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家庭医生

搜索文档
曜影医疗AI家庭医生落地:构建“AI+真人医生”双轨服务模式
创业邦· 2025-06-12 11:13
曜影医疗AI家庭医生产品 - 公司推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家庭医生产品,提供24小时智能图文对话、多轮交互、个性化健康建议,功能涵盖智能问诊、健康状况评估、药物咨询及体检报告解读 [1] - 产品采用"AI智能体+真人医生"双轨服务模式,与线下医疗团队无缝衔接,区别于纯AI医疗产品 [1][8] - 公司2016年成立,坚持"全科+专科"服务模式,已组建数百人医疗团队,形成9家门诊和1家医院的长三角连锁布局 [1] 产品开发背景与痛点 - 公司客户超50%来自商业保险渠道,9年累计服务患者超百万人次,发现家庭健康管理存在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受限、医生无法24小时在线、传统电子医生缺乏个性化等痛点 [1][2] - 大模型发展为解决上述痛点提供新可能,AI技术可降本增效并创新服务模式 [2] 技术实现与可靠性保障 - 与上海市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通过意图识别和患者信息结合降低AI幻觉率,未来将结合多模态数据二次开发 [5] - 公司积累院内病史+穿戴设备+体检报告的结构化数据库,用于训练AI提供个性化服务 [8] - 实行AI初步判断+真人医生最终决策的双轨模式,AI当前能力评分为75分(满分100分),剩余部分由真人医生补足 [8] 产品价值与应用场景 - 用户可1分钟内获取基于健康档案的个性化解答,尤其在夜间紧急情况时提供及时服务 [10] - 帮助医生节省时间,如病史撰写从5分钟缩短至1分钟,使医生能专注复杂病例 [11] - 赋能社区医生,依托AI数据可使一位社区医生管理1000位病人 [11] 未来发展规划 - 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警示,逐步接入慢病管理系统 [11] - 沿三条路径拓展:1) 从全科延伸至专科领域 2) 探索数字疗法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 3) 形成人机协作新型医疗模式 [11][12]
曜影医疗AI家庭医生落地:构建“AI+真人医生”双轨服务模式
创业邦· 2025-06-12 11:09
曜影医疗AI家庭医生产品 - 公司推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家庭医生产品 提供24小时智能图文对话 多轮交互及个性化健康建议 功能涵盖智能问诊 健康状况评估 药物咨询和体检报告解读 [1] - 产品采用"AI智能体+真人医生"双轨服务模式 与线下医疗团队无缝衔接 区别于纯AI医疗产品 [1][8] - 创始人强调医疗服务的信任与责任本质 将AI技术与医生专业判断结合 提供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体验 [1] 市场定位与用户需求 - 目标客户群为商业保险和自费人群 超50%客户来自商业保险渠道 成立9年服务患者超百万人次 [1] - 发现家庭健康管理痛点 用户渴望拥有可随时提供"预防+诊疗"服务的家庭医生 [1][2] - 现实中优质医疗资源存在可及性受限 资源分配不均 信任度缺失等问题 传统电子医生缺乏个体信息了解 [2] 技术实现与数据优势 - 与上海市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 实验室提供算法支持 公司医疗团队参与业务逻辑设计 [5] - 采用意图识别和病人信息结合技术降低AI幻觉率 未来将结合多模态和个性化数据进行二次开发 [5] - 拥有结构化医疗数据库 包括病史记录 影像检查 实验室数据及可穿戴设备检测数据 [8] 医疗团队与运营模式 - 坚持"全科+专科"模式 组建160多位全职医生和200多位兼职专家团队 覆盖多个专科领域 [6] - AI仅提供初步判断 最终决策权在专业医生 需线下会诊时可自动匹配专科和急诊团队 [8] - AI当前能力被评估为75分 剩余25分由真人医生补足 医生可随时检查AI与患者交流情况 [8] 产品价值与行业影响 - AI可复制高水平医生诊疗思路 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 用户可1分钟内获取基于健康档案的个性化解答 [10] - 帮助医生从重复事务中解放 病史撰写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1分钟 社区医生管理能力提升至1000位病人 [11] - 计划将AI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警示 并逐步接入慢病管理系统 [11] 未来发展规划 - 拓展服务领域 从全科延伸至专科 打造全科与专科协作的智能医疗生态 [11] - 探索数字疗法突破 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的智能生成与监测 [12] - 推动AI与临床深度整合 形成人机协作的新型医疗模式 [12]
宁夏打造“中国绿色算力之都”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08:54
宁夏算力产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宁夏智算项目投资、标准机架、智算算卡、算力规模同比实现"四个翻番" [1] - 算力综合指数进入全国前10 算力质效分指数位居全国第6、西部第1 环境指数位居全国第2、西部第2 [1] - 已建成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9个 在建数据中心项目27个 标准机架数达14.2万架 [1] - 建成智算算卡11.6万张 算力规模7.4万P 中卫数据中心集群智算规模全国十大集群排名第3 [1] 宁夏发展算力产业的优势条件 - 气候凉爽干燥 全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 属中国最适宜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一类地区 [1] - 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拥有丰富绿电资源 [1] - 全国唯一的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双节点"省区 [1] 宁夏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持 - 2024年出台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1] - 2024年5月提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增长极" 建设"中国绿色算力之都" [1] - 2027年底数字经济规模目标2700亿元 占经济总量40%以上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640亿元 较2021年翻番 [2] - 2030年目标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基本建成"中国绿色算力之都" [2] 宁夏算力产业生态建设成果 - 引进培育电子专用材料、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高性能服务器、智能穿戴制造等项目 电子制造集聚发展初具规模 [2] - 20多个大模型在宁夏落地训练 1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落地应用 形成40多个典型应用场景 [2] - 建成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智慧梦工坊1200多家 186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2] - 培育106个企业级、13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2600家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2]
对话曜影医疗史浩颖:坚持「AI+真人医生」双轮驱动,AI能够放大医生的价值
IPO早知道· 2025-06-04 10:52
曜影医疗AI家庭医生产品核心观点 - AI家庭医生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提供智能图文对话、多轮交互及个性化诊疗建议,并与现有医疗体系无缝连接,实现"AI智能体+真人医生"双轨服务[2] - 产品定位为医疗基础设施,类似"水、电、煤"赋能各类场景,商业价值通过深度整合医疗服务体系实现[6][20] - 核心差异化在于"AI赋能+医生主导"协同模式,AI处理高频咨询,医生专注关键决策,形成完整线上线下一体化生态[10][14][15] 产品开发背景与定位 - 开发初衷为解决家庭医生服务的四大痛点:可及性受限、资源分配不均、AI幻觉风险、缺乏个性化信任关系[9] - 公司成立于2016年,采用"全科+专科"模式,已发展为拥有9家门诊部和1家医院的医疗集团,服务超百万人次[4] - 数字化是公司长期战略方向,前期积累包括HIS系统、数据中台、慢病管理平台等,为AI产品奠定基础[5][17] 技术架构与运营模式 - 采用双重保障机制:AI提供初步判断后需经真人医生审核,重要医疗服务最终由线下团队执行[11] - 数据优势体现在结构化医疗数据资源,包括院内病史记录、影像检查及可穿戴设备监测数据[14] - 产品能调用用户健康档案实现个性化服务,例如结合年龄特征、基础疾病提供感冒治疗方案[10] 商业化路径规划 - 当前重点服务商业保险客户,已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嵌入AI功能,包括HMO产品和保险增值服务[20] - 未来三大拓展方向:服务领域延伸至专科、发展数字疗法、实现人机协作的深度临床整合[19] - 企业健康管理是另一落地场景,为员工及家庭成员提供智能健康管理解决方案[20] 行业竞争壁垒 - 医疗专业DNA体现在AI精准模拟优秀家庭医生的诊疗思路,延续线下服务品质[14] - 区别于纯互联网平台的核心在于完整医疗服务生态,可实现线上线下闭环管理[15] - 公司认为AI无法替代医生,但能放大医生价值,通过技术将优秀医生经验规模化传递[15]
对话左医科技张超:智能医生不仅要能解决问题,更要打造主动式AI医疗应用
IPO早知道· 2025-04-10 11:01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2025年被视为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爆发的关键年份,AI2.0与垂直行业结合是潜力巨大的方向[2] - 公司是知识图谱和医疗大模型协同驱动的医疗科技企业,深耕医疗行业8年[2] - 公司核心团队源自百度自然语言处理部,创始人张超为前百度NLP知识挖掘方向负责人[5] 产品与技术优势 - 2020年首次将Transformer技术应用于医患对话交互,打造国内唯一对标微软Nuance DAX的听译机器人[3] - 2023年5月率先发布医疗垂类大模型,落地四川省人民医院等百强医院[3] - 基于multi-agent技术打造AI医生,与多地卫健委签约升级为AI家医服务[3] - 公司产品线包括AI家庭医生、智能导诊等解决方案,覆盖200余家三甲医院(含40家Top100医院)[5] - 推出第三代智能医生产品,采用端到端训练集成思维链推理、工具调用和智能诊断[22] 商业化探索与挑战 - AI医疗商业化难点在于软件付费模式受限和临床风险管控[8] - To C产品复购率达30%,但低频特性限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10] - B端收入是当前主要来源,服务200多家三甲医院并实现收支平衡[16] - C端业务规模较小,初期采用会员订阅模式,未来可能拓展健康商品撮合交易[16] 数据与行业壁垒 - 高质量临床数据稀缺,公司通过医院合作积累独特医患对话数据集[13] - 真实场景用户交互轮次达10轮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2-3轮水平[17] - 与头部医院深度合作带来精准用户,如重庆儿童医院产品发布当天获数千真实用户[17] 差异化竞争策略 - 采用"机器服务患者+人工质检"模式,区别于同行"机器服务人+人服务患者"路径[21] - 聚焦特殊场景端到端训练,避免与大模型厂商在基础模型层面竞争[23] - 通过与医院合作建立信任,提供挂号对接和独家患教内容增强用户粘性[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