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宽容失败

搜索文档
明确容错边界,让科研人员轻装跃进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23:14
科技创新政策 - 深圳市发布《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明确科技创新宽容失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尊重规律、鼓励创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依规、容纠并举 [2] - 指引明确了5项勤勉尽责条件和9项免责情形,旨在消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将"宽容失败"从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规则保障 [2][3] -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已写入深圳精神,相关理念融入城市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始终将创新视为第一动力 [2] 政策适用范围与对象 - 指引适用范围涵盖全市范围内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创新活动,适用对象包括从事科研和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及其人员 [3] - 无论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还是企业的创新团队,都能享受政策红利,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3] 免责情形与机制 - 9项免责情形涵盖技术路线选择、市场变化、不可抗力等多元因素,包括"里程碑式"项目未通过考核的容错和高风险技术的试错保护 [3] - 指引建立"尽职免责"认定机制,只要科研人员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即使结果失败也可免除追责,区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3] 政策影响与实施原则 - 政策有助于吸引优秀科研人才、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汇聚深圳,提升城市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地位 [4][5] - 宽容失败并非放任失败,要求严格区分因探索未知导致的失败与弄虚作假、谋取私利等违纪违法行为 [5] - 未来需引入动态监管和预警机制,将风险控制嵌入项目全周期,实现"容错"与"防错"并行,构建跨部门联动的认定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