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评价改革

搜索文档
优化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供给体系
证券时报· 2025-05-09 02:12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 202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1222万,同比增长43万,连续三年超千万规模 [1] - 高考人数预计超1400万,增量趋势将持续至2035年 [1] - 当前大学生就业率不理想,面临较大就业压力 [1]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 - 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现象,反映供需结构性错配 [2] - 技能人才总量超2亿,但高技能人才仅6000万,钳工、焊工等一线技工短缺 [2] - 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学科设置滞后于技术变革 [2] 教育体系改革措施 - 教育部自2003年起推动高校专业调整,2022年建立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红黄牌"制度 [3] - 推进国家人才供需大数据平台建设,利用AI分析岗位需求与专业匹配关系 [3] -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反馈"闭环调节体系,就业指标决定学科专业存废 [4] 政策创新与支持体系 - 将就业质量纳入高校评估及"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 [5] - 完善生涯教育课程标准,推动就业指导成为必修课 [5] - 拓宽就业指导教师职业路径,纳入职称评审并建立培训基地 [5] 数据驱动的人才培养 - 建设人才需求数据库,开展产业链与人才链大数据比对分析 [3] - 定期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动态调整高等教育资源结构 [3] - 组织高校论证新设专业需求,评估存量专业就业状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