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解郁茶
搜索文档
草木敛华顺时方(大健康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3 07:01
秋季健康问题及中医预防 - 秋季人体新陈代谢减缓,是呼吸道和胃肠疾病高发期,情绪易受波动出现忧郁烦躁[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秋季中医药养生"主题发布会,介绍秋季常见健康问题的中医预防、调理和保健方法[2] "秋老虎"防暑降温措施 - "秋老虎"时湿气和暑热未散尽,燥邪与暑热结合易导致头晕等中暑症状[3] - 预防措施包括午后减少外出、穿透气衣物、保持通风,饮食需清暑祛湿并向防秋燥过渡,推荐绿豆薏苡仁粥,忌辛辣冰冷食品[4] - 起居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午后休息15-30分钟,早晚适度运动如散步或八段锦,运动后饮用温开水[4] 不同中暑症状的中医处理方法 - 暑湿明显症状(身热乏力、胸闷腹胀)可用新鲜荷叶配薏米绿豆煮粥,或藿香佩兰泡茶,配合按揉内关穴、足三里穴[4] - 燥邪重症状(口干咽喉不适、尿少尿黄)可用麦冬、石斛、鲜梨煮水代茶饮,乏力明显者可加西洋参片泡水[5] 缓解"悲秋"情绪的方法 - 秋季易情绪低落,需通过调神使情志安宁,缓和秋令肃杀之气[6] - 建议秋高气爽时登高望远,午后晒背部以振奋阳气,饮食搭配百合、莲子、银耳、玫瑰花等甘润芳香之品[6] - 推荐百合莲子安神羹(鲜百合、去心莲子、红枣文火慢炖)和玫瑰解郁茶(玫瑰花蕾、佛手片冲泡)[6] - 可聆听《春江花月夜》等轻快乐曲,培养书法绘画等爱好,加强社交沟通,按揉合谷穴、内关穴等穴位[7] "贴秋膘"的体质差异化建议 - "贴秋膘"需根据个人体质科学调理,气虚体质宜温补如鸡肉、红枣、桂圆,阴虚体质宜滋阴润燥如银耳、百合、鸭肉,痰湿体质宜健脾化痰如薏米、红豆、茯苓[8][9] - 肥胖及代谢异常人群、脾胃虚弱者、胃火旺盛者、老年人及儿童不宜盲目进补,需先调理脾胃或清热[9] "秋冻"的适用原则与禁忌人群 - "秋冻"通过适度低温刺激增强耐寒能力,减少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概率,但需避免过分受冻[10]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及时保暖头部颈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冷空气刺激,脾胃虚弱者注重腹部保暖,老年人和儿童需适度保暖不可盲目跟风[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