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服务

搜索文档
“苏州模式” 守护未成年人“向阳生长”
苏州日报· 2025-05-16 08:43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 - 苏州构建"财政保障-标准引领-全域覆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破解学校社工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形成本土特色服务体系 [1] - "驻校社工心理健康服务"覆盖170所学校,"一校一社工"经验入选国家教育部课题,全市持证社工超3万人 [1] - 建立"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网络,通过试点探索、创新引领到深度推广形成系统性创新举措 [1] 服务模式与实施成效 - 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通过"秘密信箱"解决学生心理健康及家庭关系问题,太仓良辅中学设立400平方米社会工作站开展沙盘游戏等特色课程 [2] - 苏州第一中学校设"社工小屋"提供心理检测和教师减压服务,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开展"正面成长项目"帮助学生重建自信 [2] - "驻校社工"项目覆盖全市90所初高中,构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社工"协同网络,研发三类社工课程满足多元需求 [2] 政策与资源保障 - 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多部门协同机制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教育局将社工服务纳入学校考核,民政局培育专业机构,卫健委开通医疗转介通道 [3] - 人社局将学校社工纳入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形成政策执行全链条 [3] 差异化服务与专业干预 - 太仓市建立"学校社会工作联合体",研发4大类11模块课程,建成128个社会实践基地,形成"100%筛查-15%预防-5%干预"心理健康防护模式 [5] - 太仓未成年人情绪管理能力提升64%,人际关系改善率提升55%,危机干预需求下降 [5] - 苏州分层服务:资源充足地区配置全职社工开展预防性服务,资源中等地区采用固定入校模式聚焦留守及困境儿童 [6] 全周期与多学科融合 - 按学段动态调整服务重点:小学段侧重行为规范,初中段关注青春期心理,高中段聚焦生涯规划 [6] - 社工与心理教师、德育主任协作,运用社会学和教育学理论开发特色工具,心理教师提供干预疗法,形成多学科协同机制 [6] 社会治理与教育公平 - 通过"政府-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四方联动,形成"校内问题校外协同、校外资源校内转化"的治理闭环 [7] - 乡镇社工站建立"儿童关爱档案",社会组织开设"家长成长学院",社工推动儿童参与社区治理 [7] - 建立"困境儿童双重保障机制",驻校社工链接民政部门提供生活补助和教育资助,帮助流动儿童融入城市 [7] 智慧化与未来规划 - 开发"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化管理,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动态调整服务 [8] - "十五五"期间实现全市初高中"一校一社工"全覆盖,推进专业化发展 [8]
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青年报· 2025-05-09 08:51
新兴领域青年发展 - 新疆快递行业团工委专职干部雷万鹏表示快递行业连接民生、服务边疆,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和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将继续用"小包裹"服务"大民生"[2] - 上海途虎养车团支部书记蒋叡涵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需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做到肩上能压担子、心中能耐性子[2] - 安徽舜昇影业青年导演夏冬冬提出文化传播一线工作者应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用镜头记录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2] 行业青年实践案例 - 湖北省洪湖严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聪作为农村电商从业者,将提升专业素养投身乡村振兴,为当地民众带来实惠[3] - 浙江吉利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中心工程师李卓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需兼具锐气和韧劲,立足人工智能研发报效祖国[5] - 北京光盘粮安科技总经理程振旺将优化AI识别技术打造光盘行动数字平台,推动勤俭节约理念融入青年生活[5] 基层与边疆建设 - 宁夏银川建发集团团委书记刘佳认为新兴领域青年投身西部建设是展现青春作为的最优选择,将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升级[6] - 西藏网红协会党支部书记刘永新表示边疆青年文旅从业者将用文旅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在青藏高原绘就融合画卷[6] - 中国邮政南宁分公司团委书记刘翠玲提出将动员基层行业青年共同服务乡村振兴,用智慧谱写邮政数智化转型[7]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广东省非遗"老菜脯制作技艺"传承人高玉婷将挖掘潮汕文化内涵实现文化赋能农业[4] - 吉林省街舞联盟米术计划推动街舞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以街舞讲好中国故事[5] - 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方垂弘带领1000多名志愿者开展守护江河生态等公益行动[7]
驻校社工点亮青春“心”灯
苏州日报· 2025-05-03 08:22
学校社会工作联合体建设 - 太仓市2017年起探索"学校社会工作联合体"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教育部门引导、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网[1] - 该模式使区域学生极端事件占比从5.3%下降至2.8%,并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1] - 2023年实现20所初高中3.1万名学生驻校社工全覆盖,各乡镇设立流动站提供节假日服务[3] 政社协同机制 - 太仓作为"政社互动"发源地,拥有社会组织超500家,持证社工2022名,每万人持证社工人数达37人[2] - 2021年将学校社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局和民政局联合出台试点方案和管理办法[2] - 建立"校园联合体"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社区、妇联、卫健等资源进行全周期守护[5] 服务成效数据 - 开展心理健康筛查8.3万人次,提供专业咨询3952人次,防范自杀自伤危机50起[6] - 研发4大类11模块课程,开展社工课1966节、公益活动240余次,建立128个社会实践基地[5] - 家长训练营使93.8%参训家长优化教育方式[6] 专业人才建设 - 驻校社工平均年龄32.7岁,100%持社工证,40%持教师证,20%持心理咨询师证[6] - 建立实训基地开展脱产培训,已进行团体督导8次、个体督导80次[7] - 2024年项目扩展至90所学校,被列入苏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7] 未来发展计划 - 将服务延伸至小学阶段,推动从"全覆盖"向"高质量"转型[8] - 持续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心理健康"本质安全"水平[8] - 总结可复制经验,为全国提供"太仓样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