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搜索文档
谦寻控股董海锋:AI重塑直播电商核心环节 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7-29 12:43
董海锋进一步表示,首先在选品阶段,借助AI技术,谦寻自主研发的全流程直播服务平台羚客系统能 够对大量历史销售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结合市场趋势进行精准预测,实现精准选品。例如现在正值夏 季,系统能智能预测并推荐高潜力的热销品类,确保商家选出的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选品是直播电商的核心环节,可以说选品选得好,直播就成功了一半。"董海锋分享道,"没有数字化 平台时,谦寻服务的超级头部主播单场直播SKU(最小库存单位)最高超过500个,但招商团队需耗费 数周完成海量商品的资质核验、价格比对、风险筛查。"在AI技术的赋能下,目前羚客系统可以将单场 直播的选品效率提升3倍。 除了选品环节的合规审核外,直播的内容生产也需要提效与合规。董海锋指出,在AI的赋能下,以往 直播团队完成一个产品的直播脚本需要花20—30分钟,现在只需要3分钟,效率提升近10倍。此外,AI 在生成过程中能自动剔除极限词和违禁词内容,实现效率与合规的双重保障。 近日,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举行。谦寻控股董事长董海锋在大会上 表示,AI技术正在重塑直播电商核心环节,并对构建数字化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在董海锋看来,当下 ...
15天暴涨超1000%!上纬新材再度走强 盘中一度大涨超17%
证券时报· 2025-07-29 12:33
7月29日早盘,三大指数表现分化,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0.08%,深证成指跌0.04%,创业板指涨0.92%。 盘面上看,医药股大涨,亚太药业、辰欣药业、福元医药等多只个股涨停;半导体板块走强,东芯股份20%涨停;EDA概 念、CPO概念等涨幅居前;保险、农业、银行、造纸等板块跌幅居前。全市场半日成交金额逾1.1万亿元,超3800只个股 下跌。 15天涨超10倍 7月29日早盘,A股市场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走强。作为年内首只10倍股,上纬新材28日再度走强,盘中一度大涨超17%,15 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1000%,股价突破90元大关。 在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概念股之前,上纬新材股价为7.78元/股,总市值在30亿元左右。7月8日晚间,上纬新材发布的公告 显示,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智元机器人运营主体)及其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拟至少收购上市公司 合计63.62%股份。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实际控制 人将变更为邓泰华,核心团队包括稚晖君等。 上纬新材股票复牌后,随即迎来十连板,此后股价继续攀升,至7月29日盘中再创历史新高。 上纬新材带动下,A ...
北京极端强降雨已致30人遇难!今天上午仍有中到大雨,暴雨黄色预警!
证券时报· 2025-07-29 08:36
极端强降雨灾害情况 - 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 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543.4毫米 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3时降水95.3毫米 [1] - 北京全市因灾死亡30人 其中密云28人 延庆2人 [1] - 受灾地区道路损毁31处 涉及16条线路未修通 136个村电力中断 通信设施损毁光缆62条 基站退服1825个 [1] - 北京全市累计转移80332人 密云区转移16934人 怀柔区转移10464人 房山区转移9904人 [1] 最新降雨数据 - 7月28日20时至29日6时 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47.9毫米 城区平均58.4毫米 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房山石楼174.1毫米 [5] - 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房山前石门29日0时—1时降水68.5毫米 [5] - 最近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门头沟龙门涧景区41.8毫米 [5] 天气预报预警 - 预计29日早晨至上午有中到大雨 部分地区暴雨 个别地区大暴雨 并伴有雷电 [7] - 午后阴转多云 傍晚至前半夜仍有雷阵雨 部分地区短时雨强较大 伴有7级左右短时大风 [7]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预计当前至29日20时降雨持续 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达50毫米以上 [9] 交通影响 - 因降雨预警 北京市郊铁路7月29日全部停运 S2线 怀柔—密云线 通密线所有列车停运 [12] - 7月30日部分列车临时停运 包括S2线S202次 怀柔—密云线S501次 S512次 S515次 S522次 通密线S602次 S611次 [13]
降息!特朗普再喊话!美联储,重磅即将来袭
证券时报· 2025-07-29 08:27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14%至44837.56点,纳指涨0.33%至21178.58点,标普500指数涨0.02%至6389.77点,纳指与标普500再创历史新高 [1][2] - 标普500指数十一大板块八跌三涨,房地产板块和材料板块分别以1.75%和1.44%的跌幅领跌,能源板块和科技板块分别以1.15%和0.77%的涨幅领涨 [7] 科技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超微电脑涨超10%,AMD涨超4%,特斯拉、安森美半导体涨超3%,阿斯麦、德州仪器涨超2%,英伟达、IBM涨超1%,Meta、苹果小幅上涨 [8] - 英伟达涨1.87%,再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4.3万亿美元,计划在2025年部署600000至800000个SOCAMM模块 [8] - 特斯拉收高3.02%,与三星电子达成165亿美元芯片合同,三星将在得克萨斯州新建工厂专门生产特斯拉的下一代AI6芯片 [8] 宏观经济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已与欧盟达成新贸易协议,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欧盟承诺购买美国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并在美追加投资6000亿美元 [3] - 特朗普要求美联储降息,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愿将基准利率从当前4.25%至4.50%的目标区间下调至1% [5][6] - 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将召开,市场预计7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96.9%,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3.1% [6] 公司财报与预期 - Meta Platforms收高0.69%,将在7月30日公布二季度财报,美银全球研究部预计Meta二季度营收455亿美元、每股收益6.12美元,双双高于市场一致预期 [9]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0.69%,热门中概股中,新氧涨超9%,36氪涨超5%,新东方和阿里巴巴涨超1%,叮咚买菜、爱奇艺跌超3% [9]
万联证券向“新”而行 以科技金融培育产业雨林
证券时报· 2025-07-29 06:03
公司战略定位 - 作为广州唯一市属国资券商,公司将科技金融写入公司章程及三年行动方案,将其作为核心引擎服务国家战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1] - 公司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广州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债券、股权布局,目标成为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示范田"[2] - 公司以金融创新为底层逻辑,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致力于连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7] 业务布局与创新成果 - 在债券领域实现多项"首单"突破:全国首单低空经济科创债、首单混合型科创债、首单"一带一路"绿色丝绸之路科创债、首单10年期及以上科技创新大湾区公司债等[3] - IPO业务创下四项第一:广钢气体项目成为"中国电子大宗气体第一股""中国稀有气体第一股""广州国资科创板第一股""广州国资近十年A股IPO募资规模第一股"[4] - 北交所保荐芭薇股份上市,打造"北交所美妆制造行业第一股"及"2024年广东省及广州市北交所IPO第一股"[4] 投资布局与产业生态 - 累计投资118家企业,其中科技型项目98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5家,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占比达70%[6] - 投资覆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等行业,培育出云舟生物、粤芯半导体2家"全球独角兽"[6] - 通过基金及直投支持早期科创企业,如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金牛座"项目,该设备实现每小时约350米施工速度[5] 区域服务与未来规划 - 依托广州总部地缘优势,深度覆盖大湾区,累计投资91家大湾区企业,包括已上市的洁特生物、鹿山新材、纳睿雷达等[6] - 未来将强化"三投联动"(投资、投研、投行),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半导体等领域探索更多"首单""首创"[7] - 计划加大对早期科创企业及"卡脖子"技术领域支持,培育更多"隐形冠军"与"独角兽",构建产业创新生态[7]
警惕情绪劳动泛化侵害劳动者权益
证券时报· 2025-07-29 02:07
情绪劳动泛化现象 - 情绪劳动已突破传统服务行业界限,呈现泛化趋势,建筑工人、程序员、教师等职业均需频繁进行情绪调节[1] - 83%受访者表示工作中需频繁调节情绪,其中41%认为该劳动强度超出本职要求[1] - 典型案例包括咖啡店员工情绪崩溃、银行职员因"微笑服务"陷入抑郁等[1] 情绪劳动负面影响 - 长期压抑真实情绪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共情能力弱化,并可能诱发焦虑症、抑郁症[2] - 劳动者通过酗酒、暴食等非理性行为释放压力,职业倦怠现象加剧[2] - 情绪劳动造成"戴面具"式分裂状态,直接影响劳动者身心健康[2] 治理机制探索 - 深圳试点"情绪劳动补偿机制",将心理服务预算纳入企业成本核算[2] - 部分企业推行"不开心假"、"情绪假"及"委屈奖",通过制度弹性缓解情绪透支[2] - 建议法律层面明确情绪劳动认定标准,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并将情绪损耗纳入工伤范畴[2] 劳动者应对策略 - 需建立情绪边界,培养替代性宣泄渠道并掌握拒绝技巧[3] - 职业素养应转向有智慧的能量管理而非无限度情绪透支[3] - 平衡职业角色与真实自我是实现可持续职业发展的关键[3] 行业生态重构方向 - 职场竞争力需建立在健康人文生态基础上,而非单纯技能水平[3] - 情绪劳动应回归人性关怀本质,兼顾职业表现与心理健康[3]
构建全链条回收体系破解大件家具难扔困局
证券时报· 2025-07-29 02:07
大件家具家电回收困境 - 消费者面临大件旧家具家电处理困难,回收公司不愿收或收费高,导致"扔比买难"现象普遍[1] - 正规回收企业因处理成本高、运输仓储链条断裂而无力承接,非正规清运渠道趁机坐地起价[1] - 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探索预约清运与集中处理日模式,但覆盖范围和处理能力仍不足[2] 生产者责任与制度问题 - 生产者责任链条断裂,大量企业仍停留在"只卖不收"的旧思维,缺乏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2] - 城市治理对大件垃圾应对滞后,传统填埋难以为继,焚烧处理设施要求高,社区暂存与专业清运资源匮乏[2] - 深圳前海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运营+社区参与"模式,将大件垃圾回收率提升至85%[2] 解决方案与技术革新 - 需从制度设计、市场培育、技术革新三方面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2] - 杭州某环保企业开发智能拆解设备,可实现95%以上资源再利用,创造新就业岗位[3] - 建议建立回收补贴机制,探索"互联网+回收"新模式如小程序预约、上门评估、积分兑换等[2][3]
中国一流营商环境让跨国公司吃下“定心丸”
证券时报· 2025-07-29 02:07
政策支持与外资吸引力 - 国家发改委联合七部委发布《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项目服务保障、土地要素配置、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以吸引外资[1]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经历8次缩减,从190项缩减至全国版29项和自贸试验区版27项,制造业领域全面取消外资准入限制[3] - 全国20多个省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电信、医疗等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开放试点[3] - 中国政府累计制定、修订、废止法规文件500多部,优化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财税优惠等政策[3] 外资在华投资现状 - 2025年6月底在华累计设立外商企业超过129.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达24.8万亿元人民币[1] - 2024年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1] - 科尔尼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显示中国排名从第7位跃升至第3位[1] - 超过15%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额达100亿元人民币以上[1] 外资投资结构与行业趋势 - 高端制造、数字经济、医疗健康、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行业成为外资资本配置新方向[1] -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引导外资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领域聚集[5] 中国市场优势 - 外商在华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4] - 近九成美资企业在华盈利[4] - 中国具备全球领先的基础设施和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并提升资源协同效率[4] - 中国庞大且多层次的市场容量为跨国公司提供创新场景和试验场[4] 外资对经济的贡献 - 在华外资企业贡献中国25%的工业增加值、14.3%的税收,创造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5] - 外资通过技术溢出和产业关联推动中国技术升级、高附加值产业成长及全球产业链融合[5] 营商环境与区位优势 - 中国政局稳定、社会安全、政策连续,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7%[2] - 中国政府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强化制度型开放,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3]
多个人工智能基金成立加速布局AI产业链
证券时报· 2025-07-29 02:06
人工智能基金设立 - 上海市人工智能企业风险投资(CVC)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 [1] - 浦东新区人工智能种子基金总规模20亿元 首期规模5亿元 [1] - 基金将深度融合上海浦东的应用场景、算力资源、数据语料优势 打造垂类模型企业生态圈 [1] - 浦东创投集团与智子力控等18家前沿科技企业完成首批签约 [1]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现状 - 浦东新区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1] - 已形成从芯片到终端、从技术到应用的全链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1] - 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 [1] - 浦东新区持续发挥基金矩阵作用 由国资和社会资本组合形成全方位基金体系 [1]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 第三批子基金遴选启动 鼓励GP与龙头链主企业合作设立基金 [2] - 人工智能母基金重点投向智能算力、数据语料、基础模型、具身智能、端侧AI等领域 [2] - 智元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首个具身智能领域直投项目 [2] - 上海国投先导联合领投智元机器人 将在技术攻关、产业赋能、生态链接等方面深化资源协同 [2]
机器人具有人格吗
证券时报· 2025-07-29 02:06
AI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 上海推出世界首个人形机器人交通警察"小沪",具备指挥交通、指路、解答法规等功能,研发耗时4年多,目前处于训练阶段未正式上岗[1] - 该机器人由上海市公安局交管总队主导开发,作为科技赋能交通管理的实践,已掌握直行、左转、停车等基础手势指令[1] 机器人应用场景扩展 - AI机器人在酒店服务领域实现物品配送自动化,可自主搭乘电梯并完成闭环服务流程[2] - 工业场景中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厂、港口、仓储等环节,美国军方已部署四足机器狗等设备[2] - 高危环境如黑洞探索等场景,机器人可替代人类执行不可逆任务,规避伦理与安全风险[2] 机器人法律人格争议 - 现行法律框架下机器人无法被赋予"法人"地位,因其不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3][4] - 2014年美国法院驳回黑猩猩Tommy的法人地位诉求,判决依据为"无法承担法律责任"[3] - 交通执法机器人若引发事故,其行为后果归属问题尚未解决,现行体系仍由人类主体担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