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健康共同体

搜索文档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北京会议呼吁共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央视网· 2025-07-25 21:36
全球健康论坛2025年北京会议 - 会议主题为"创新驱动下的健康产业新未来",由博鳌亚洲论坛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北京亦庄举行 [1] - 吸引来自34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企业家等参与 [1] 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与发展 - 全球健康论坛已成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国际平台 [3] -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强调需支持世卫组织领导作用,制定国家健康战略,建立公私伙伴关系,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3] -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表示论坛致力于推动区域和全球合作,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高质量共同发展 [3] 中国健康产业成就与影响 - 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认为中国"健康中国"战略为产业注入动力,未来将引领全球健康产业发展 [3] - 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指出中国"新质生产力"概念具有开创性,各国可借鉴其经验扩大优质医疗服务覆盖 [3] 科技创新与健康产业 - 尼泊尔卫生与人口部长鲍德尔提出将技术和创新置于国家战略中心,加强合作建立数字健康生态体系 [4] - 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认为科技创新为解决健康问题提供新思路和动力 [4] - 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强调需利用技术与人工智能力量,同时推进治理与监管创新确保伦理公平 [4] 健康产业未来方向 - 大会呼吁共建可持续、包容、共同健康的未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现联合国2030年目标 [4]
“中国援塞医疗队是塞中友谊的桥梁和使者”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9 16:40
中塞医疗合作成果 - 中国第19批援塞医疗队6名队员于2023年5月抵塞开展为期两年的援外工作,覆盖普外科、骨科、心内科、影像科、针灸科等多领域[1][2][3][4] - 医疗队在当地创造多个"首次":首次系统性针灸培训、首次赴外岛普拉兰岛义诊、首次组织中塞远程会诊、首次引入关节专科医师[7][10] - 塞舌尔总统拉姆卡拉旺肯定医疗队贡献,表示明年是塞中建交50周年,希望加强公共卫生、直航、旅游、贸易等领域合作[1] 医疗技术突破与临床案例 - 普外科专家宋飞完成塞舌尔首例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耗时仅30分钟,解决患者5年病痛[2] - 骨科专家张久超为97岁高龄患者实施股骨头置换术,术后两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突破当地"无法手术"的判定[3] - 心内科专家卓晓青建立"24小时远程溶栓救治通道",将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时间从超10小时缩短至平均4小时,成功救治10余例[4] 医疗培训与能力建设 - 针灸科专家王天达开展系统性中医培训,覆盖头痛、腰痛、关节炎等当地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案,首批十余名学员结业后将推广技术[7] - 影像科专家孙世宁两年内完成超声检查5000人次、X线11000人次、CT报告1000份、MRI 200份,显著提升诊断效率[6][10] - 医疗队通过技术传授和捐赠设备,帮助当地培养医疗人才,实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目标[7][10] 紧急救援与公共卫生服务 - 在普拉兰岛巴士侧翻事故中,影像科团队2小时内完成30多名伤者的检查并出具报告,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4][6] - 医疗队赴外岛开展义诊,为交通不便居民提供B超、心脏彩超检查和针灸治疗,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10][11] - 塞舌尔卫生部表彰医疗队贡献,向队员颁授荣誉证书,肯定其在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水平方面的作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