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肿瘤药物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细分领域分析与展望(2025H1)-港股弹性biotech
2025-09-24 17:35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港股生物科技(Biotech)行业,并提及具体公司和铂医药与格奇药[1][2][3][9][10][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港股Biotech板块整体表现 * 港股Biotech板块收入端领跑行业,上半年收入增长约10%,与A股创新药公司基本一致[3] * 板块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扭亏幅度接近150%,净利润率回正至3.5%[1][3] * 业绩改善得益于提质增效,费用控制效果显现,销售费用率自2023年顶峰约25%后持续优化[1][3][4] 财务与运营优化 * 板块优化费用投放,聚焦核心管线,优化或缩减非核心管线[1][4] * 公司现金和等价物规模从2022年400多亿人民币小幅下滑后,今年上半年呈现双位数增长[1][4] * 大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售加速推进核心临床管线,提高适应症入组人数和研发效率[1][5] 投融资活动与增长动力 * 今年以来单月投融资增速呈双位数增长,扭转去年颓势,为创新药管线实力增厚及上游订单提供资金支持[1][5] * 未来3-5年,业务端放量将正向贡献业绩,投融资活动预计更活跃,板块有望保持增长[1][6] 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 * 中国肿瘤管线数量占全球比例达到35%[7] * 国内企业完成多笔5,000万美元以上BD项目,全球占比提升至35%[7][8] * 中国企业在大额BD交易中交付比例提升,如何博与AZ达成接近47亿美元交易,李欣与默沙东达成接近40亿美元交易,交易金额上限不断刷新[7][9] 重点公司表现 * 和铂医药上半年收入达1亿美元,净利润7,000万美元,与AZ达成10年期合作协议认证其佛MICE平台优势,现有项目累计里程碑100亿美元[2][12] * 格奇药市值涨幅接近10倍,目前市值约40亿,核心管线为Clouding 18.2 ADC和TCE平台,其针对低表达胃癌人群的品种有显著差异化[10][11] 其他重要内容 * 港股Biotech行业呈现纽扣和直接授权并重的交易形式,适应症布局集中于自免、肿瘤和血液流领域[1][9] * 和铂医药的TSLP单抗推进至全球二期,并开发TSLP双抗等临床管线,18.2 TCE预计2026年有数据发布[12] * 格奇药的TCE平台有10个品种,今年第四季度将进入IND状态,其技术设计具备解决CRS和IKS痛点的功能[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