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well架构芯片

搜索文档
不靠中国市场,英伟达也能赚大钱?
36氪· 2025-08-28 20:11
核心观点 - 英伟达二季度业绩表现强劲,总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264.2亿美元同比增长59%,均超预期[2] - 中国市场在数据中心营收占比降至低个位数,但公司认为其长期潜力巨大,预计年增长50%[2][3][8] - 公司通过H20芯片部分抵消对华销售限制影响,并寻求Blackwell架构芯片对华销售许可[6][7][10] - 汽车与机器人业务同比增长69%,但面临中国车企自研芯片的竞争压力[11][13] - 公司驳斥AI泡沫论,预测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达3-4万亿美元,并强调其基础设施供应商定位[20][21][23] 财务表现 - 总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6%[2][4] - 净利润264.2亿美元,同比增长59%[2] - 三季度营收指引540亿美元(不含H20对华销售)[2] - 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5%[5] - 游戏与AI PC营收42.87亿美元,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4%[5] - 专业可视化营收6.01亿美元,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18%[5] - 汽车与机器人营收5.86亿美元,同比增长69%,环比增长3%[5][11] 中国市场影响 - 本季度未向中国客户销售H20产品[1] - 中国市场在数据中心营收占比环比降至低个位数[2][6] - H20对非中国客户销售6.5亿美元,抵消部分损失(原预计损失80亿美元)[7] - 公司评估中国AI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年增长率50%[3][8] - 已通过上交15%销售额获对华销售H20许可,但本季度营收规模未定[8] - 正寻求Blackwell架构芯片(如阉割版B30A)对华销售许可[10] 产品与技术进展 - Blackwell架构芯片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7%[8] - 推出Thor SoC芯片,获中国车企理想、极氪等采用[11][13] - 公司转型AI基础设施供应商,提供多芯片组合及超级计算解决方案[21][23] - 强调通用芯片优势:跨平台兼容、统一编程模型、复杂系统整合能力[21] 业务板块分析 - 数据中心业务受对华销售限制影响,但通过其他市场弥补[6][7] - 汽车业务增长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驱动,但面临中国车企自研芯片竞争(如蔚来、小鹏、理想)[11][13] - 机器人业务获各行业领军企业采用,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13] 行业前景与竞争 - 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预计3-4万亿美元,公司目标占比35%[20][21][23] - 云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达6000亿美元[20] - 公司驳斥AI泡沫论,强调推理型智能体AI算力需求达聊天机器人100-1000倍[20] - 承认ASIC芯片研发挑战,但强调自身平台技术壁垒[21] - 中国车企采用地平线、华为等替代芯片,冲击英伟达汽车芯片领先地位[13]
高盛:维持英伟达“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200美元
格隆汇· 2025-08-28 14:53
核心观点 - 英伟达最新财报及下季度指引稳健且基本符合华尔街预期 但可能难以满足市场高涨期待 短期内股价面临下行压力 [1] - 高盛维持对英伟达买入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为200美元 [1] 财务表现与预期 - 新一代Blackwell架构芯片的增长潜力已被市场很大程度上消化 [1] - 目标价基于标准化每股收益5.75美元及35倍市盈率估算 [1] 潜在风险因素 - AI基建支出放缓可能影响公司业绩 [1] - 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市场份额流失 [1] - 竞争压力或导致利润率受损 [1] - 供应链限制构成运营风险 [1]
高盛点评英伟达财报:业绩稳健,但市场预期高,股价面临压力
美股IPO· 2025-08-28 09:45
高盛认为,市场已经很大程度上消化了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架构芯片带来的增长潜力,Q2业绩和指引稳健且基本符合预期但仍难以满足高涨的期 待,或导致其股价在短期内面临下行压力。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在最新报告中表示,英伟达最新公布的季度业绩和下一季度指引虽然稳健且基本符合华尔街预期,但可能仍难以满足市场此前 高涨的期待,或导致其股价在短期内面临下行压力。 高盛分析师认为,市场已经很大程度上消化了其新一代Blackwell架构芯片带来的增长潜力。 高盛认为四个方面将是决定英伟达未来走向的关键,包括客户需求与供应链、远期收入与新品、中国业务状况,以及毛利率趋势。 聚焦后续动态与中国业务 高盛分析师表示,对于英伟达未来走向,投资者的焦点集中在几个关键问题上。 首先是关于客户需求和任何潜在供应链限制的最新评论,AI芯片的需求热度能否持续?供应链是否仍存在瓶颈? 其次是公司对2026年收入的可见性预测,以及下一代Rubin产品线发布的细节。 尽管英伟达业绩表现稳固,但未能再次上演大幅超越预期的"惊喜",这对于一家被寄予厚望的科技巨头而言,仅仅"符合预期"或许并不足够。 英伟达第二季度营收为467亿美元,同比增速逾 ...
英伟达市值蒸发1300亿美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8 08:48
财务表现 - 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同比增长56%,略超市场预期 [2] - 第二财季净利润26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9%,毛利率达72.4% [2] - 第三财季营收展望540亿美元(上下浮动2%),GAAP毛利率预计73.3%(上下浮动50个基点) [6] 业务板块表现 - 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同比增长56%,但略低于市场预期 [2] - 游戏和AI PC业务营收43亿美元,同比增长49% [2] - 专业视觉业务营收6.01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 - 车用电子及机器人业务营收5.86亿美元,同比增长69% [2] - 网络业务收入7.3亿美元,其中Infini Band收入几乎翻倍 [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Blackwell架构芯片产量全速推进,需求旺盛,营收环比增长17% [2][3] - GB300芯片全面生产,第三财季产量将进一步增大 [3] - RTX Pro服务器已获近90家公司采用,用于实时模拟和数字孪生,有望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品线 [3] - 向中国以外客户销售约6.5亿美元的H20芯片 [3] - 提供三种网络技术(scale up/scale out/scale across)以提升系统性能和吞吐量 [6] 行业机遇与战略布局 - AI基础设施资本支出预计达6000亿美元,云厂商和企业支出两年内近乎翻倍 [4] - 未来5年AI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模达3-4万亿美元,公司将通过Blackwell/Rubin架构芯片抢占机会 [5] - 主权AI收入今年有望超200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3] - 能源限制是AI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挑战,需提升单位能源利用效率 [5] 市场竞争与定位 - 公司优势在于全面覆盖云服务、机器人及AI框架生态,不仅提供GPU还包括CPU和网络产品 [5] - 网络解决方案Spectrum-XGS以太网、Infini Band和NVLink支撑业务增长 [6]
高盛点评英伟达财报:业绩稳健,但市场预期高,股价面临压力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8:32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 同比增速为逾两年最低水平但仍高于分析师预期 [1]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中值为540亿美元 与市场普遍预期基本一致但被认为缺少爆点 [1] - 业绩公布后股价盘后下跌超3% [2] 市场反应与预期 - 业绩符合预期但未能满足市场高涨期待 导致短期股价面临下行压力 [4] - 市场已很大程度上消化新一代Blackwell架构芯片的增长潜力 [4] 未来关注焦点 - 客户需求热度可持续性与供应链潜在限制 [5] - 2026年收入可见性预测及下一代Rubin产品线发布细节 [5] - 中国业务状况特别是本季度未向中国出货H20芯片后的发展 [5] - 未来毛利率趋势及在激烈竞争下的定价能力 [5] 竞争与风险因素 - AI基础设施支出放缓是最大潜在风险 将直接冲击公司增长 [6] - AMD等竞争对手压力可能导致市场份额流失 [7] - 激烈市场竞争可能迫使降价从而损害高利润率 [7] - 供应链生产交付能力若跟不上需求将直接限制收入增长 [7]
英伟达盘后蒸发近千亿美元,为何市场盯着"数据中心"?
第一财经· 2025-08-28 08:28
财务表现 - 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略超市场预期 [1] - 第二财季净利润264.22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毛利率达72.4% [1] - 第三财季营收指引540亿美元 上下浮动2% 毛利率预计73.3% 上下浮动50个基点 [6] 业务板块表现 - 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但略低于市场预期 [1][3] - 游戏和AI PC业务营收43亿美元 同比增长49% [3] - 专业视觉业务营收6.01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3] - 车用电子及机器人业务营收5.86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3] - 网络业务收入7.3亿美元 InfiniBand收入几乎翻倍 [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Blackwell架构芯片数据中心营收环比增长17% [3] - Blackwell Ultra架构芯片全速生产 需求旺盛 [3] - NVLink机架级计算技术具革命性意义 [3] - RTX Pro服务器已获近90家公司采用 用于实时模拟和数字孪生 [4] - 向中国以外客户销售6.5亿美元H20芯片 [4] - 提供三种网络技术:scale up/scale out/scale across [6] 市场机遇与战略布局 - 预计今年主权AI收入超200亿美元 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4] - 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本支出有望达6000亿美元 [4] - 未来5年瞄准3-4万亿美元AI基础设施建设机会 [5] - AI竞赛已拉开帷幕 Blackwell成为核心竞争产品 [3] - 云计算厂商资本支出在2年内几乎翻倍 [4] 行业趋势与竞争环境 - AI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受三大因素驱动:推理式AI需求、主权AI建设、物理AI和机器人发展 [4] - 能源限制成为AI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 [5] - 公司通过GPU/CPU/网络产品组合应对ASIC竞争挑战 [5] - 模型性能迅速增长推动推理型AI发展 [3] 生产与供应链情况 - Blackwell GB300芯片全面生产 第三财季产量将进一步增加 [4] - Rubin架构芯片按计划将于2025年量产 [4]
黄仁勋第二财季电话会议:H20收入分成尚未敲定 Blackwell芯片有可能入华
凤凰网· 2025-08-28 07:43
财务业绩 - 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1] - 第二财季净利润264.22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1] - 公司追加回购600亿美元股票 [1] 中国市场动态 - 第二财季未向中国客户出售H20芯片 但向中国以外客户出售6.5亿美元H20 [1] - 若克服地缘政治问题 第三财季对华H20芯片销售额有望达20-50亿美元 [1]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500亿美元 未来年增速有望达50% [2] - 公司正推动美国政府批准在华销售Blackwell架构芯片 [1][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Rubin架构芯片按计划于明年量产 [2] - 释放1.8亿美元此前预留的H20芯片库存 [1] - Blackwell架构芯片引入中国具备现实可能性 [2] 行业前景与政策 - 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预计到2030年达3-4万亿美元 [1] - 公司与美国政府芯片分成协议尚未敲定 政府拟从H20销售收取15%分成 [2] - 公司强调美国科技公司需主导AI竞赛并建立全球技术基准 [2]
英伟达抢先微软、苹果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黄仁勋还是不愿放弃中国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10 15:32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 英伟达盘中股价最高触及164.285美元,总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公司 [2] - 英伟达最新市值3.97万亿美元,仍是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全天成交额高达近300亿美元 [2] - 英伟达从1万亿美元到4万亿美元仅用两年时间,这一速度无公司能及 [3][6] - 英伟达过去五年增长近15倍,推动创始人黄仁勋身家暴涨至1420亿美元,全球富豪排名第十 [7] 全球科技巨头市值对比 - 全球仅有三家公司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第二名为微软(3.74万亿美元),第三名是苹果(3.15万亿美元) [3] - 苹果市值在2018年8月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22年1月成为全球首家市值3万亿美元公司 [6] - 微软2019年4月成为第二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公司,去年1月才首次站上3万亿美元 [6] 英伟达业务发展 - 英伟达2023年6月市值首次破1万亿美元,去年2月突破2万亿美元,6月突破3万亿美元 [5] - 英伟达业务增长强劲,Blackwell架构芯片快速放量,股价较4月低点反弹上涨88% [5] - 英伟达员工约3.6万名,相当于人均创造出超1.1亿美元的市值 [5] - 华尔街分析师给出175.97美元的平均目标价,Loop Capital分析师将目标价上调至250美元 [7] 中国市场战略 - 英伟达将首次亮相并参展今年第三届链博会,凸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2] - 黄仁勋计划出席北京国际供应链博览会,展示专为中国设计的Blackwell RTX Pro 6000芯片改进版 [8][9][10] - 英伟达2025财年中国市场贡献收入171亿美元,占比13%,2026财年第一财季下滑至12.5% [12] - 黄仁勋预计中国AI市场规模明年将达500亿美元,长期看好中国市场 [12]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 - 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四年前的95%下降至50%,失去的市场由华为、寒武纪等国产厂商填补 [13] - 中国AI服务器市场外购英伟达芯片比例预计从2024年约63%下降至今年约42% [13] -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GPU的自给率将达到82% [13] - 国产GPU芯片厂商推出兼容英伟达CUDA生态的软件架构,加速本土芯片应用 [13]
黄仁勋,又卖了超3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6-28 13:05
市值与股价表现 - 英伟达股价近期持续上涨,6月27日收盘上涨1.76%,单周上涨9.66%,6月累计上涨16.75%,最新市值达3849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3] - 6月25日股价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超越微软重夺全球第一 [10] 高管减持情况 - CEO黄仁勋6月20日至26日累计减持30万股英伟达股票,总规模约44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2亿元),具体包括: - 6月20日减持5万股(价值721万美元) - 6月23日减持5万股(价值719万美元) - 6月24日减持5万股(价值736万美元) - 6月25日减持7.5万股(价值1144万美元) - 6月26日减持7.5万股(价值1170万美元) [5] - 黄仁勋2025年计划减持总量为600万股 [6] - 近三个月内14名重要股东合计减持1020.08万股,包括董事SEAWELL A BROOKE 6月26日减持5.15万股 [7] 估值与市场争议 - 当前动态市盈率达50.1倍,显著高于微软(38.1倍)和苹果(30.9倍) [12] - 年初因中国大模型企业DeepSeek低成本开发高质量模型,引发市场对AI芯片需求质疑,股价较高点下跌超40% [9] 技术进展与市场需求 - Blackwell架构芯片即将量产,单机架性能提升高达30倍 [12] - 全球科技巨头加速囤积GPU: - Meta计划年底前部署35万块H100芯片 - 马斯克为xAI追加10万块芯片订单 - 沙特计划投资400亿美元组建基于英伟达GPU的超级计算集群 [12] 华尔街预期 - Loop Capital将目标股价上调至250美元,预测市值潜力达6万亿美元 [14] - 预计2028年AI相关支出将达2万亿美元,Blackwell芯片10月全面投产 [14][15]
AI大战的“冰与火”:英伟达重返全球市值第一,“亲儿子”CoreWeave 两个月涨逾200%,苹果的“AI时刻”为何难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8 10:51
英伟达市值与业绩表现 - 英伟达市值达3.45万亿美元,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1] - 股价过去一个月飙升24%,自4月低点上涨50% [1] - 2026财年第一财季营收同比大增69%至440亿美元,数据中心业务营收达391亿美元,同比增73% [6] - Blackwell架构芯片贡献数据中心板块近70%收入 [6] - 预期市盈率约29倍,低于过去十年34倍平均水平 [16] 中东市场与全球合作 - 沙特和阿联酋等中东国家AI支出成为新增长极,预计为全球AI市场增加1万亿美元规模 [7] - 与沙特AI企业Humain达成协议,未来五年部署1.8万枚芯片建设AI工厂 [6] - 阿联酋"星际之门"AI集群项目采用英伟达技术 [6] - 黄仁勋非常看好中东国家AI支出,认为这是重要预期和指引 [1][7] CoreWeave业务发展 - CoreWeave市值从IPO时230亿美元飙升248%至720亿美元 [1][8] - 核心业务是基于英伟达芯片处理AI工作负载,数据中心专为AI算力设计 [8] - 与微软和OpenAI达成长期合作,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激增53%至215亿美元 [8] - 专注提供高端AI GPU集群,满足云端AI算力需求 [9] 科技巨头资本支出 - 微软、Meta、Alphabet和亚马逊四家公司贡献英伟达超40%收入 [17] - 这四家公司2026年资本支出预计达3300亿美元,比今年增长6% [7][17] - 大型科技公司坚持AI资本支出大幅扩张,基于未来AI算力需求激增 [11] 苹果AI发展现状 - 苹果在生成式AI浪潮中被认为行动迟缓,新版Siri迟迟未亮相 [12] - WWDC25上AI展示部分可能令人失望,基础模型仅拥有约30亿个参数 [12] - 内部拥有多种大模型,1500亿参数版本接近GPT-4o水平但暂缓推出 [13] - Apple Intelligence系统缺乏竞争对手的强大功能和创新性 [13] AI行业发展趋势 - 美国AI发展依赖大算力投资打造AGI大模型,但近期产品未见实质性突破 [2][16] - 特朗普政府推动的数千亿美元AI集群建设加剧算力泡沫风险 [2][16] - 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资本支出为英伟达提供持续订单保障 [7] - 云端AI推理算力需求激增推动AI资本支出扩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