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塞医疗合作成果 - 中国第19批援塞医疗队6名队员于2023年5月抵塞开展为期两年的援外工作,覆盖普外科、骨科、心内科、影像科、针灸科等多领域[1][2][3][4] - 医疗队在当地创造多个"首次":首次系统性针灸培训、首次赴外岛普拉兰岛义诊、首次组织中塞远程会诊、首次引入关节专科医师[7][10] - 塞舌尔总统拉姆卡拉旺肯定医疗队贡献,表示明年是塞中建交50周年,希望加强公共卫生、直航、旅游、贸易等领域合作[1] 医疗技术突破与临床案例 - 普外科专家宋飞完成塞舌尔首例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耗时仅30分钟,解决患者5年病痛[2] - 骨科专家张久超为97岁高龄患者实施股骨头置换术,术后两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突破当地"无法手术"的判定[3] - 心内科专家卓晓青建立"24小时远程溶栓救治通道",将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时间从超10小时缩短至平均4小时,成功救治10余例[4] 医疗培训与能力建设 - 针灸科专家王天达开展系统性中医培训,覆盖头痛、腰痛、关节炎等当地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案,首批十余名学员结业后将推广技术[7] - 影像科专家孙世宁两年内完成超声检查5000人次、X线11000人次、CT报告1000份、MRI 200份,显著提升诊断效率[6][10] - 医疗队通过技术传授和捐赠设备,帮助当地培养医疗人才,实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目标[7][10] 紧急救援与公共卫生服务 - 在普拉兰岛巴士侧翻事故中,影像科团队2小时内完成30多名伤者的检查并出具报告,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4][6] - 医疗队赴外岛开展义诊,为交通不便居民提供B超、心脏彩超检查和针灸治疗,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10][11] - 塞舌尔卫生部表彰医疗队贡献,向队员颁授荣誉证书,肯定其在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水平方面的作用[10]
“中国援塞医疗队是塞中友谊的桥梁和使者”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2025-07-09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