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校专业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民生论谈丨突出精准匹配破解就业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7-09 08:27
面对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县域经济崛起、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凸显等新特征,如何通过政策创新实现 就业与用工的精准匹配,成为破解就业难题的关键。 ■ 李海楠 当前正值毕业季,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各地各高校积极行动,聚力攻坚,全力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就 业。下一步,教育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帮助未就业毕业生通过参与职业能力培 训、就业见习等尽早实现就业。 这不仅是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积极回应,更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人才需求升级的深层互动。 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为今年就业环境奠定总体稳定基调,加之各地积极筹备政策挖潜岗位需求,应对预计 达1222万人的2025年高校毕业生应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 展望下半年乃至今后的就业市场,要维持就业市场稳定,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仍需要持续且有 效的政策工具创新。 积极对接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所衍生出的人才需求缺口。2025年以来,教育部持续对接经济大省的人才 需求,挖潜拓岗,推动构建区域性就业大市场。比如,广东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领域需求,已挖掘 岗位超120万个,实现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 这种"产业需求清单+高校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意在通过对经济大 ...
高校专业十年变迁, 大“换血”时代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5 22:34
高校专业调整趋势 - 2025年教育部新增29种本科专业,包括低空技术与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战略急需领域,涉及51个布点[1][2][3][5] - 新增专业高度聚焦国家战略(双碳/低空/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智能分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和民生需求(老年医学/健康保障)[6][7] - 过去十年全国新增备案19966个本科专业点,工科占比最高,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756个)、人工智能(502个)、智能制造工程(340个)位列前三[7][8][9] 专业撤销动态 - 近十年共撤销6636个专业点,其中2023-2024年撤销3098个,占比达47%[10] - 撤销高频专业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装与服饰设计等,均因就业率连续低于60%或招生困难[12][15] - 部分传统专业以"智能+"形式升级延续,如车辆工程→智慧车辆工程、工业设计→智能交互设计[15] 产业匹配度提升 - 低空经济驱动专业超常设置,6所高校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对应2025年1.5万亿市场规模[16][17] - 五省试点专业集群建设,重庆将379种专业对接50余个重点产业,河南布局254个新兴交叉专业[18] - 黑龙江/浙江专业调整比例超29%,未来将重点覆盖集成电路、量子科技、生物技术等产业[19][20] 就业市场导向 - 专业冷热周期显著:土木建筑从热门跌至冷门,人工智能成为20年代新王者[2][15] - 高校专业设置转向能力型培养,战略新兴产业(AI/生物技术)和民生领域(医疗/养老)成重点方向[6][21] - 就业率成为专业存续关键指标,连续2-3年低于60%即触发撤销机制[15]
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36氪· 2025-06-20 17:05
以下文章来源于惊蛰研究所 ,作者惊蛰研究所科技组 惊蛰研究所 . 探索发现新经济。 准职场人的"调架构"体验卡。 文 | 娅沁 来源| 惊蛰研究所(ID:jingzheyanjiusuo) 封面来源 | Unsplash ChatGPT,特别是DeepSeek国产AI大模型的问世后,"哪些工作会被AI取代"持续刺痛和冲击着打工人。而在这场AI革命重塑就业市场的同时,高等教育 领域也正在经历一场专业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专业成为增设热门,部分传统专业陆续在高校消失。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全国高校共撤销专业点1428个,停招专业2220个,调整规模远超新增 专业数量。这样的变化不仅关乎千万高考考生的专业选择,也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而在这样的变革之下,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推动这场专业调整的深层因素是什么?被撤销的专业是否意味着相关领域人才需求的消失?还是说,这 仅仅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转型升级? 淘汰的专业和尴尬的在校生 高绩 数据 发布的《中国高校本科专业新增与撤销分析报告》 显示, 2024年度撤销的学科门类中,工学占比32.8 ...
优化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供给体系
证券时报· 2025-05-09 02:12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即将拉开帷幕。值此时间窗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就业意见》),从人才培养供 给体系、指导服务体系、求职招聘体系、困难群体帮扶体系、监测评价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六个方面, 对加快构建与优化高校毕业生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做出了清晰部署,其中优化人才培养供给体系位 列"六大体系"之首。 今年有1222万大学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比去年多了43万,且还是国内高校毕业生规模连续三年超过千 万,另外,今年高考人数预计超1400万,而这样的增长趋势也将持续到2035年。一方面是高考学生人数 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量叠加,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率不理想,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所面对的就业压 力很大。 在不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企业所普遍反映的"招工难"却成为了常态,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市场 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不匹配。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其 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钳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高技能人才更是稀缺无 比。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是因为高等学校的产出与产业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