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玻纤织物

搜索文档
国家级单项冠军,市占率连续三年全球第一,玻纤织物巨头振石股份冲击IPO
搜狐财经· 2025-08-04 18:53
公司概况 - 振石股份是全球风电复合材料解决方案领军者,2024年全球风电玻纤织物市场份额超过35%,市占率全球第一,产销规模全球领先 [1][3] - 公司风电拉挤型材销量国内排名前列,形成纤维织物与结构材料协同发展的双增长极 [1][3] - 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个风电纤维织物及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4] 技术优势与研发实力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95项及多项非专利技术,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 [9] - 自主研发的超大克重织物编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超高模量系列经编玻璃纤维织物技术全球领先 [10]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超4.9亿元,持续投入新产品前瞻性研发 [14] 市场地位与客户合作 - 实现全球前十大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全覆盖,客户包括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等国际巨头及明阳智能、中材科技等国内龙头 [6] - 2023年为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提供超长叶片基材用高模量玻纤织物 [12] - 在国内率先规模化生产风电叶片主梁用高模玻纤和碳玻混拉挤型材 [12] 业务拓展与增长潜力 - 产品线从风电叶片材料向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延伸,形成系列化多应用领域覆盖 [1][14] - 光伏边框获全球首张TÜV莱茵认证,耐老化及力学性能优异,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16] - 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护材料已开发完成,轻量化效果达减重30-50% [18]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超20%,预计2030年累计装机突破1,700GW [15] - 纤维增强材料在光伏边框领域成本低、耐腐蚀性强,海上场景渗透率持续提升 [16] - 公司聚焦"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复材、新能源汽车配套、新材料应用"四大市场,加速国际化战略布局 [15][20]
振石股份闯关上市:业绩连降,资产、负债两端暗藏隐忧
搜狐财经· 2025-07-17 15:20
公司概况 - 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IPO招股书,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1] - 公司主要从事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覆盖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3] - 公司在风电玻纤织物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位列全球第一 [3] 市场地位与优势 - 公司在风电叶片材料领域具备较大优势和竞争地位,推动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升级和海上风电叶片发展 [3] - 公司在国内率先规模化生产风电叶片主梁用高模玻纤拉挤型材和碳玻混合拉挤型材 [3] - 公司自主研发E6玻璃配方,配合料成本从1300元/吨降至500元,高端产品占比由5%提升至15%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2.67亿元、51.24亿元和44.39亿元,呈现连续两年下滑态势 [8] - 清洁能源功能材料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常年超过80%,分别为85.25%、88.75%及88.31% [8][10] - 2022-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74亿元、7.90亿元和6.08亿元,2024年同比降幅达23% [11] 应收账款问题 - 2022-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2.48亿元、19.2亿元及21.08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67%、37.47%、47.48% [13] - 2024年末前五名应收账款总计余额占比达69.26%,其中明阳智能应收账款占比常年超过20% [13][14] - 公司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分别为1.23亿元、1.03亿元和1.23亿元 [14] 关联交易与供应链 - 公司超83%的原材料采购集中在中国巨石等五家供应商 [17] - 中国巨石是公司最大供应商,常年采购金额占比高达70%左右,且为实控人关联企业 [18][19] - 2022-2024年公司向关联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发生的经常性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28.11亿元、22.79亿元、22.56亿元,占营业成本比例连续三年逼近70% [20] 募资计划 - 公司IPO总计募资39.81亿元,拟投向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建设、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建设、西班牙海外项目和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 [20][21] - 近85%的募集资金将投向产能扩张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仅占2.75亿元 [20][21]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常年仅为3%左右 [22] 行业挑战 - 风电材料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公司主动放弃低利润订单 [11] - 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产能过剩,国内风电行业正值"退补潮" [21] - 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暴露,欧洲风电市场尚未消化完中国产能 [22]
振石股份IPO获受理 深耕清洁能源材料赛道
证券日报网· 2025-06-26 15:49
公司概况 - 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已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1] -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产品覆盖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及化工环保等行业 [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全球领先的风电叶片材料专业制造商,2024年风电玻纤织物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 [1] - 国内率先实现风电叶片主梁用高模玻纤拉挤型材和碳玻混合拉挤型材的规模化生产 [1] - 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包括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等国际巨头及明阳智能、中材科技等国内知名企业 [2] 技术研发与行业贡献 - 自主研发的光伏边框获TÜV德国莱茵全球首张2PfG2923标准认证,性能表现优异 [2] - 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获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 [2] - 子公司振石集团华美新材料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募投项目规划 - 募集资金用于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复合材料生产基地、西班牙生产建设及研发中心项目 [2] - 项目旨在优化产能布局、提升生产规模及响应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3] - 推动新产品开发,探索先进复合材料在光伏发电等前沿领域的应用 [3]
振石股份上交所主板IPO已受理 风电玻纤织物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08:02
IPO概况 - 振石股份上交所主板IPO已受理,拟募资39.81亿元,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1] - 公司主要从事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建设(16.9977亿元)、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建设(16.4825亿元)、西班牙生产建设(3.585亿元)、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2.7455亿元)等项目 [3][4]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风电叶片材料专业制造商,2024年风电玻纤织物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产销规模全球领先 [1][2] - 在国内率先规模化生产风电叶片主梁用高模玻纤拉挤型材和碳玻混合拉挤型材,推动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升级 [1] - 获得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子公司振石华美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技术实力 - 自主研发的光伏边框获得TÜV莱茵公司全球首张证书,通过2PfG2923标准认证 [2] - 2023年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开发超长叶片基材用高模量玻纤织物 [2] - 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形成纤维织物与结构材料协同发展的双增长极 [2] 客户资源 - 国内客户包括明阳智能、远景能源、中材科技、时代新材、艾郎科技、三一重能等 [2] - 国际客户包括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迪皮埃、德国恩德等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67亿元、51.24亿元、44.39亿元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81亿元、7.93亿元、6.10亿元 [4] - 2024年末资产总额90.4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9.11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67.75% [5]
振石股份沪主板IPO获受理 拟募资39.81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21:59
公司概况 - 振石股份是一家专注于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3] - 公司产品覆盖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建筑建材等多个行业 [3] -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风电叶片材料专业制造商 [3] 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风电玻纤织物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产销规模全球领先 [3] - 在国内率先规模化生产风电叶片主梁用高模玻纤拉挤型材和碳玻混合拉挤型材 [3] - 子公司振石华美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的光伏边框获得全球首张T V检测机构莱茵公司颁发的证书 [3] - 2023年为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开发超长叶片基材用高模量玻纤织物 [4] - 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获得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 [3] 客户合作 - 国内客户包括明阳智能、远景能源、中材科技等龙头企业 [4] - 国际客户包括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迪皮埃等知名企业 [4] 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52.67亿元、51.24亿元和44.39亿元 [4]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7.74亿元、7.9亿元和6.08亿元 [4] IPO募资计划 - 拟募资39.81亿元用于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复合材料生产基地、西班牙生产建设及研发中心项目 [4] - 通过扩大产能巩固市场领先地位,提升全球供应能力 [5] - 投资海外基地以增强对欧洲及全球市场的供应能力 [5] 发展战略 - 扩大现有主营业务产品产能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5] - 通过新技术研发保持行业竞争力 [5] - 增强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