞争激烈品种的限价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 [9][22] * 允许变更原辅包材,但成本核算可能仍以申报生产时材料为准,中选企业能覆盖成本但利润微薄,不至于亏本 [18] 政策展望与行业趋势 * 未来集采规则预计趋于稳定,降价仍是主旋律,国家医保局倾向于鼓励大型企业参与,促进行业优化集中 [2][24] * 续约规则预计不会有大的调整,未来大幅降价可能性不大,将保持当前价格范围 [14] * "一品双规"政策完全取消可能性不大,未来可能调整为"一品三规"或规定集采品种不受此限制 [21] * 正式文件与2025年3月、5月流传的优化细则相比基本无调整,争议最大的两年生产经验要求依然保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