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融合

搜索文档
“苏州模式” 守护未成年人“向阳生长”
苏州日报· 2025-05-16 08:43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 - 苏州构建"财政保障-标准引领-全域覆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破解学校社工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形成本土特色服务体系 [1] - "驻校社工心理健康服务"覆盖170所学校,"一校一社工"经验入选国家教育部课题,全市持证社工超3万人 [1] - 建立"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网络,通过试点探索、创新引领到深度推广形成系统性创新举措 [1] 服务模式与实施成效 - 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通过"秘密信箱"解决学生心理健康及家庭关系问题,太仓良辅中学设立400平方米社会工作站开展沙盘游戏等特色课程 [2] - 苏州第一中学校设"社工小屋"提供心理检测和教师减压服务,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开展"正面成长项目"帮助学生重建自信 [2] - "驻校社工"项目覆盖全市90所初高中,构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社工"协同网络,研发三类社工课程满足多元需求 [2] 政策与资源保障 - 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多部门协同机制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教育局将社工服务纳入学校考核,民政局培育专业机构,卫健委开通医疗转介通道 [3] - 人社局将学校社工纳入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形成政策执行全链条 [3] 差异化服务与专业干预 - 太仓市建立"学校社会工作联合体",研发4大类11模块课程,建成128个社会实践基地,形成"100%筛查-15%预防-5%干预"心理健康防护模式 [5] - 太仓未成年人情绪管理能力提升64%,人际关系改善率提升55%,危机干预需求下降 [5] - 苏州分层服务:资源充足地区配置全职社工开展预防性服务,资源中等地区采用固定入校模式聚焦留守及困境儿童 [6] 全周期与多学科融合 - 按学段动态调整服务重点:小学段侧重行为规范,初中段关注青春期心理,高中段聚焦生涯规划 [6] - 社工与心理教师、德育主任协作,运用社会学和教育学理论开发特色工具,心理教师提供干预疗法,形成多学科协同机制 [6] 社会治理与教育公平 - 通过"政府-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四方联动,形成"校内问题校外协同、校外资源校内转化"的治理闭环 [7] - 乡镇社工站建立"儿童关爱档案",社会组织开设"家长成长学院",社工推动儿童参与社区治理 [7] - 建立"困境儿童双重保障机制",驻校社工链接民政部门提供生活补助和教育资助,帮助流动儿童融入城市 [7] 智慧化与未来规划 - 开发"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化管理,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动态调整服务 [8] - "十五五"期间实现全市初高中"一校一社工"全覆盖,推进专业化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