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nnovation-driven Growth
icon
搜索文档
稳住总需求后,政策重点需逐步转到产业升级上来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23 18:43
宏观政策与经济增长目标 - 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CPI涨幅目标2%左右,财政赤字率提高到4%左右,表明政府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3] - 宏观政策主要用于"救急"和逆周期调节,但2025年政策重点需逐步转向行业政策和改革政策以实现可持续增长[1][11] - 过多依赖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结构性矛盾,需平衡宏观、行业与制度三方面政策组合[11]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打破"中等收入陷阱"或"高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经济增长模式需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3] - 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及DeepSeek、宇树科技等新兴科技公司[6] - 创新投入(科研人员、研发经费)和创新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经济开放度等)是决定国家创新能力的两大核心因素[8] 民营企业与创新主体地位 - 民营企业对创新的贡献超过70%,支持民企即支持创新[9] - 政策需将民营企业作为创新主力军,完善其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科研基础设施的机制[9][12] - 近期政策强调保护民营企业家信心,如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民营企业技术攻关任务支持[9] 产业政策与实践 - 产业政策应定位为克服市场失灵,助力企业进入新兴产业,但需避免限制竞争和成为牟利工具[8] - 新能源领域补贴实践显示,中国对每辆电动汽车的补贴金额低于挪威、美国、德国等国家[9] -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规范是完善产业政策的关键环节,需平衡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关系[12] 经济转型的三大挑战 - 成本水平变化:2024年人均GDP达13400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但成本同步上升[5] - 人口结构变化: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1%,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5] - 国际市场环境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与投资障碍显著增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