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yalty aggregator

搜索文档
XOMA(XOMA)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2-12 05:2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2025 - 2026年有望实现现金流由负转正,仅依靠特许权使用费即可达成 [56] - 公司目标是在未来四到五年内,每年获得1.5 - 2亿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若达成,可为股东创造显著价值,实现20% - 25%的内部收益率 [57] - 公司每收入一美元超过2000万美元,即为100%的自由现金流,且因净运营亏损(NOLs),未来几年无需缴税 [5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目前有6项资产为公司带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还有多个处于三期开发阶段,超百项处于一期、二期和临床前阶段 [6][7] - 公司最大资产Vebysmo的推出远超预期,是罗氏历史上最快的推出项目之一,推出情况能在很大程度上预示未来三、五、七年的发展轨迹 [30][31] - 公司曾为Agemda, overafenib的特许权支付1400万美元,在药物获批前已收到2200万美元,后续特许权收入全为额外收益 [36][3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17年2月,公司从临床开发药物公司转型为特许权聚合商,初始拥有约40项处于不同临床开发阶段的资产,此后不断扩充资产组合 [5] - 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关键区别在于愿意承担临床风险,从临床前开发阶段开始承保,业务覆盖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全阶段 [5] - 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具有永久资本工具的独特优势,可进行时间套利并保持耐心,收购特许权并构建全面的资产组合,等待资产成熟 [8] - 公司愿意开具较小金额支票,为更多公司提供有意义的支持,能跨阶段创造性地考虑特许权交易,利用上市公司身份更灵活地构建交易结构 [9] - 公司未来一两年希望合成特许权交易占交易流量的20% - 30%,该类资产未进行合作,风险稍高,但公司认为其能产生足够临床数据以实现融资和商业化 [4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所处的生物技术领域竞争激烈,过去十到十五年有大量资本涌入,如今有超十几家资产超10 - 2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基金 [15] - 特许权业务通常终端价值不高,但公司试图让市场了解其管道情况,使管道成熟时能反映在股权终端价值上,若成功,该业务模式在特许权领域将独具特色 [19] - 公司认为目前处于业务拐点,即将产生正运营现金流,未来有望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且负债较少,有能力推动业务模式升级 [17][1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拥有独特的数据库和流程,用于跟踪公开披露的合作协议,还围绕自身构建生态系统,包括与董事会成员、管理团队、律师、银行家和顾问建立联系 [20][23] - 公司在评估资产时不依赖特定标准,首要考虑承担的风险,会问自己愿意为特定资产损失多少钱 [31] - 公司倾向于进行一揽子交易,以分散早期阶段药物开发成功与否难以确定的风险 [32] - 公司在交易结构设计上,会围绕里程碑进行,如购买一期、二期、三期和批准里程碑等,以回收资本、降低风险 [35] - 公司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关注知识产权、目标市场是否存在、资产能否获得商业保护、医生和支付方行为、数据情况以及潜在的技术颠覆者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交易终止 [40] - 公司对罕见病和免疫学领域感兴趣,也关注神经领域,整体投资相对多元化,倾向于投资主流投资者回避的领域,因这些公司融资困难,但投资回报可能很高 [41][45] - 公司在与合作方谈判时,注重成为可靠的交易对手,保持纪律性,避免观点分歧过大,若无法达成一致,可能暂停或放弃机会 [51] - 公司努力对潜在合作伙伴做出及时响应,若合作不合适,会尝试将其介绍给其他公司 [54][5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如何设计商业模式,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在哪 - 公司历史悠久,1981年成立,1984年上市,原从事抗体药物发现业务,曾接触多项数十亿美元资产并拥有特许权 [2][3][4] - 因前期资产开发失败,公司两次濒临破产,2017年转型为特许权聚合商,与竞争对手的关键区别是愿意从临床前阶段开始承担临床风险 [4][5] 问题: 是什么吸引管理层加入公司 - 该业务模式是对独特资产类别的新颖探索,可参与资产临床开发各阶段,成功时能带来稳定持久的现金流,且不受市场对特许权的信贷套利观点影响,可追求长期股权回报 [11] - 公司已有70项潜在特许权基础,市场前景可见,业务模式在生物技术股权市场好坏时期均适用 [11][12] - 公司业务模式产生的经济流与市场其他资产不相关,特许权不可稀释,具有长期性质,有时可低价购买资产,且公司当时即将产生正运营现金流,有望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 [14][16][17] 问题: 公司在早期阶段寻找交易的采购和尽职调查流程是怎样的 - 公司开发了专有数据库和流程,用于跟踪公开披露的合作协议,以明确投资方向和兴趣点 [20] - 公司围绕自身构建生态系统,与董事会成员、管理团队、律师、银行家和顾问建立联系,借助他们的创意和想法,且因公司业务模式独特,吸引了很多感兴趣的公司主动联系 [23] - 公司团队积极参加行业和银行会议,拓展人脉 [24] 问题: 公司如何决定是否进行交易,内部有哪些讨论,可利用哪些资源 - 公司拥有众多曾在公司工作的蛋白质工程师作为顾问,在抗体分子设计等方面有专业知识,可按需获取建议,同时注重控制成本 [25] - 公司决策注重人际关系,依靠过去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与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或共同基金的分析方式类似 [26][27] - 公司评估资产时不依赖特定标准,首要考虑承担的风险,会问自己愿意为特定资产损失多少钱,倾向于进行一揽子交易以分散风险 [31][32] 问题: 公司如何通过交易结构设计降低风险 - 公司围绕里程碑进行交易结构设计,如购买一期、二期、三期和批准里程碑等,使资本在系统内循环,降低药物无法上市的风险,待产生特许权收入时可获得显著收益 [35] - 以Agemda, overafenib的特许权交易为例,公司在药物获批前已收回成本,后续特许权收入全为额外收益 [36][37] 问题: 尽职调查过程中出现哪些红旗会让公司暂停或放弃交易 - 公司关注知识产权、目标市场是否存在、资产能否获得商业保护、医生和支付方行为、数据情况以及潜在的技术颠覆者等因素,若这些方面存在问题,可能导致交易终止 [40] - 公司对罕见病和免疫学领域感兴趣,也关注神经领域,倾向于投资主流投资者回避的领域,因这些公司融资困难,但投资回报可能很高 [41][45] 问题: 公司是否有特定的投资重点领域 - 公司投资相对多元化,资产组合按适应症、治疗子类别、方式和阶段等因素分散 [45] - 公司对罕见病、神经领域感兴趣,尤其关注主流投资者回避的领域,因这些公司融资困难,但投资回报可能很高 [45][46] 问题: 公司与合作方的谈判如何进行 - 公司注重成为可靠的交易对手,保持纪律性,避免观点分歧过大,若无法达成一致,可能暂停或放弃机会 [51] - 公司努力对潜在合作伙伴做出及时响应,若合作不合适,会尝试将其介绍给其他公司 [54][55] 问题: 公司业务模式的近期财务杠杆如何,未来三到五年运营费用如何变化,需要多少营收才能达到30% - 40%的净利润率 - 公司每收入一美元超过2000万美元,即为100%的自由现金流,且因净运营亏损(NOLs),未来几年无需缴税 [56] - 公司希望在2025 - 2026年实现现金流由负转正,仅依靠特许权使用费即可达成 [56] - 公司目标是在未来四到五年内,每年获得1.5 - 2亿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若达成,可为股东创造显著价值,实现20% - 25%的内部收益率 [57] - 公司业务的杠杆在于费用较低,即使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达到1.5 - 2亿美元,费用也不会与之成比例增长,有望在几年内实现接近90%的运营利润率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