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芯片出口管制新规,暴露出美国“黔驴技穷”?
虎嗅APP·2025-01-26 21:45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最新发布的AI芯片出口管制新规加剧全球科技竞争紧张态势,意图遏制中国在AI领域崛起,但这一举措暴露出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黔驴技穷”,政策边际效应递减,还会导致自身技术优势弱化,而中国等新兴国家将抓住机会推动全球进入更开放多元的技术时代 [1] 分组1:美限制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原因 - 新出口限制虽短期内制造“技术壁垒”,但随全球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迭代,效果变微弱,美国“技术封锁”成自我封闭孤立行为 [3] -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是双刃剑,长期看边际效应递减甚至引发反作用力,其分层策略为全球技术竞争埋下裂痕 [3] - 技术封锁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随时间推移会激发替代性创新,中国加快自主创新,国产芯片崛起并与新兴市场合作,推动全球技术生态“去美国化” [4][5] - “小院高墙”式封锁策略变脆弱,美国无法控制全球技术流动,全球化合作成趋势,美国科技巨头不满封锁政策,担心削弱自身竞争力 [6] - 美国战略实施难度大,多层次管制结构增加企业合规压力和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速全球技术多极化分布和力量洗牌 [7] - 美国对人才和投资管控也面临边际效应递减问题,中国人才培养体系成熟,人才流动内生性加强,使美国封锁策略力不从心 [7] 分组2:技术冷战中的市场分割与合纵连横 - 美国出口管制措施加速全球市场碎片化和分裂,推动“区域性自给自足”技术生态崛起,全球技术竞争格局深刻重构 [11] -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加速全球市场碎片化,各国追求“自主可控”,推动本土技术独立发展,导致技术创新“碎片化”局面严重 [12] - 欧盟、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技术力量崛起,寻找独立发展路径,摆脱对美国高端技术单一依赖 [13] - 美国无法统一盟友阵营,欧洲在人工智能监管态度与美国不同,对美国管制措施表现出抵制情绪 [14] - 日本和韩国应对中国崛起政策灵活,未全盘接受美国技术管控政策,加强与中国合作,台湾在美中之间选择微妙,有谈判空间和选择权 [15] -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加剧全球科技产业“非对称性”与“碎片化”,其主导地位遭挑战,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变化,未来技术合作呈多元化格局 [16] 分组3:大统合、大团结、大开放 - 中国采取大统合、大团结、大开放战略,构建自主创新能力和开放合作网络,突破技术封锁,推动经济腾飞 [18] - 大统合方面,中国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关键领域全面创新,汇聚科技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国内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19][20] - 大团结方面,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合作网络,通过技术输出和国际合作提升话语权,推动多边主义和多极化全球合作 [21][22] - 大开放方面,中国加快技术进口引进,加强与全球创新生态融合,推动企业走出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促进人才流动与知识转化 [23] - 中国通过三大战略形成科技创新能力,走出独特发展道路,未来将突破美国技术封锁,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主力军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