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宽容失败

搜索文档
明确容错边界,让科研人员轻装跃进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23:14
近年来,随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然而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充 满未知与挑战的过程,从实验室的理论研究,到成果的转化应用,每一步都可能遭遇失败。如果缺乏明 确的容错机制,一些科研人员在面对风险时就会因担心失败而有所顾虑、畏缩不前。 在这种状况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如何制度化就成了当务之急。 《指引》正是为了消除科研人员的这种后顾之忧而出台,其力图通过制度化的免责条款,将"宽容失 败"从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规则保障,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更加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 指引亮点颇多,首先是覆盖主体广泛。指引适用范围涵盖全市范围内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创新活动,适 用对象包括从事科研和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及其人员。无论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还是 企业的创新团队,都能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红利,这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近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发布《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明确了 科技创新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尊重规律,鼓励创新;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依法依规,容纠并举,并明确了5项勤勉尽责条件,9项免责情形。 作 ...
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深圳出台科技创新“容错”新规
南方都市报· 2025-07-13 12:37
科技创新宽容失败政策 - 深圳市发布《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旨在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宽容失败的氛围 [1] - 政策核心包括总体要求、适用情形、工作程序、结果运用、附则五大部分,明确了适用范围和实施主体 [2] - 基本原则为尊重规律鼓励创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依规容纠并举,强调重视科研试错探索价值 [2][3] 政策适用范围与对象 - 适用于全市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创新活动,对象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及科研人员 [4] - 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可参照适用 [4] - 财政专项资金行政主管部门为认定工作实施主体,可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共同开展 [4] 勤勉尽责与免责机制 - 明确5项勤勉尽责条件和9项免责情形,免除责任需经认定程序 [5] - 免责情形包括履行勤勉义务仍失败、高风险技术未达预期、不可抗力导致项目中断等 [5] - 区分创新失败与违纪行为,建立动态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