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建信北证50指数基金发售在即!刘明辉独挑大梁能否驶向星辰大海
搜狐财经· 2025-07-12 12:46
建信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发行 - 建信基金发布《建信北证50成份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该基金将于7月15日至7月25日公开发售 [2] - 基金以不低于90%的股票仓位紧密跟踪北证50指数,管理费率为0.5%/年,托管费率为0.1%/年 [2] - 这是建信基金在北交所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2] 北交所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报收1420.81点,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6.90%,期间最高涨幅接近44% [3] - 北交所主题基金上半年表现亮眼,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涨幅分别达82.45%、75.18%、72.16% [3] - 2025年以来已有6只北证50指数产品成立,分别来自宝盈基金、前海开源基金、永赢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大成基金、广发基金 [3] 北证50指数吸引力 - 北交所更注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这类企业技术壁垒高、成长潜力大 [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跟踪北证50的公募基金规模达91.25亿元 [4] 基金经理刘明辉背景 - 拟任基金经理刘明辉为北京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硕士,2015年加入建信基金,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等职 [5] - 目前管理三只产品,合计规模6.24亿元,覆盖中证500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及精工制造指数增强等领域 [5] - 建信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A/C在其任期内总回报分别为52.65%和54.16%,同类排名靠前 [5] 刘明辉管理产品表现 - 建信精工制造指数增强在其任期内总回报为-9.29%,受制造业波动影响显著 [6] - 建信中证500指数量化增强发起A/C任职回报分别为10.27%和9.45%,年化回报3.91%和3.6% [7] - 建信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由刘明辉独自管理,显示公司对其专业能力的信任 [7]
公募“中考”:医药、北交所主题基金霸榜前十 银河君荣I份额垫底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3:12
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C份额/A份额上半年收益分别为86.68%和86.48%,位居冠亚军 [1] -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十名中,医药主题基金占六席,北交所主题基金占三席 [1] - 银河君荣基金I份额上半年下跌37.89%,业绩最差 [1][5]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A份额/C份额收益涨幅分别为75.18%和74.73%,排名第三和第四位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达67.70%,覆盖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创新药核心赛道 [2] - 基金经理重点关注颠覆性创新研发和商业化放量的创新药个股 [2]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基金A/C业绩涨幅超过80%,收益最高 [2]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基金收益71.92%,位居第五 [2] - 北交所市场30%涨跌幅带来高波动和波段投资机会 [3] 北交所市场分析 - 北交所作为中小盘风格的极致代表,与市场风格相吻合 [4] - 人工智能、机器人、深海经济等主题带动北交所企业股价走强 [4] - 公募重仓北交所股票市值大幅增加,机构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4] 银河君荣基金分析 - 银河君荣基金I份额最近两年收益-36.24%,最近三年收益-43.97%,最近五年收益-24.24% [5] - 基金重仓消费板块、资源板块和金融板块,2022年占比分别为34.11%、30.51%和20.13% [7] - 2025年3月遭遇机构巨额赎回,规模从5566万元骤降至299万元,降幅94.6% [8] 财通基金表现 - 财通基金多只产品排名倒数,包括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基金C份额、财通多策略福鑫基金等 [9] - 基金经理金梓才减持海外算力板块,增配国内算力 [9] - 金梓才在管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为99.68%,行业集中度高 [10] 基金经理金梓才投资策略 - 2021年重点布局基础化工产业,带来超20%正收益 [11] - 2022年至2023年一季度转向农林牧渔和公用事业,导致亏损 [11] - 2023年二季度起切换至科技板块,2024年实现约40%收益 [11]
上半年医药主题基金业绩亮眼 主动权益类前十占六席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0:01
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排名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C份额上半年收益86.68%排名第一,A份额收益86.48%排名第二[1]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基金A/C份额分别以82.45%和82.1%的收益位列主动权益基金前两名[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A/C份额以75.18%和74.73%的收益排名主动权益基金第三和第四[1]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业绩前十名中有6只是医药主题基金[1] - 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A/C和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进入前十[1] 业绩落后基金情况 - 银河君荣基金I份额以-37.89%的收益成为表现最差的主动权益基金[1] - 前海开源人工智能基金A份额以-20.57%的收益位列倒数第二[1] - 财通基金旗下四只产品进入业绩排名后十名[2]
“冠军”涨超85%,上半年基金业绩排行揭晓
华尔街见闻· 2025-07-02 18:27
2025年基金市场表现 - 2025年基金投资难度大但机会多,AI、机器人、半导体、大模型等主题基金表现突出,医药、新消费等领域也有阶段性机会 [1][2] - 上半年业绩前十的基金收益率均超70%,包括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85.64%)、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82.45%)、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等 [2][7] - 第6-10名基金收益率超61%,包括永赢医药创新智选(69.39%)、广发成长领航(68.29%)等 [2][7] 领跑基金经理分析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经理张韡(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硕士)专注医药领域,2021年3月任职后上半年业绩夺冠 [6]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经理冷文鹏(人行研究生部金融学硕士)从业经历丰富,2023年6月加盟后凭借北交所主题基金获亚军 [6]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2019年加入公司,仅管理一只基金即跻身前三 [6] 细分基金类型表现 普通股票型基金 - 华安医药生物以66.44%收益率领跑,嘉实互融精选(60.26%)、平安医药精选(58.80%)分列二三名 [9][11] - 富国和平安各有2只基金进入前十,显示较强投研实力 [10] 混合型基金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82.45%)、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华夏北交所创新(72.16%)包揽前三 [12][13] - 前二十名收益率均超51%,包括汇添富健康生活(57.95%)、华宝大健康(55.62%)等 [14][16] 指数型基金 - 汇添富/银华/万家旗下港股通创新药ETF分别以58.77%、58.01%、57.13%收益率居前三 [17][18] - 前十名均为创新药或医疗保健主题ETF,涨幅均超45% [17][18] QDII基金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85.64%收益率成为全市场冠军,主要配置港股 [19][22]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56.94%)、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7.12%)紧随其后 [20][22] 债券型基金 - 华商丰利增强以13.83%领跑,中欧可转债(12%+)、博时转债增强(12%+)等可转债基金表现突出 [24] 市场指数表现 - ARIF50指数涨39.45%,万得微盘股指数涨36.41%,科创200指数涨19.25% [5] - 中证1000指数涨6.69%,力得全A指数涨5.83% [5]
公募基金半程业绩放榜 两基金经理揭秘投资背后的感悟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7-01 21:35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分化,小盘股表现突出,中证2000指数上涨15.24%,上证指数上涨2.76%,沪深300指数上涨0.03%,科创50指数上涨1.46% [7] - 港股市场涨势良好,恒生指数上涨20.0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68% [7] -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好,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上涨7.96%和7.86% [8] - 362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获得正收益,占比81.64%,347只基金业绩超过20%,125只超过30%,最高业绩超过80% [11] 基金业绩 - 全市场业绩TOP10基金中,七只为医药主题基金,消费主题产品最佳业绩占据三分之一 [6]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以86%收益率登顶,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分别以82.45%、75.18%位列第二、第三 [11] - 诺安精选价值基金上半年回报率61.88%,挤进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前十 [12] - 银华品质消费基金上半年回报率33.62%,成为同类产品排名中的佼佼者 [15] 行业主题表现 - 各类主题基金收益涨跌不一,港股类产品涨幅最大,平均收益率为18.70%,光伏主题产品跌幅最大,平均收益率为-10.48% [9] - 跟踪港股通创新药主题的指数基金收益率最高达60%以上 [10] - 创新药板块成为市场主线投资机会,国内投资者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创新药板块的青睐 [14] 投资策略与行业观点 - 诺安精选价值基金经理唐晨采用"周期思维"投资策略,将创新药作为核心投资方向,认为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存在滞后性,提供了捕捉低估资产的机会 [12] - 创新药产业正迈向新一轮高景气周期,企业需要具备全球一流研发能力和推动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化发展 [13] - 银华品质消费基金经理张萍采用"感性先行、理性托底"策略,注重兴趣驱动和跨学科研究,认为潮玩和宠物行业仍具潜力,国产替代趋势持续推进 [15][16] - 中国企业出海需要全方位走向海外,深耕本地市场,实现真正的本地化运营 [17] 行业展望 - 创新药产业周期有望持续较长时间,未来两年将有大量国产创新药集中进入商业化阶段,2027年起预计多款重磅国产创新药在欧美市场上市 [18] - 消费作为中后周期板块,在经济触底后将开启2年至3年向上趋势,服务消费、可选消费弹性尚未完全释放 [19] - AI大模型驱动的算力需求与芯片升级浪潮持续,全球销售预期稳步增长,西方制裁倒逼核心设备国产替代加速 [19] - 创新药、消费与AI等成长型赛道在下半年依然是多家机构重点关注的主线 [19]
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
天天基金网· 2025-07-01 13:05
公募基金业绩排名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业绩十强中七只为医药主题基金,仅三只非医药主题基金(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华夏北交所精选、广发成长领航)[2][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86%收益率夺冠,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82.45%)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分列二三名,十强最低收益率超61%[3] - 前十基金中九只采用单一赛道策略,仅广发成长领航(排名第七,收益率68.29%)采取均衡配置策略,覆盖变频器/电商/消费品等多行业[4] 医药主题基金特征 - 港股创新药仓位成关键: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86%仓位顶配港股医药股,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港股仓位达35.2%,平安核心优势港股仓位近40%[5] - 基金合同对港股仓位约束度影响业绩,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因合同定位港股基金得以全仓港股医药[6] - 创新药赛道受政策红利/资本注入/产业动能三重驱动,2025年成为领涨主线并改变市场预期[7] 创新药投资逻辑 - 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三大赛道因需求刚性具备更大投资机会,需重点把握重磅炸弹潜力大单品[2] - 港股与A股创新药板块风险收益特征趋同,估值差收窄,沪港深创新药指数能更全面反映市场收益[8] - 行业处于量变到质变关键阶段,具备核心研发能力与大单品潜力企业将创造长期价值[9]
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
新浪财经· 2025-07-01 09:02
2025年公募基金产品"中考"业绩分析 核心观点 - 医药主题基金成为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业绩十强的主导力量,前十名中有七只为医药主题基金 [1][2] - 港股创新药仓位对基金业绩至关重要,多只排名靠前的基金产品大比例配置港股医药股 [5][6] - 单一赛道化投资策略(尤其是医药赛道)成为业绩领先的核心打法,仅有一只前十基金采取均衡配置策略 [3] 业绩排名与基金类型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以86%的收益率位列上半年业绩冠军,其86%的股票仓位集中在港股医药股 [2][5]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82.45%)、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75.18%)分列第二、第三名 [2] - 前十名中非医药主题基金仅有三只: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华夏北交所精选、广发成长领航基金 [2] 投资策略分析 - 十强基金中有9只采取单一赛道集中持仓策略,仅广发成长领航基金(收益率68.29%)采用跨行业均衡配置 [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港股仓位达35.2%,平安核心优势基金港股仓位接近40% [5] - A股基金通过港股通规则大比例配置港股医药股,导致A股与港股基金界限模糊化 [5][6] 医药赛道驱动因素 - 创新药行业领涨逻辑:政策红利、资本注入、产业动能三重叠加,尤其关注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三大领域 [8][10] - 港股创新药企业因全球定价属性、流动性改善及估值差收窄,成为资金配置重点 [9] - 临床试验节点和政策导向是选股关键,具备大单品潜力的企业更受青睐 [8][10] 市场趋势 - 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完全退出十强,显示市场热点从科技硬件向医药赛道转移 [1][2] - 创新药资产因IP授权模式与关税关联度低,在中美博弈背景下表现抗跌 [9] - 沪港深创新药指数成为跨市场配置的重要参考工具 [9]
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
券商中国· 2025-06-30 23:24
公募基金业绩排名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业绩十强中,医药主题基金占据七席,非医药主题仅有三只(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华夏北交所精选、广发成长领航)[1][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86%收益率位列冠军,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82.45%)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分列二三名,十强最低收益率均超61%[2] - 前十名基金中9只采取单一赛道策略,仅广发成长领航(排名第七,收益率68.29%)采用均衡配置策略,覆盖变频器、电商、消费品等多个行业[3] 医药主题基金持仓特征 - 港股创新药仓位成为关键因素: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港股医药仓位达86%(顶格配置),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港股仓位35.2%,平安核心优势港股仓位近40%[4] - A股基金通过港股通规则大比例配置港股医药,导致A股与港股基金界限模糊化,主要因港股创新药在基本面、估值和弹性上显著优于A股[4][5] - 基金合同对港股仓位的约束度直接影响业绩表现,例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因合同定位港股基金而实现全仓港股医药配置[5] 创新药行业投资逻辑 - 2025年创新药领涨的底层驱动为政策红利、资本注入与产业动能三重叠加,行业展现出高收益和持续性[6] - 中国创新药产业赶超国际具备必然性,受益于工程师红利和工程化能力释放,与机器人、六代机等科技领域同属科技发展版图[6][7] - 港股与A股创新药板块风险收益特征趋同(估值差收窄),因创新药属全球定价资产,且IP授权模式使其成为关税博弈中的政策避风港[7][8] 基金经理策略分析 - 诺安价值精选基金经理唐晨强调需重点布局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三大刚性需求赛道,尤其是具备重磅炸弹潜力的单品[1][6] - 创新药投资需通过分散持仓、跟踪临床数据节点和优化持仓结构来规避临床试验失败等风险,聚焦核心研发能力企业[8]
创新药主题基金一马当先 有望拿下半程冠军
证券时报· 2025-06-30 02:00
创新药主题基金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89.15%的年内收益率领跑公募基金业绩榜 [2] - 创新药主题基金在前20强中占据16席 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等产品年内业绩均超60% [2] - 创新药板块近期震荡加剧 处于短期获利资金兑现与长线资金入场的博弈阶段 [7] 北交所主题基金崛起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81.59%收益率暂列业绩第二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近三年累计回报达177.04% [2][3] - 北交所行情震荡回升 成为创新药主题基金的有力竞争者 [7] - 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A等非创新药主题基金也跻身业绩前列 [2] AI主题基金表现低迷 - AI主题基金成为半年考失落者 垫底产品亏损超20% [1] - 去年表现火爆的AI主题基金在今年行情轮动中净值明显回撤 [3] - 部分科技公司估值较高 需甄别基本面支撑力度 [8]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回暖 - 近八成主动权益基金实现上涨 超1000只产品上半年净值涨幅超过10% [4] - 权益类基金平均取得近7%正收益 近百只产品在6月创净值新高 [4] - 诺安多策略A 建信灵活配置A等近百只成立满三年的基金净值创新高 [4] 市场风格轮动特征 - 人形机器人主题基金从年初领涨到目前普遍回撤20% [2][7] - 小微盘和量化主题基金净值反弹力度较大 如金元顺安元启 国金量化精选A等产品刷新历史新高 [5][6] - 结构性行情极致演绎 对赛道型基金经理调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 下半年投资展望 - 红利低波板块仍是重要主线 科技和内需方向受关注 [9] - 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偏低位置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宽松"形成支撑 [8] - AI 军工和创新药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提振投资者信心 [8]
解码“灰马股”长跑秘诀、剖析量化“织网捕鱼”、挖掘医药核心机会!三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券商中国· 2025-06-24 06:53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与市场观点 博时基金田俊维:GARP策略与灰马股投资 - 采用GARP策略为核心投资框架,兼顾价值与成长平衡,以合理价格布局长期优质成长股 [6][7] - 超额收益来源于独家挖掘"灰马股",即处于成长初期、未被市场充分认知的潜力标的 [4][15] - 重点关注高速成长和高质量成长两类标的,对科技类公司参考PEG指标,消费类公司注重竞争壁垒 [8][9] - 擅长左侧布局,在估值低位或产业拐点初期介入,如提前1-2年布局CRO/CMO行业 [11][12] - 锁定三大产业方向:数智化转型、安全与自主可控、新兴及未来产业 [15][16] 工银瑞信基金焦文龙:量化投资策略迭代 - 量化策略失效速度加快,需建立多视角、多策略体系应对市场变化 [22][23] - 团队分为主动量化、被动量化、客户服务、运营四个团队,通过多元资产比较形成有效策略 [25][26] - 产品布局考虑指数投资方向、投资方式和客户收益体验,未来尝试混合资产组合等创新产品 [29][30] - 量化产品波动性取决于策略本身,多头产品波动较大,中性产品波动较小 [31] 长城基金梁福睿:创新药投资逻辑 - 创新药估值是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和技术突破的溢价,短期亏损是行业发展必然阶段 [33][35] - 港股成为创新药定价主战场,年内基金收益率达71.21%,港股仓位占35.20% [34][35] - 看好ADC、双抗/多抗、GLP-1类代谢疾病药物和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 [36] - 创新药估值呈现阶梯式爆发特征,海外授权推动全球资产价值加入估值体系 [37] - 创新药已进入成果集中兑现期,业绩爆发周期明确,与AI医疗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