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古富力大桥

搜索文档
中非友谊有了新地标(新时代中非合作)
人民网· 2025-07-06 05:58
基础设施建设 - 马古富力大桥由中企中国土木与中铁十五局联合承建,是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全长4.66公里,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年均通行能力预计超过100万辆车次、400万人次 [2] - 大桥通车后,两岸居民往来时间从过去2个多小时的公路绕行或40分钟的轮渡缩短至5分钟左右,显著提升出行效率 [2] - 大桥成为坦桑尼亚战略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国内贸易及与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等国家的贸易往来 [4]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大桥通车后,当地采购商阿基利的月收入预计增加30%,鱼货运输成本降低25%-30%,1小时内可送达加工厂或冷库 [3] - 自大桥建设以来,当地新增注册中小型商业主体数量较3年前增长2.8倍,带动物流园区、旅游开发项目规划 [4] - 小吃店客流量明显增多,村民计划开设更多小卖铺,激活区域物流运输、农渔产业集散、跨境贸易 [4] 环保与技术创新 - 项目团队坚持环保优先,通过创新工艺技术实现"施工不扰湖",自主研发一体式柔性止水工艺,将水域污染降为零 [5] - 采用充气橡胶胶囊隔水拼接技术,避免传统水下施工可能造成的水体污染 [5] 就业与人才培养 - 项目累计为当地创造近3000个就业岗位,本地员工占比95%,培养逾1500名专业技术工人 [5] - 中方工程师向坦桑尼亚青年传授技术与经验,帮助其掌握现代桥梁建设知识,如实习生姆瓦朱玛·穆罕默德通过实践拓展技能 [5] - 司机罗伯特因项目收入改善生活,在湖畔盖起新房 [5] 区域发展影响 - 大桥成为东非最长桥梁,被坦桑尼亚工程部部长称为"国家象征和骄傲",推动民生改善和经济增长 [2][4] - 激活姆万扎地区作为坦桑尼亚第二大贸易、工业和渔业中心的潜力,为周边国家注入发展活力 [4]
从基建联通到民心相通 在维多利亚湖上见证中非友谊
中国青年报· 2025-06-25 08:50
项目概况 - 马古富力大桥由中土集团与中铁十五局联合承建,全长4.66公里,设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主桥为520米三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2] - 主桥塔柱造型独特,桥身融入坦桑尼亚国旗三色(绿、蓝、金黄),寓意国家开放姿态[2] - 项目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主梁共123个节段,施工技术难度较高[2]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大桥通车使维多利亚湖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5分钟,显著提升区域互联互通[3] - 预计未来5年带动湖区鱼类出口量增长12%,矿产资源出口增长10%[3] - 项目累计创造近3000个就业岗位,本地员工占比达95%,培养1500名专业技术工人[7] 技术与管理亮点 - 项目凝结中国建设者多项原创技术与专利成果,涵盖绿色环保、数字建造、智慧施工等领域[9] - 属地化管理成效显著,中方团队通过"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查"系统提升本地员工管理能力[7] - 中国土木在建设过程中践行"坦桑参与、坦桑受益"理念,带动建材、运输、服务等产业链协同发展[7] 中非合作成果 - 项目是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被坦桑尼亚总统称为深化与邻国贸易的关键枢纽[3][9] - 中国工程师与本地建设者共同完成从桩基到主桥合龙的全流程施工,技术转移成效显著[9] - 项目培养了一批具备混凝土配比、钢结构焊接等专业技能的本地人才,填补当地技术缺口[8] 人文影响 - 本地青年乔书亚从施工辅助工晋升为项目安全管理者,掌握中英双语培训能力[5][7] - 中方团队通过应急演练、安全巡查等实践培训,将"安全第一"理念转化为本地化工作准则[7] - 项目促进跨文化交流,例如本地材料管理员学会系统管理理念和团队协作方法[7]
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正式通车运行
人民日报· 2025-06-24 05:30
项目概况 - 马古富力大桥是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全长4.66公里,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主桥为520米三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 [1] - 主梁共分123个节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主桥塔柱造型融入坦桑尼亚国旗的绿色、蓝色与金黄色,象征区域合作与繁荣发展 [1] - 大桥由中国土木和中铁十五局联合承建,历时5年建成通车,成为东非地区交通、经济和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1][2] 技术创新与工程管理 - 项目团队首次在非洲应用水中承台吊箱一体式柔性止水工艺,兼顾施工精度与维多利亚湖生态保护 [2] - 采用"创新"基准,融合国内基建经验与海外项目需求,探索独立自主的生产运营道路,创造本地桥梁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 [2] - 实施"用工属地化"策略,建设期间为坦桑尼亚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当地员工参与度达95% [2] 战略意义 - 大桥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标志性工程,体现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深化 [2] - 作为区域互联互通关键节点,大桥将提升坦桑尼亚与东非地区的交通效率,推动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与互利共赢 [2]
中企承建坦桑尼亚马古富力大桥项目建成通车
环球网· 2025-06-20 15:17
项目概况 - 马古富力大桥由中企联合承建,是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全长4.66公里,设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 [5] - 主桥为520米三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主梁共123个节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 [5] - 桥身融入坦桑尼亚国旗三色,主桥塔柱造型独特,兼具工程美学与区域合作象征意义 [5] 技术突破 - 项目团队攻克复杂地质条件,首次在非洲应用自主研发的水中承台吊箱一体式柔性止水工艺,实现承台施工"零水下浇筑" [11] - 创新设计复杂地质斜基面裸岩钻孔钢平台搭建及桩基钻孔成套工法,累计申报专利技术9项 [11] - 深度融合数字化建造与绿色环保策略,最大限度降低对维多利亚湖生态影响 [11]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大桥通车后,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绕行或40分钟渡船缩短至5分钟,货物运输成本降低10%-15% [7] - 项目雇佣本地员工占比95%,创造近3000个就业岗位,培养1500名专业技术工人 [13] - 联动30余家本地分包商与供应商,带动建材、运输、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提升 [13] 区域战略价值 - 大桥连接姆万扎省米松桂与森各拉玛地区,将成为坦桑尼亚与乌干达、卢旺达等邻国的重要交通走廊 [9] - 项目被定位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强化中坦基础设施联通与民心相通 [11][13] - 预计将促进区域贸易、旅游业及地方经济全面繁荣,增强大湖两岸互联互通 [9] 建设历程 - 项目历时五年建成,采用三阶段施工法,包含主桥、引桥及附属设施 [3][5] - 通车仪式吸引坦桑尼亚总统、总理及中国驻坦大使等近万人参与 [1][3] - 承包商践行"坦桑参与,坦桑受益"理念,填补当地桥梁建设领域人才缺口 [11][13]
中企承建的坦桑尼亚马古富力大桥通车
快讯· 2025-06-20 07:31
项目概况 - 马古富力大桥由中企承建,于当地时间6月19日正式通车 [1] - 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参加通车仪式并为项目剪彩 [1] - 大桥是坦桑尼亚国家重点项目 [1] 工程细节 - 大桥全长4.66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 [1] - 主桥全长520米,为三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结构 [1]
中坦青年共建“梦想之桥” 浇筑“民心相通”新篇章
中国青年报· 2025-05-28 06:07
项目背景与意义 -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湖泊,面积6.94万平方千米,湖区人口稠密,但长期受限于渡轮短缺和湖面阻隔,通行困难[2] - 坦桑尼亚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起计划修建跨湖大桥,但因技术、资金等问题未能启动,2015年被纳入国家优先事项[5] - 马古富力大桥由中国土木和中铁十五局联合承建,2025年6月19日通车,是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2][5] 技术挑战与创新 - 项目面临生态保护(渔业资源与饮用水源)和复杂地质(淤泥与花岗岩并存)双重挑战[6] - 中方团队采用BIM数字建造系统降低资源浪费与碳排放,实现绿色施工,并突破混凝土浇筑污染控制等技术难题[6] - 核心部件如悬灌梁、索塔及斜拉索需自行设计生产,团队通过超大型菱形挂篮设计等确保结构安全[6]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大桥通车后通行时间从40分钟渡船或2小时绕行缩短至5分钟,货物运输成本降低10%-15%[7] - 项目创造2000多个当地就业岗位,当地员工参与度达95%,并培养坦桑尼亚青年掌握桥梁建设全流程技术[11][15] - 带动姆万扎地区交通升级,从"交通瓶颈"转变为"经济动脉",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7][11] 中非合作与人才培养 - 中方工程师通过现场培训教授图纸解读、焊接工艺等技术,帮助当地团队独立编制施工方案[15][16] - 项目为坦桑尼亚青年提供技能提升机会,如电气助手塞迪从基础电工成长为技术骨干,收入改善家庭生活[10][11] - 中国团队秉持"授人以渔"理念,培养带不走的建设队伍,如罗伯特从船长转型为卡车司机并参与多岗位协作[9][12] 文化融合与长期影响 - 中方员工与当地团队共同庆祝传统节日,分享中国美食,强化文化纽带[16] - 项目被坦桑尼亚工程师称为"改变人生的机遇",推动非洲青年对本土发展的信心[15][16] - 大桥成为中非"硬联通"典范,体现共建"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与民心相通的双重价值[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