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育跨学科知识体系融合
搜索文档
推动美育知识体系的跨学科融合
人民网· 2025-05-05 08:39
中国美育的历史渊源与核心理念 - 中国美育传统源远流长,从孔子、董仲舒到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均强调完善人格与和谐人生的“大美育观” [1] - 中华美育精神区别于西方,同时注重心性修养与技艺传承,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 [1] 当代中国美育的发展现状 - 当代中国美育以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为哲学根基,拓展出教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路径 [2] - 在学校美育实践方面,教材编著、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结合新兴技术媒介取得新进展 [2] - 当前面临美育学科元理论支撑相对单一化、思想文化发展与美育实践不均衡等问题 [2] 美育学的学科定位与构建 - 美育学已发展为涉及美学、教育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独立交叉学科 [3] - 作为交叉学科,美育学需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学科边界及知识体系,同时作为应用学科不宜过度强调理论抽象 [3] - 学科发展需系统总结传统美育思想,并面对当下现实问题,兼顾元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3] 美育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路径 - 美育跨学科化是结构性创造,需根据美育活动性质确立特有概念范畴,而非简单借用其他学科 [4] - 学者曾繁仁提出“审美力”、“多元智能”、“生活的艺术家”等概念,体现跨学科视域下的自主性表达 [4] - 应结合中国教育现实与全球趋势,通过跨学科融合锻造新知识范式,确立中国美育的主体性地位 [4] 数字技术时代的美育变革 - 人工智能等技术正改写传统美育的现场感与具身性方式,例如通过AI再现《清明上河图》创作过程 [5] - 数字时代美育目标不仅是培养审美感受力、创造力、批判力,还应包括数字媒介素养 [5] - “数字技术+美育”新模式通过技术赋能与实践教育“双向解码”,正形成美育现代化的中国范式 [5][6] - 新技术条件下中国美育应坚持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和经典教育三者结合的综合性目标 [6] 美育知识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 推进美育跨学科知识体系融合是实现美育知识从分化走向整体、从依附走向独立自主的转变过程 [6] - 需防止过度强调理论独特性而陷入“知识化”陷阱,忽略根本的育人指向 [6] - 中国美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应坚持整体性、开放性和对话性原则,培养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全球视野的人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