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H925

搜索文档
港股IPO再迎18A新成员!今年这类公司新股涨幅靠前
搜狐财经· 2025-08-29 01:41
公司上市进展 - 劲方医药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 即将成为港股18A新股 [1] - 2024年港股新股首日涨幅榜前五名均为18A公司 [1] 核心管线与产品布局 - 研发管线包含八款候选药物 其中五款处于临床阶段 [4] - 核心品种GFH925为自主研发的KRAS G12C抑制剂 2021年进入临床 2024年获准商业化上市 是中国首款全球第三款同类药物 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及优先审评 [4] - GFH375为针对KRAS G12D突变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 处于II期临床研究 [4] - GFH925专利保护期超过15年 预计2026年进入医保谈判目录 [4] 商业化合作模式 - 核心产品商业化高度依赖外部合作 已与信达生物 SELLAS 默克KGaA及Verastem等企业签订独家授权协议 [5] - GFH925在大中华区临床开发及商业化权利转交信达生物 公司保留境外权益并通过特许使用费和里程碑付款获益 [5] - GFH009和GFH375分别授权SELLAS与Verastem在海外开展开发和商业化 [5] 财务状况 - 2023年收入7373万元 2024年收入1.05亿元 [6] - 2023年净亏损5.08亿元 2024年净亏损6.78亿元 [6] - 亏损主要源自大规模研发投入及股权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 [6] - 2023至2024年研发支出保持在3亿元以上 2025年前四个月投入近7000万元 [6] 股东结构与融资历程 - 控股股东为创始团队吕强与兰炯及员工持股平台 合计持股比例约25.23% [7] - 吕强曾任基石药业 扬子江药业等多家知名药企高管 [7] - 自2018年起完成多轮融资 累计募资约14.21亿元 [7] - 投资者涵盖弘晖资本 华盖资本 鼎晖投资 深创投 磐霖资本 北极光创投等头部基金 [7] 研发成果与战略规划 - 已有7款自主研发产品获批 [7] - 12款产品处于III期临床 12款处于I/II期临床 其中15款为全球首创或同类最佳 [7] - 计划通过持续创新研发 打造国际化生产体系和扩大商业网络向全球领先创新型制药企业迈进 [7]
港股IPO再迎18A公司 今年这类公司新股涨幅“霸榜”
证券时报· 2025-08-28 09:20
公司概况与上市背景 - 劲方医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及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疾病领域的生物制药公司 成立于2017年 即将通过港交所18A章节上市 [1] - 公司上市前完成多轮融资 总金额达14.21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包括深创投 鼎晖投资 华盖资本等知名机构 [8][9][10] - 2023年港股新股首日涨幅前5名均为18A公司 市场对18A上市存在较高期待 [1] 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8款候选药品 其中5款处于临床阶段 核心产品为GFH925(达伯特®)和GFH375 [2] - GFH925是中国首款 全球第三款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 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2024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2][5] - GFH925获突破性疗法认定和优先审评 从IND批准到上市仅用约三年 专利期限剩余超过15年 [2][3] - GFH375是KRAS G12D口服抑制剂 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II期阶段 [2] 商业化合作与授权协议 - 公司与信达生物签订授权协议 信达生物负责GFH925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 劲方医药保留中国以外地区独家权利 [3][5] - 2024年1月双方终止境外选择权条款 劲方医药独家拥有中国以外地区开发商业化权利 [3] - 与SELLAS签订协议 授权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开发商业化GFH009 [4] - 与Merck Healthcare KGaA合作开展GFH925/cetuximab联合疗法在欧盟的Ib/II期临床试验 [4] - 与Verastem签订协议 授予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开发商业化GFH375等三种候选产品的选择权 [4]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3年收入7373万元人民币 2024年收入1.05亿元人民币 主要来自与信达生物 Verastem SELLAS的合作 [7] - 2023年净亏损5.08亿元人民币 2024年净亏损6.78亿元人民币 [7] - 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和权益股份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7] - 2023年研发成本3.13亿元人民币 2024年研发成本3.32亿元人民币 2025年前四个月研发成本6980万元人民币 [7]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 - 联合创始人吕强(董事长)和兰炯(CEO)为首的单一大股东集团持股25.23% [8] - 吕强曾任职于基石药业 誉衡药业 扬子江药业和药明康德 拥有丰富行业经验 [8] - 公司通过多轮融资引入弘晖资本 鼎晖投资 华盖资本 亚投资本等机构投资者 [8][9][10]
港股IPO 再迎18A公司!今年这类公司新股涨幅“霸榜”|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08-28 00:04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前5名均为18A公司 市场对18A公司上市抱有极大期待[3] - 银诺医药-B上市首日收盘涨幅达206.48% 位列榜首[4][13] - 中慧生物-B和映恩生物-B首日涨幅分别为157.98%和116.70%[4][13] 劲方医药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专注于肿瘤及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疾病领域的新治疗方案开发[6] - 已建立8款候选药品管线 其中5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包括两款核心产品GFH925和GFH375[7] - GFH925是中国首款获批的选择性KRAS G12C抑制剂 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 - GFH375是KRAS G12D口服小分子抑制剂 已在中国启动I/II期临床试验[7] 核心产品商业化安排 - GFH925于2021年7月获IND批准 约三年后获得上市批准[7] - 2021年与信达生物订立授权协议 信达生物负责GFH925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9][11] - 2024年1月终止GFH925境外选择权 公司保留中国以外地区独家权利[9] - 与SELLAS签订授权协议 授予大中华区以外地区GFH009开发权利[10] - 与Merck Healthcare KGaA合作开展GFH925联合疗法临床试验[10] - 与Verastem订立协议 可能授予GFH375等产品大中华区以外开发权[10] 财务状况 - 2023年收入7373万元 2024年收入增长至1.05亿元[14] - 2023年净亏损5.08亿元 2024年扩大至6.78亿元[14] - 收入主要来自与信达生物、Verastem和SELLAS的合作[12] - 2023年研发成本3.13亿元 2024年增至3.32亿元[15]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研发成本6980万元[15] 融资历程与股东结构 - 完成多轮融资 总募资金额约14.21亿元[16] - 2018年天使轮融资0.60亿元 投资者包括弘晖资本[17] - 2019年A轮及A+轮融资1.40亿元 投资者包括宁波弘甲、健壹资本等[18] - 2021年B轮及B+轮融资5.43亿元 投资者包括鼎晖投资、深创投等[18] - 2022年C轮融资4.83亿元 投资者包括华盖资本、谢诺辰途等[18] - 2024年C+轮融资1.95亿元 投资者包括亚投资本、华金资本等[18] - 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5.23%[16]
港股IPO,再迎18A公司!今年这类公司新股涨幅“霸榜”|港美股看台
搜狐财经· 2025-08-27 22:32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前5名均为18A公司 市场对18A公司上市期待极高 [3] - 银诺医药-B首日收盘涨幅达206.48% 中慧生物-B涨幅157.98% 映恩生物-B涨幅116.70% 维立志博-B涨幅91.71% 药捷安康-B涨幅78.71% [4] 劲方医药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专注于肿瘤及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疾病领域新治疗方案开发 [6] - 产品管线包含八款候选药品 五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包括两款核心产品GFH925和GFH375 [8] - GFH925为中国首款全球第三款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 2024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NDA批准 [8][12] - GFH925获突破性疗法认定 从IND批准到上市仅用约三年 专利期限剩余超过15年 [8][9] - 已完成多轮融资 总金额约14.21亿元 投资方包括深创投 鼎晖投资 华盖资本等知名机构 [6][17] 对外授权合作安排 - 2021年与信达生物订立授权协议 信达生物负责GFH925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 [10][12] - 2024年补充协议终止境外选择权 公司保留中国以外地区独家权利 [10] - 2022年授予SELLAS大中华区以外地区GFH009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 [11] - 2022年与Merck Healthcare KGaA订立临床试验合作及供应协议 [11] - 2023年授予Verastem大中华区以外地区GFH375等候选产品选择权 [11] - 公司未来财务状况部分取决于合作伙伴商业化工作 [12] 财务状况表现 - 2023年收入7373万元 2024年收入1.05亿元 [15] - 2023年净亏损5.08亿元 2024年净亏损6.78亿元 [15] - 收入主要来自与信达生物 Verastem SELLAS的合作 [14] - 2023年研发成本3.13亿元 2024年研发成本3.32亿元 [16]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研发成本6980万元 [16]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联合创始人吕强曾任基石药业高级副总裁 誉衡药业首席科学官 扬子江药业首席科学官 药明康德副总裁 [17] - 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控制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5.23% [17] - 2018年天使轮融资0.60亿元 2019年A轮及A+轮融资1.40亿元 2021年B轮及B+轮融资5.43亿元 2022年C轮融资4.83亿元 2024年C+轮融资1.95亿元 [18][19]
港股IPO,再迎18A公司!今年这类公司新股涨幅“霸榜”
证券时报· 2025-08-27 22:04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前5名均为18A公司 首日涨幅介于78.71%至206.48%之间 [3] - 银诺医药-B以206.48%的首日涨幅位列第一 中慧生物-B以157.98%涨幅紧随其后 [4] 劲方医药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8款候选药品管线 其中5款处于临床阶段 包括核心产品GFH925和GFH375 [7] - GFH925是中国首款获批的选择性KRAS G12C抑制剂 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从IND批准到上市仅用约三年 [7] - GFH375是KRAS G12D口服抑制剂 已启动针对晚期实体瘤的I/II期临床试验II期部分 [7] 商业化授权合作安排 - 与信达生物签订GFH925大中华区独家授权协议 信达生物负责该区域开发及商业化 劲方医药保留中国以外地区权利 [9][11] - 授予SELLAS大中华区以外GFH009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 [10] - 与Merck Healthcare KGaA就GFH925/cetuximab联合疗法在欧盟开展Ib/II期临床试验合作 [10] - 授予Verastem大中华区以外地区GFH375等三种候选产品的选择权 [10] 财务表现及研发投入 - 2023年收入7373万元人民币 2024年增长至1.05亿元人民币 [14] - 2023年净亏损5.08亿元人民币 2024年扩大至6.78亿元人民币 [14] - 2023年研发成本3.13亿元人民币 2024年增至3.32亿元人民币 [15]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研发成本6980万元人民币 [15] 融资历程及股东结构 - 累计完成多轮融资 总金额约14.21亿元人民币 [16] - 2018年天使轮融资0.60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包括弘晖资本 [17] - 2019年A轮及A+轮融资1.40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含宁波弘甲、石药集团 [18] - 2021年B轮及B+轮融资5.43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包括鼎晖投资、深创投 [18] - 2022年C轮融资4.83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含华盖资本、谢诺辰途 [18] - 2024年C+轮融资1.95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包括亚投资本、华金资本 [18] - 联合创始人吕强持股集团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5.23% [16]
港股IPO,再迎18A公司!今年这类公司新股涨幅“霸榜”|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08-27 21:59
港股18A生物科技新股表现 - 2024年以来港股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前5名均为18A公司 显示市场对生物科技板块情绪高涨[2] - 银诺医药-B以206.48%的首日涨幅位居榜首 中慧生物-B和映恩生物-B分别以157.98%和116.70%的涨幅位列第二和第三[3][14] 劲方医药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建立8款候选药品管线 其中5款处于临床阶段 包括两款核心产品GFH925和GFH375[6] - GFH925是中国首款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 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从IND批准到上市仅用约3年时间[6] - GFH375是KRAS G12D口服抑制剂 已在中国启动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6] - GFH925专利期限剩余超过15年 预计2026年符合国家医保谈判资格[7] 对外授权合作安排 - 与信达生物签订授权协议 授予其在大中华区开发、制造和商业化GFH925的独家权利 劲方医药保留中国境外权利[8][10] - 与SELLAS订立授权协议 授予其大中华区以外地区GFH009的开发及商业化权利[9] - 与Merck Healthcare KGaA就GFH925/cetuximab联合疗法在欧盟进行临床试验合作[9] - 与Verastem订立协议 授予其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开发及商业化GFH375等候选产品的选择权[9]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为7373万元和1.05亿元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5.08亿元和6.78亿元[15] - 2024年前四个月未经审计收入为8214.9万元[16] - 2023年和2024年研发成本分别为3.13亿元和3.32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研发成本为6980万元[17] - 收入主要来自与信达生物、Verastem和SELLAS的合作协议[13] 融资历史与股权结构 - 成立以来完成多轮融资 总募资金额约14.21亿元[18] - 包括2018年天使轮0.60亿元[19] 2019年A轮及A+轮1.40亿元[20] 2021年B轮及B+轮5.43亿元[21] 2022年C轮4.83亿元[22] 2024年C+轮1.95亿元[23] - 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持股25.23% 包括联合创始人吕强和兰炯及员工持股平台[17] - 投资者包括弘晖资本、鼎晖投资、深创投、华盖资本等知名机构[4][18]
振东制药股价异动,周内上涨超40%;康方生物明星药物冲刺非小细胞肺癌第三项适应证 | 掘金创新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7 22:08
股票异动 - 海特生物6日涨幅41.34%,换手率89.96%,动态市盈率-109.07,异动原因系在研抗癌药项目引起关注 [2] - 振东制药6日涨幅41.16%,换手率74.59%,动态市盈率1526.86,异动原因系1类新药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三期临床试验完成入组 [2] - 博瑞医药6日涨幅32.15%,换手率26.46%,动态市盈率810.56,异动原因系在研GLP-1药物 [2] - *ST苏吴6日跌幅26.26%,换手率1.81%,动态市盈率-3.69,异动原因系财务造假导致连续跌停 [2] - 维立志博-B上市首日涨幅超90%,总市值达130亿港元,获3495倍认购 [5][6] 公司动态 - 劲方医药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核心产品GFH925为国内首个获批KRAS G12C抑制剂,2024年前4个月销售收入仅12.7万元 [3][4] - 维立志博-B拥有1款核心产品LBL-024及13款候选药物,6款进入临床阶段,2023年亏损3.62亿元,2024年前三月亏损7515万元 [7] - 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受理,用于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该领域占免疫疗法市场近一半份额 [9][10][11] - 丽珠集团LZM012用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治疗的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对标诺华可善挺(2024年全球销售额61.41亿美元) [12][13] - 罗氏终止早期减肥项目CT-173,该药物曾计划2024年启动I期临床,但未达到公司投资标准 [14][15] 行业观点 - 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表示创新药应避免内卷,专注解决临床无药可用的困境,其Bcl-2抑制剂利沙托克拉打破艾伯维9年垄断 [16][17] - 自身免疫与炎症是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疾病领域,特应性皮炎、慢阻肺、哮喘、银屑病等全球患者均超亿人 [13]
劲方医药递表港交所 公司专注肿瘤等领域开发新治疗方案 核心产品包括GFH925和GFH375
智通财经· 2025-06-29 16:25
公司概况 - 劲方医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涵盖多种实体瘤的不同治疗线)以及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疾病领域的开发新治疗方案 [4] - 公司已建立起一条产品管线,包括八款候选药品,其中五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包括两款核心产品GFH925和GFH375 [4] 核心产品 - GFH925(fulzerasib,商品名达伯特)是一款公司自主发现的新药物,已在中国获商业化批准,其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中国首款以及全球第三款获批的选择性Kirsten大鼠肉瘤(KRAS)G12C抑制剂 [4] - GFH375是一款KRASG12D的口服生物可利用小分子抑制剂,公司已在中国启动针对携带KRASG12D突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的II期部分 [4] - 除核心产品外,公司致力于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组合以超越RAS药物矩阵,例如GFS202A,自行开发的针对GDF15和IL-6的双特异性抗体 [4] 研发进展 - 公司已获得FDA关于在美国开展II期试验的IND批准,以评估GFH312对外周动脉疾病(PAD)伴间歇性跛行(IC)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6] - 公司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在中国开展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GFH312II期临床 [6] - 公司多元化的产品管线组合是成熟的综合研发平台的自然产出,该平台涵盖靶点发现、分子发现与评估、转化科学及全球临床开发,并辅以在包括配方研究及质量分析等关键化学、制造及控制(CMC)方面的专业积累 [6] 财务数据 - 2023年度、2024年度研发费用分别约为3.13亿元、3.32亿元,分别占相应期间总营运开支的86.2%及85.1% [6] - 2023年度、2024年度收入分别约为7373.4万元、1.05亿元人民币 [6] - 2023年度、2024年度年内亏损分别约为5.08亿元、6.78亿元人民币 [6] - 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个月(未经审计)收入约为8214.9万元人民币,年内亏损约为6662.4万元人民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