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东盟法治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加强法治合作 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 2025-11-24 06:20
论坛核心主旨 - 论坛主题为加强中国—东盟法治合作,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旨在通过高水平法治合作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1] 服务跨境经贸合作 - 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需完善国际经贸法律规则以护航经贸合作 [2] - 倡议共同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落实 [2] - 倡议加强在贸易便利化、海关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的法律协调与合作 [2] - 东盟已连续多年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法治协作对稳定预期、化解风险、保障合作成果至关重要 [2] - 完善的法律框架可提升商业信心、保护投资者权益、便利跨境贸易、推进科技创新 [2] 完善争议解决机制 - 国际商事调解是论坛探讨的重要内容,重庆仲裁委员会发布了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的成果 [3] - 建议推进仲裁程序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线上仲裁等体系以提升效率与透明度 [3] - 建议完善裁决逻辑的国际兼容性,并打造国际化仲裁人才梯队以赢得国际话语权 [3] - 新修订的仲裁法支持国内仲裁机构“走出去”和境外机构“引进来”,鼓励参与国际投资仲裁 [3] 治理打击跨境犯罪 - 跨境犯罪协作治理是法治合作的重要方面,特别是电信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带来新挑战 [4] - 愿与东盟国家持续深化务实合作,畅通司法协助渠道,完善信息交流与个案协查机制 [5] - 人口贩卖、洗钱、毒品和网络犯罪等非传统犯罪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严峻挑战,需各国携手合作 [5] - 当前治理面临法律制度差异、新型犯罪法律适用争议、司法协作效率待提升等挑战 [5] - 建议深化规则互认、强化机制联动、推进科技赋能、加强人才交流以提升打击治理效能 [5] - 建议优化涉外刑事管辖与跨境证据审查规则,建立全天候电子数据取证合作等快速协助机制 [6] 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 东盟各国法律体系多元化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尤为迫切 [7] - 建议强化国家统筹与顶层设计,加强涉外法治理论研究与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 [7] - 中国—东盟法学院整合六大资源,打造一体化东盟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7] - 西北政法大学构建“高校—实务部门—国际组织”三方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 [8] - 倡议构建区域内可互认的法律课程体系、建设法律咨询诊所网络、推动学术流动等 [8] - 中国—东盟法学教育与研究联盟秘书处揭牌,旨在汇聚资源聚焦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律文化交流 [8]
加强法治合作 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第七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综述
人民日报· 2025-11-24 06:16
论坛背景与核心主题 - 第七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于11月20日至22日在重庆举行,主题为“加强中国—东盟法治合作,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1] - 与会嘉宾来自中国、东盟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法学法律界,旨在通过高水平法治合作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1] 服务跨境经贸合作 - 论坛背景是中国与东盟于10月28日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与会嘉宾关注完善国际经贸法律规则以护航经贸合作 [2] - 论坛发布《中国—东盟法治合作倡议》,提出共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协议的落实 [2] - 倡议内容还包括加强在贸易便利化、海关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的法律协调与合作 [2] - 东盟已连续多年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法治协作被视为稳定预期、化解风险、保障合作成果的关键 [2] - 完善的法律框架被指出具备提升商业信心、保护投资者权益、便利跨境贸易、推进科技创新的功能 [2] 完善跨境争议解决机制 - 论坛探讨如何更好运用国际商事调解,重庆仲裁委员会发布了《重庆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成果》 [3] - 建议包括推进程序数字化与智能化以提升效率与透明度,完善裁决逻辑的国际兼容性,以及打造国际化仲裁人才梯队 [3] - 新修订的仲裁法支持中国仲裁机构“走出去”和境外仲裁机构“引进来”,鼓励参与国际投资仲裁 [3] - 海南国际仲裁院将借助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契机,积极拓展仲裁服务领域 [3] 治理打击跨境犯罪 - 跨境犯罪协作治理是法治合作的重要方面,特别是针对电信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 [4] - 中国愿与东盟国家深化务实合作,畅通司法协助渠道,完善信息交流与个案协查机制,以提升打击跨境犯罪效能 [4] - 人口贩卖、洗钱、毒品犯罪和网络犯罪等非传统犯罪对地区和平与稳定构成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 [5] - 当前跨境犯罪治理面临法律制度差异、新型犯罪法律适用争议、司法协作效率待提升等挑战 [5] - 建议包括深化规则互认、构建统一协作基础、强化机制联动、推进科技赋能、加强人才交流 [5] 优化跨境司法协作 - 就优化涉外刑事管辖、跨境证据审查规则提出立法建议,例如建立全天候电子数据取证合作机制 [6] - 建议简化国际合作程序,对重罪案件建立快速保全、披露、实时收集等相互协助机制,并明确跨境数据调取的权限、范围、程序 [6] 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 东盟各国法律体系多元化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尤显迫切 [7] - 建议强化国家统筹与顶层设计,加强涉外法治理论研究与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 [7] - 中国—东盟法学院整合六大资源打造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将优化课程融合机制并拓展合作深度 [7] - 西北政法大学构建了“高校—实务部门—国际组织”三方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 [8] - 未来合作倡议包括构建可互认的法律课程体系、建设法律咨询诊所网络、推动学术流动、举行模拟法庭比赛等 [8] - 论坛上“中国—东盟法学教育与研究联盟秘书处”揭牌,旨在汇聚资源聚焦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律文化交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