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leer Clip星弧开放式头戴AI耳机
icon
搜索文档
“巴别鱼”梦想落地 “深圳造”AI耳机崛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8:03
AI同传耳机技术突破 - 深圳时空壶W4 Pro AI同传耳机以1170:1062比分战胜人类译员,支持40种语言和93种口音,延迟压缩至3-5秒 [1] - 核心技术包括双向同传技术和矢量降噪技术,并集成DeepSeek、ChatGPT等AI大模型实现上下文纠错 [4] - 2024年中国AI耳机电商销量达31.5万副,同比增长405.9%,成为增长最快的耳机子品类 [1] 深圳智能耳机产业生态 - 产业链涵盖音频品牌(冠旭电子、韶音科技、漫步者等)、互联网大厂(华为、时空壶)及供应链企业(中科蓝讯、立讯精密、瑞声科技) [1] - 深圳企业加速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研发,如冠旭电子推出全球首款40克开放式AI耳机Cleer Clip星弧,重量减少85% [5] - 韶音科技转型骨传导技术,OpenRun Pro 2等产品全球骨传导耳机市占率达70% [5][7] 市场增长与全球化布局 - 2024年全球TWS耳机出货量3.32亿台(+12.6%),开放式与AI耳机为结构性亮点 [7] - 时空壶海外市场占有率超30%,覆盖200国,月翻译词汇量1亿,年出口增长80% [7] - 万魔声学全球销量超3亿副,漫步者产品销往80国,冠旭电子入驻全球顶级零售渠道 [8]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深圳计划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1万亿元,重点发展智能耳机等可穿戴设备 [2][9] - 政策聚焦实时翻译、健康监测等C端场景,推动"一带一路"市场高性价比产品 [9] - 行业竞争转向生态构建,如立讯精密与韶音科技合作提升AI检测技术,中科蓝讯芯片进入头部供应链 [8] 产品创新与场景拓展 - 新一代智能耳机融合翻译、语音助手、健康监测等功能,被视为继手机、手表后的智能终端载体 [4] - 品牌迭代加速(每1-2个月3-5款新品),如万魔声学定位耳机为"离用户最近的算力入口" [6] - 细分场景创新:韶音科技专注运动耳机,时空壶针对中东市场新增波斯语支持 [5][7]
对话冠旭电子董事长吴海全:“每一次挑战都是翻身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4-28 08:53
公司发展历程 - 冠旭电子1997年成立,从线缆制造起步,主攻电脑配件代工制造,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市场[3] - 2002年转向耳机产品代工,与国际知名耳机、音响企业建立合作,覆盖高端与中端市场[3] -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代工订单骤降,促使公司决定转型做自主品牌[3] - 2012年创立Cleer品牌,切入降噪赛道,推出头戴式、入耳式等耳机及智能音箱产品[3] 产品与技术突破 - 2024年发布Cleer ARC 5音弧开放式AI耳机和Cleer Clip星弧开放式头戴AI耳机,AI性能较上一代提升100倍,具备跨国会议沟通功能[5][6] - 产品整合喜马拉雅、百度网盘等生态应用,从听音设备升级为"AI新质生产力"[6] - 2016年在美国成立AI研究团队,当前产品已实现智能健身教练、血压测量等健康功能[7] - 母公司冠旭电子获"零碳工厂"认证,新品均为零碳制造并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5]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表现 - 代工业务(ODM/OEM)出海比例达100%,客户包括戴森等国际集团[8] - Cleer品牌2016年进入美国市场,进驻英国哈罗德百货等高端渠道,美国最多进入100多家百货店(70家为高端)[8] - 2019年在菲律宾设立海外工厂,当前海外客户主动合作意愿增强[8] - 2024年加强海外网络销售,预计海外业务增长5-10倍[9] 经营策略与行业应对 - 面对美国关税压力,公司依托全球化布局扩大生产,创新被视为穿越周期的核心武器[2][5] - 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坚持技术力和产品体验差异化,避免价格战[5] - 公司提出"每一次挑战都是翻身机会"的理念,通过转型品牌化应对代工订单波动[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