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学生就业
icon
搜索文档
现在的大学生连毕业照都不拍了吗?
36氪· 2025-07-04 07:59
以下文章来源于正面连接 ,作者张苹 雷欣谣 正面连接 . 面对复杂 "只能怪罪在结构,怪罪在外界上面,不然就没有办法坚持下去。" 文 | 张苹 雷欣谣 编辑 | 曾鸣 来源| 正面连接(ID:zmconnect) 封面来源 | unsplash 很多2025届大学生不想拍集体毕业照了。小红书上,一个叫"open酱"的博主发帖:"大家不去拍毕业照的理由看得我爽死了",配 图是一张统计毕业照拍摄到场情况的表格,是否拍摄毕业照一栏,表格内17名大学生都填了"否"。理由分别是:不想去、无意 义、睡不醒、没必要。另一个博主"Vixerunt"也发帖:班里所有人都选择不拍毕业合照,人均纯恨战士笑死我了。文末带的tag 是: #最有集体意识的一届 #、#我只想毕业#。 毕业照是留存的"附近"。它记录着一些具体:共度四年生活的同学和老师,令人昏昏欲睡的阶梯大教室,和朋友拖着手夜聊绕了 一圈又一圈的操场,和恋人第一次拥抱的那棵树下。它也记录了一些抽象的东西:在大学,我们终于穿墙而过,度过了把人压缩 成物品的高考,得以第一次向外看见他人,探索世界。当然也有向内的探索自我,我总觉得我们不是天然地就是自己,对我来 说,我是在经历过大 ...
就业见习助力大学生打开“职场之门”
南京日报· 2025-06-30 08:05
就业见习政策成效 - 南京市今年累计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9600个 [1][3] - 已建立550家见习单位 覆盖信息技术服务 医疗健康 新能源汽车 新型材料 教育培训等领域 [3] - 见习政策配套措施包括见习学员生活补贴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以及对企业给予指导补贴和留用奖励 [2] 企业实践案例 - 江苏润和软件通过见习制度培养测试工程师程裕雅 最终实现顺利转正 [1] - 企业配备专属导师进行"手把手"带教 从行业知识到具体项目流程全面指导 [1] - 见习制度为企业提供"观察期"和"适配期" 降低招聘风险和用人成本 [2] 政策发展计划 - 将落实《"宁聚英才"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3] - 持续开发优质见习岗位 吸纳更多单位参与 提升大学生留宁就业意愿 [3] - 通过见习让大学生感受南京创新发展成果和企业活力 [3]
唯有信心最宝贵
经济日报· 2025-06-25 08:10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这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面临着严峻形势,政府、社 会、学校等各个方面都在积极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又到一年毕业季,我们走进多所高校调研采访,与 大学毕业生面对面交流就业话题。令人感动的是,青年人在面对求职就业困难时所展现出的信心。 理想的光芒因灿烂而动人,现实的奋斗则因坚实而令人敬佩。大学毕业是人生的重要节点。告别学生生 涯,开启社会生活,就需要以社会人的身份来思考和工作。即便有幸找到理想的岗位,也会在工作中发 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可贵的是,我们从这些大学生身上看到了踏实的韧性。他们把"第一份工 作"当作新的起点,双脚坚定地站在现实的大地上,依然满怀为理想奋斗的信心。 求职困难是许多大学生的共同感受。就业难难在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也难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更 难在毕业找工作是大学毕业生的"人生第一次"。因为从未经历过,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 满未知数,每一次挫折都需要勇敢面对。对刚走出校门的学子来说,求职就业不仅是对学业情况的检 验,更是对意志和情感的多方面考验。因此,一些大学生将几个月的求职经历形容为"过关斩将"。值得 欣慰的是,许多大学生都经受住了考 ...
大学生就业,怎样迈出第一步 ——对6所高校49名毕业生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14
毕业季来临,超1200万名高校毕业生面临职业抉择。记者对6所高校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调查发现, 明确职业目标、投身基层实践、尝试创业创新及借助高校资源,成为突破就业挑战的关键路径。其中既 有应届生通过精准定位斩获多份录用通知的实例,也有选择扎根三线城市或乡村的职业探索,更有创业 者在政策扶持下的实践尝试。这些来自多学科领域的就业样本,既展现了当代青年的心路历程,也为破 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供了鲜活参考。 今年毕业季,预计超1200万名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踏上求职路。记者近期走访了6所高校,与49 名应届毕业生面对面座谈就业感受。这49名毕业生包括3名博士生、23名硕士生、13名本科生和10名专 科生,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这些年轻的大学生表示,从就业市场 的"金九银十""金三银四"过关斩将,一路上有付出亦有收获,有艰辛更有希望。 有目标还要用巧劲 目标明确是毕业生不约而同给出的求职经验。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生王晓峰说,找工作就要有明确目标, 并制定可行计划。 如何设定目标?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迪力夏提认为,清晰的自我认知是关键。"大三下学期我一直 在备考研究生,但逐渐意识到自己不 ...
宜宾:促进大学生就业 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四川日报· 2025-06-08 10:12
四川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第二场省级综合招聘会现场。 时值毕业季,"长江首城"宜宾涌动着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热潮。在宜宾"AI人才工厂",学生们正热火朝天地进 行项目实战;高铁南片区的产才对接洽谈活动直播间里,数千名高校毕业生在线"淘岗";宜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园供需对接会上人头攒动。 从"中国白酒之都"到"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作为一座快速崛起的工业新城,今年在宜高校毕业生数量超 过2.8万人。 锻造学生技能、拓展岗位需求、织密全流程服务,宜宾精准发力:在宜高校专业深度对接本地重点产业集 群,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让"所学即所用";向产业集聚区深挖潜力,3年新增岗位超10万个;政府"真金白银"搭建见 习平台,从观念引导到岗位匹配全程护航,激活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一池春水"。 3年来,在宜高校大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宜宾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均居全省前列。 打磨技能"金刚钻" 激活就业内生动力 近日,宜宾学院新增3个本科专业: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这是宜宾学院贯彻"就业—招生— 培养"联动机制工作要求的一个缩影。 新增3个本科专业与宜宾正在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密不可分。 宜宾大学城。罗顺 ...
创建高质量全链式就业服务
国际金融报· 2025-06-03 16:43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核心观点 - 202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政策聚焦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1] -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强化就业指导、健全招聘体系等六大方向系统性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3][4][7] 人才培养优化 - 2003-2022年高校撤销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2万个,新增本科专业2.1万个[2] - 当前教学存在三大脱节:教材更新滞后(部分教案沿用超10年)、科研脱离实践(仅27%课题关联就业需求)、专业设置对产业升级敏感度不足[2] - 新政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反馈"闭环机制,动态调整专业布局,要求新设专业必须通过需求论证[3] 就业指导强化 - 全国90%高校开设就业课程,教育部评选21门金课,职业规划大赛吸引2400万师生参与[4] - 实施"双千计划":2024年新增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培训课程[4] - 将生涯教育列为必修课,筹建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支持高校设立相关硕士专业[4] 求职招聘体系 - 教育部年举办近百场线上招聘,平台升级为"国家24365就业服务",覆盖2760所高校[7] - 创业支持政策包括:最高50万元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免费及《自主创业证》核发[7] - 要求国企/事业单位招聘不得设置与岗位无关的学历限制,消除就业歧视[8] 重点群体帮扶 - 占毕业生10%的困难群体实施"一人一策","宏志助航计划"累计培训170.6万人次(线下30.6万+线上140万)[9] - 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未就业毕业生可纳入低保,15年累计开展"阳光就业"行动[10] 监测评价创新 - 取消实行19年的《就业报到证》,建立毕业去向登记制度[11][12] - 就业质量评价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考核,建立大数据比对验证机制防范数据造假[12] 支持保障体系 - 全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达10万人,书记校长三年访企拓岗1800万个[13] - 新政要求高校按师生比1:500配备专职就业导师,将其纳入职称评审体系[14]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新华日报· 2025-05-29 05:38
双循环发展格局与高校就业指导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指明实践路径 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向 [1] - 高校需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永远跟党走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新青年 [1] 思政教育与就业能力提升 - 思政教育应强化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等核心素养 作为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石 [2] - 需将双循环格局、就业政策、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课程 帮助学生辩证看待就业形势变化 [3] - 通过物流学、经济学等专业课程结合思政元素 分析国际物流挑战与经济新机遇 [4] 实践教学与就业支持体系 - 组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 促进思想认知与专业能力协同提升 [4] - 构建校园文化就业支持体系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学术沙龙等指导活动 [6] - 搭建多元化招聘平台 涵盖社区公益岗、高校科研助理岗等基层岗位 [6] 就业引导与宣传机制 - 利用传统媒介宣传就业政策 分析行业动态与经济形势 [7] - 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 开展就业知识普及与典型案例宣传 [7] - 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等激励机制 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7]
“娘家人”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架桥铺路”
陕西日报· 2025-05-10 08:36
招聘活动 - 招商银行西安分行、中粮可口可乐陕西等352家企业提供172万个就业岗位 [1] - 活动吸引11万名求职者参与 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389人次 [1] - 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 设置就业指导、简历诊断等专项服务区 [1] - 西安财经大学学生反馈招聘会提供高质量岗位和职业规划服务 [1] 就业支持措施 - 陕西省妇联开展秦女子创客计划、巾帼创业导师进高校等专项行动 [1] - 组织女企业家进入30余所高校提供政策宣讲和创业指导 [2] - 计划安排女大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学习 累计建立150个校企实践基地 [2] - 实践基地带动就业1951人 提供创业孵化和就业见习机会 [2] 创业赛事 - 举办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 吸引27万人次女大学生参赛 [2] - 陕西省女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已建成运营 [1] - 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拓宽女大学生就业路径 [1][2] 政策导向 - 陕西省妇联将持续推进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3] - 重点实施巾帼护航计划 整合多方资源服务女大学生就业 [3] - 目标是通过创新载体提升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3]
优化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供给体系
证券时报· 2025-05-09 02:12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即将拉开帷幕。值此时间窗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就业意见》),从人才培养供 给体系、指导服务体系、求职招聘体系、困难群体帮扶体系、监测评价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六个方面, 对加快构建与优化高校毕业生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做出了清晰部署,其中优化人才培养供给体系位 列"六大体系"之首。 今年有1222万大学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比去年多了43万,且还是国内高校毕业生规模连续三年超过千 万,另外,今年高考人数预计超1400万,而这样的增长趋势也将持续到2035年。一方面是高考学生人数 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量叠加,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率不理想,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所面对的就业压 力很大。 在不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企业所普遍反映的"招工难"却成为了常态,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市场 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不匹配。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其 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钳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高技能人才更是稀缺无 比。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是因为高等学校的产出与产业结 ...
残疾学子讲述青春奋斗历程,职引计划助力梦想启航
华夏时报· 2025-04-29 18:42
向阳而生的力量直击心灵 当世界失去光亮,寂静成为常态,奔跑的权力被没收……他们逐梦的脚步却未曾停止。 这场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主办,浙江省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承办的活动,在展现新 时代残疾人青年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励志成才精神风貌的同时,推出的职引计划也架起残疾大学生与 企业之间的桥梁。 "残疾或许会改变我们生活的轨迹,但永远无法定义我们人生的可能。"在4月26日举办的"我在杭州上大 学"残疾人大学生分享活动暨残疾人大学生职引计划启动仪式上,残疾人大学生代表的这番话赢得全场 掌声。 作为新时代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大学生正以知识改变命运、用奋斗书写人生——他们中有人 在求学路上步履不停,有人立志成为运动康复师,有人想为智慧物流助力中国外贸贡献力量……这些鲜 活故事,既是残疾人励志典型的宝贵素材,更彰显着青年一代对梦想的坚定追求。 作为残疾人群体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具有标杆意义。在残疾人大学生代表们的 分享中,就业不再仅仅是解决其生存问题的手段,更是承载了他们梦想的载体。 专注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的北京如常控股集团公关部总监荆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年来,在 社会各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