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市场周观察:票息策略优于久期策略
东方证券· 2025-11-17 23:39
固定收益 | 动态跟踪 票息策略优于久期策略 信用债市场周观察 研究结论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基本面变化超预期;信用风险暴露超预 期;数据统计可能存在遗误 报告发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7 日 | 齐晟 |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1120001 | | --- | --- | | | qisheng@orientsec.com.cn | | | 010-66210535 | | 杜林 |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2080004 | | | dulin@orientsec.com.cn | | | 010-66210535 | | 王静颖 |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3080003 | | | wangjingying@orientsec.com.cn | | | 021-63326320 | | 徐沛翔 |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5070003 | | | xupeixiang@orientsec.com.cn | | | 021-63326320 | | 公募 REITs 续跌,配置窗口渐行渐近:公 | 2025-11-12 | | --- | - ...
资产配置日报:市场并不弱-20251117
华西证券· 2025-11-17 23:3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市场虽缩量调整但内在并不弱,资金对当前价位认可且承接意愿较强,呈现“快涨慢跌”特征,行情动能正在酝酿 [2] - 市场结构风险缓释,资金出现回流算力等成长主线的倾向,同时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科技龙头,可能预示阶段性反弹 [3] - 债市因信息真空期及央行偏谨慎的“宽货币”信号而陷入窄幅震荡,策略上建议优先把握品种利差与新老券利差机会 [4][5] - 国内商品市场显著分化,碳酸锂因产业乐观预期及基本面改善强势涨停,而贵金属因美联储降息预期修正而大幅回调,资金轮动剧烈 [6][7] 权益市场表现 - 11月17日万得全A下跌0.15%,成交额1.93万亿元,较上周五缩量501亿元 [1] - 港股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0.71%和0.96%,南向资金净流入84.48亿港元,阿里巴巴单日净流入20.71亿港元 [1] - 市场呈现“快涨慢跌”,11月以来日均换手率1.89%,高于10月底的1.79%,筹码交换加快 [2] - 成长风格占优,创成长指数和科创100指数分别上涨0.57%和0.42%,而中证红利下跌0.49% [2] 市场结构与资金流向 - 成交集中度指标(前5%成交额占比)为39.16%,低于40%,显示结构风险改善 [3] - AI算力指数逆势反弹上涨2.46%,资金博弈其反弹动力增强 [3] - 南向资金在11月13-17日持续净流入阿里巴巴,累计达57.02亿港元,此前在11月11日和12日分别净流出20.24亿和34.34亿港元 [3] - 历史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对阿里巴巴由流出转为流入是港股科技反弹的先行信号,曾发生于7月初和8月末 [3] 债券市场分析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小幅下行0.25个基点至1.80%,30年期下行0.85个基点至2.14%,波动幅度有限 [4] - 税期首日资金面边际收敛,央行虽净投放9631亿元,但非银隔夜利率一度升至1.60%-1.65% [4] - 债市交投清淡,央行货币政策信号偏谨慎,可能需更长时间观察基本面弱化迹象,后续PMI数据是关键观测窗口 [5] 商品市场动态 - 碳酸锂期货大涨9%封于涨停板,黑色系中铁矿石、焦炭、螺纹钢和焦煤涨幅介于0.75%-1.81% [6] - 贵金属板块领跌,沪金、沪银分别收跌3.09%和4.08%;工业金属走弱,沪铜、沪铝分别下跌0.91%和1.14% [6] - 商品资金剧烈轮动,新能源板块单日净流入32亿元,其中碳酸锂净流入37亿元;贵金属板块遭抛压,沪金、沪银分别净流出50亿元和45亿元 [6] - 碳酸锂上涨受产业龙头乐观预期推动,预判2026年供需平衡下价格可能突破15–20万元/吨区间 [7] - 贵金属回调因美联储官员反对12月降息,市场对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从70%降至约40% [7] - 黑色系基本面有支撑,焦炭第四轮提涨落地,钢厂日均铁水产量回升2.66万吨至236.88万吨,炼焦煤精煤库存同比降幅扩大至49.43% [8] 行业与商品关联表现 - 自7月1日以来,光伏设备指数上涨62.92%,锂电池指数上涨55.18%,煤炭指数上涨21.18% [14] - 同期相关商品期货中,多晶硅上涨50.83%,碳酸锂上涨51.14%,焦煤上涨32.30% [14] - 11月17日,光伏设备指数下跌1.35%,多晶硅期货下跌2.90%;锂电池指数下跌2.11%,碳酸锂期货上涨9.00%,股指与商品期货表现出现差异 [14]
2026年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加速进入兑现期,持续推荐创新药板块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7 23:34
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已从“快速跟随”进入“创新引领”阶段,临床试验数量稳居全球第一,并在新靶点、新技术平台和高难度适应症上广泛布局 [3] - 中国药企正通过自主出海与合作出海两种模式深度融入全球创新药价值链,海外商业化成功案例增多,BD交易金额全球占比快速提升,未来有望在全球药品市场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3][33] - 随着跨国药企(MNC)重磅药品专利悬崖临近,其对外部创新需求迫切,中国资产凭借“多、快、好、省”的特点成为MNC第二大项目来源地,占比达19%,带来巨大合作机遇 [62][65] - 投资方向聚焦于两类企业:一是具备高成长性、正从Biotech向Biopharma蜕变、实现“自我造血”的公司;二是传统药企在创新转型过程中带来的价值重估机会 [3][76] 中国创新药蓬勃发展 - 中国登记开展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在2024年达到1903项,自2023年起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 [7] - 2024年全球共有103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39款首发在中国,占比达到38% [7] - 中国企业在细胞疗法、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三大前沿领域的在研产品数量位于全球首位,比例约占全球一半,ADC、双抗、mRNA疫苗已有多款产品进入后期阶段 [8] - 在TOP20靶点上,中国与全球重合度达80%,在ADC和CAR-T等热门技术路径的研发靠前5个靶点中,中国创新药占比多数已超过50% [11][12] - 中国药企在高市场潜力治疗领域展现强劲研发实力,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三大肿瘤中在研药品占比达36%,在MASH/MAFLD领域占比33%,减重领域占比27%,阿尔兹海默病领域占比18% [18][19] 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创新药价值链 - 中国药企主导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数量从2015年的11项提升至2024年的92项,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6.6% [24][26] - 国产创新药出海取得突破,2019年泽布替尼成功登陆美国市场后,2022年起持续有国产创新药获美国FDA批准,泽布替尼和西达基奥仑赛2024年在美销售额分别达到26.44亿美元和9.63亿美元 [28][30][31] - 中国资产BD交易金额在全球占比从2020年的3%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26%,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升至39% [33] - License-out项目逐渐趋于早期,2024年III期及以后的后期资产占比降至13%,早期阶段占比达87%,其中临床前资产占比为64% [35][39] - 双抗和ADC领域成为交易焦点,诞生了多笔总额超40亿美元的大型交易,例如信达生物与武田的交易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 [40][42] - TOP MNC达成的交易中,19%来源于中国,中国已成为MNC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项目来源地 [62][65] Biotech向Biopharma蜕变 - 美股历史走势显示,相较于大型药企,Biotech在上行阶段能获得更高超额收益,但波动时回撤也更大,推荐关注处于转型期、有上市产品开始商业化放量、实现“自我造血”的公司 [75][76] - 百利天恒与BMS就EGFR/HER3 ADC达成合作,核心品种将在2026年迎来密集催化节点,国内预计有7项III期临床试验完成,BMS已启动3项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 [78][80] - 微芯生物两款商业化产品放量加速,2025年前三季度增速达40%,西奥罗尼一线治疗胰腺癌的II期临床数据显示6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达80%,优于化疗历史数据 [84][85] - 艾迪药业首款HIV创新药复邦德2024年销售额近1.5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7.12%,整合酶抑制剂ACC017已启动III期临床 [91][92] - 首药控股二代ALK抑制剂一线适应症预计2026年上半年获批上市,三代ALK抑制剂国内进度最快,RET抑制剂SY-5007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受理 [95][96] 传统药企创新转型带来价值重估 - 传统药企研发投入雄厚,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等企业2024年研发费用均超50亿元,因仿制药业务拖累估值相对较低,创新药业务有望带来估值重估 [104][105] - 多家传统药企创新药收入贡献显著,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收入(含许可)95.61亿元,占营收60.66%;中国生物制药预计2025年创新药收入占比突破50% [107][110] - 恒瑞医药创新药板块从2023年重回20%以上增长轨道,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22%、31%和23%,2023年至今已完成13项对外授权合作 [111][112] - 科伦药业核心品种TROP2 ADC在纳入医保后2026年有望快速增长,合作方默沙东正在推进14项针对该产品的全球III期临床,公司拥有超过10项ADC及新型偶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或以上阶段 [119][120] - 长春高新非生长激素板块迎来多个大产品,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16%,其伏欣奇拜单抗上市验证研发实力,相较于传统治疗可将6个月内首次复发风险降低87% [123][124]
翱捷科技(688220):合同负债环比大幅增长,云端ASIC项目储备多种方案
国信证券· 2025-11-17 23:21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 核心观点 - 看好公司在蜂窝基带芯片领域的稀缺性和竞争优势,智能终端芯片产品持续导入各类手机客户,ASIC业务占据优势卡位顺应AI产业化趋势 [4]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8.8亿元,同比增长13.42%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27亿元 [1] - 单三季度实现营收9.82亿元,同比增长11.1%,环比下降0.59% [1] - 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82亿元,环比减亏0.4亿元 [1] - 单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6.65%,较第二季度的23.21%环比提升3.44个百分点 [1] 合同负债与业务进展 - 三季度合同负债达1.99亿元,较上半年末的0.89亿元环比大幅增长123.6% [2] - 芯片定制及IP授权业务前三季度订单总金额较2024年同期有倍数级增长,下游主要来自穿戴/眼镜类芯片、云端推理AI芯片和RISC-V芯片 [2] - 由于项目复杂度高、周期长,前三季度芯片定制及IP授权业务收入确认绝对值较低,较上年同期下降超过60%,第三季度环比下降约50% [2] - 预计伴随项目验收交付,明年相关收入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2] 各业务板块表现 - 蜂窝基带收入同比增长约25%,毛利率同比明显改善,带动该板块毛利总额同比增长超50% [2] - 前三季度因流片集中且部分项目工艺制程先进,研发费用增加超1亿元,预计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将处于全年较低水平 [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第一代4G八核芯片已推向市场,首发客户G-Tab智能手机已于8月底上市 [3] - 第二个手机客户为南非最大零售渠道的自有品牌,预计明年年初面世;第三个客户的手机产品预计在明年一季度量产 [3] - 目前有近10个智能手机项目和超过10个智能平板项目正在推进中 [3] - 第二代6nm八核4G芯片关键功能验证结果符合预期,部分超出设计目标,是同类中唯一能支持LPDDR4x/5/5x的4G智能手机芯片,预计今年年底开始客户导入验证 [3] - 在ASIC方面,2018-2022年期间完成了6颗云端AI芯片设计,占据中国AI云端芯片设计服务市场相当份额 [3] - 当前公司开发了高性价比的LPDDR方案满足大规模应用,也研发了包括3D DRAM接口在内的技术满足超高带宽应用 [3]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06亿元(前值为-4.77亿元) [4] - 预计公司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0.52亿元(前值为0.40亿元) [4] - 预计公司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51亿元(前值为1.91亿元) [4]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40.01亿元,同比增长18.2% [5]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为55.90亿元,同比增长39.7% [5]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为70.80亿元,同比增长26.7% [5]
敏华控股(01999):经营效益提升,外销表现较好
华西证券· 2025-11-17 22:58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敏华控股(1999 HK)的评级为“买入” [1] - 目标价未提供,最新收盘价为5.2港元 [1] 核心观点 - 公司经营效益提升,外销表现较好,维持“买入”评级 [1][7] - 国内沙发市场或已触底,海外市场展现出强劲韧性 [3] - 通过严谨的成本控制和原材料成本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同比提升 [5] - 基于2026财年中期报告调整盈利预测,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空间 [6][7] 财务业绩总结 (2025-2026财年中期) - 报告期内实现总收入82.41亿港元,同比下降2.7% (人民币口径下降3.14%) [2] - 剔除非营业收入后营收为80.45亿港元,同比下降3.1% [2]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1.46亿港元,同比增长0.6% (人民币口径增长0.58%) [2] - 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1.46亿港元,同比增长0.58% [2]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5港元,派息比率为50.80% [2] 分地区营收表现 - 中国市场实现营收46.75亿港元,同比下降6.0%,但降幅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 [3] - 北美市场实现营收21.61亿港元,同比增长0.3% [3] - 欧洲及其他海外市场实现营收7.65亿港元,同比增长4.3% [3] - Home Group实现营收3.80亿港元,同比增长2.2%,主要系欧洲市场需求增加所致 [3] 分产品营收表现 - 沙发及配套产品实现营收55.50亿港元,同比下降4.6% (其中国内下滑约6.1%,海外下滑约2.6%) [4] - 床具及配套产品实现营收11.19亿港元,同比下降7.4%,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消费降级明显 [4] - 其他产品(包括铁架及智能家具)实现营收9.31亿港元,同比增长11.4%,主要系海外市场销售增长所致 [4] - 其他收入(房地产、酒店及家居商场租赁等)约为0.65亿港元,同比下降10.1%,主要系房地产收入下降所致 [4] 盈利能力分析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40.4%,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4.2%,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5] - 沙发及配套产品毛利率提升1.0个百分点至41.7%;床具及配套产品毛利率提升0.7个百分点至43.7% [5] - 其他产品毛利率提升2.5个百分点至28.4%;Home集团业务毛利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31.6% [5] - 期间费用率方面:销售及分销开支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19.1%;行政及其他开支率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至4.5%;财务成本率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0.9% [5] 未来盈利预测 - 预计FY2026-FY202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3.52亿港元、185.27亿港元、198.55亿港元 [6] - 预计FY2026-FY2028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57港元、0.61港元、0.65港元 [7] - 以2025年11月17日5.2港元收盘价计算,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8倍、8倍、7倍 [7] 门店运营策略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线下门店总数约7040家,较2025年3月31日净减少327家 [3] - 公司正推动门店精细化运营管理,并加大对线上销售平台的资源投入,以提升品牌曝光与销售转化效率 [3]
科威尔(688551):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电源业务增长超预期,AI服务器打开测试电源需求空间
华鑫证券· 2025-11-17 22:46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显著改善,营收和利润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测试电源业务订单超预期以及成本控制水平提升 [3][4] - 测试电源市场价格竞争态势趋于稳定,公司毛利率已触底回升,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5] - AI服务器电源技术迭代与固态电池检测需求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和客户导入已取得进展 [6][7]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与利润将保持高速增长,对应市盈率逐步降低 [8][10]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7.90%,环比增长23.77%;归母净利润2059万元,同比增长110.36%,环比增长94.05% [3]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70亿元,同比下降1.97%;归母净利润5160万元,同比下降0.09% [3] - 销售毛利率为40.16%,同比下降5.9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26个百分点,但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30.16%已触底回升 [5] - 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9.02%和9.25%,同比分别下降6.26和0.96个百分点,环比分别下降4.72和0.68个百分点 [4]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7亿元、7.31亿元、1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1.28亿元、1.78亿元 [8][10]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98元、1.52元、2.12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39.6倍、25.4倍、18.2倍 [8][10] 业务分析 - 测试电源是公司核心业务,收入占比约80%,其订单增长超过年初预期 [4] - 在AI服务器测试电源领域,公司已实现测试电源和负载的小批量订单并完成部分交付,正积极推动产品和解决方案导入行业头部客户产线,在大功率尤其是兆瓦级测试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6][7] - 在固态电池检测领域,公司已布局多类测试装备,并与部分头部电池厂达成合作并交付设备 [7] - 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相关订单呈现增长态势 [7] 行业与市场 - AI服务器电源技术路线向800V系统、兆瓦级功率发展,对测试电源的技术要求更高,市场需求明确 [6] - 测试电源市场价格战有所缓和,产品价格虽处历史较低区间但已较去年缓和,部分产品线价格企稳或小幅回升 [5]
中科创达(300496):业绩持续高增,海外市场彰显潜力
东方证券· 2025-11-17 22:46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对中科创达维持“买入”评级 [3][6] - 基于2026年73倍市盈率,给予公司目标价89.79元,相较当前63元股价有显著上行空间 [3][6] - 预测公司2025至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71亿元、5.67亿元、6.65亿元 [3]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持续高增,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1.48亿元,同比增长39.34%,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50.72% [9]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8.48亿元,同比增长42.87%,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48.26% [9]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费用管控,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7.61%,同比下降5.79个百分点,规模效应和运营效率提升释放业绩弹性 [9] - 尽管整体毛利率因收入结构变化(智能物联网业务高增长)同比下降4.74个百分点至31.72%,但净利增速远超营收 [9] 业务战略与增长动力 - 公司致力于搭建端侧智能平台,将AI技术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优化系统并助力算法部署,覆盖AI手机、AI机器人、AI眼镜等终端场景 [9] - 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与高通、红帽等国际厂商战略合作提升技术能力,研发团队遍布16个国家或地区 [9] - 2025年上半年,来自欧美日等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速高达81.4%,成为未来重要增长看点 [9]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营业收入将从2024年的53.85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85.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观 [5] - 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率将从2024年的7.6%逐步提升至2027年的7.8% [5] - 对应每股收益预计从2024年的0.89元增长至2027年的1.44元 [5] - 当前市盈率为61.6倍(2025年预测),预计将随盈利增长逐步下降至2027年的43.6倍 [5]
ETF谋势:信用ETF贴水率扩大?
国金证券· 2025-11-17 22: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周(11/10 - 11/14)债券型ETF资金净流出5.5亿元,不同类型ETF资金流向、业绩表现、规模、升贴水率和换手率有差异,可转债ETF净值持续修复,信用债ETF配置情绪偏低,三类产品周度换手率均回落 [2][13] 各部分总结 发行进度跟踪 - 上周无新发行债券ETF [3][17] 存量产品跟踪 - 截止2025年11月14日,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可转债ETF流通市值分别为1469亿元、3769亿元、657亿元,信用债ETF规模占比为63.9% [4][19] - 相较于上周,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可转债ETF流通市值分别增加13.5亿元、减少1.3亿元、减少9.8亿元,鹏扬中债 - 30年期国债ETF、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增长明显 [21] ETF业绩跟踪 - 上周利率债ETF、信用债ETF累计单位净值分别收于1.19、1.03 [5] - 截止11月14日,以2月7日为基日,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累计收益率均值上行至0.81%;以7月17日为基日,科创债ETF累计收益率边际修复至0.09% [5][30] 升贴水率跟踪 - 上周信用债ETF、利率债ETF、可转债ETF升贴水率均值分别为 - 0.18%、+0.01%、 - 0.04%,信用债ETF配置情绪偏低 [6][36] - 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周度升贴水率均值分别为 - 0.30%、 - 0.16% [6] 换手率跟踪 - 上周换手率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可转债ETF,三类产品周度换手率均回落,分别降至125%、121%、87% [7][41] - 海富通上证5年期地方政府债ETF、华夏上证基准做市国债ETF、国泰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等产品换手率较高 [7]
ETF市场回顾
国金证券· 2025-11-17 22:43
经过仔细审阅,该文档主要是一份关于ETF市场和主动/指数增强型基金的市场表现回顾与跟踪报告,其内容侧重于市场数据统计和基金产品业绩展示,并未涉及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测试与分析。 具体来说,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 ETF市场的一级市场资金流动情况和二级市场交易情况的数据统计[12][15] 2. 各类增强策略ETF和增强指数型基金的业绩表现跟踪,如超额收益率等指标[28][38][41] 3. 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排名和收益率统计[33][34][35][37] 4. 基金产品的发行与上市信息跟踪[29][30][31][32][43][44] 报告的核心是描述性统计和业绩汇总,并未阐述任何量化模型(如多因子模型、风险模型)或量化因子(如价值、动量、质量等因子)的构建思路、具体过程、公式或对其的理论评价。所有提及的“增强策略”均指已上市的基金产品名称或其投资策略类型,而非由报告作者构建并测试的量化模型或因子。 因此,根据任务要求,本总结中关于“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及“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的部分没有相关内容可提供。报告内容集中于市场现状描述,而非量化分析方法论。
开源晨会-20251117
开源证券· 2025-11-17 22:43
核心观点 - 宏观经济呈现结构性分化,建筑开工与需求偏弱,但工业生产与出口表现相对强劲 [5][6][8] - 定增市场在政策支持下显著回暖,融资规模与收益率大幅提升 [11][12][13] - 消费领域呈现结构性机会,食品饮料等大众消费在节假日带动下边际改善,而AI、Robotaxi等科技领域需求可预见性增强 [16][18][29][31] 宏观经济 - 建筑开工率进一步回落至历史低位,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水泥发运率、磨机运转率均处于同期低位,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同比低于2024年同期 [5] - 工业生产景气度维持历史中高位,化工链中PX开工率维持高位,汽车钢胎与高炉开工率保持中高位 [5] - 需求端表现疲弱,螺纹钢、线材等建材表观需求处于历史低位,乘用车销量同比震荡下行,家电销售走弱 [5] - 国内工业品价格震荡分化,螺纹钢与煤炭价格回升,化工链产品多数下跌 [6] - 新房成交同比降幅仍大,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较2023和2024年同期分别变动-21%和-33%,一线城市政策放松带来短期提振但同比再次转负 [7] - 出口表现强劲,11月前16日出口同比增速预计为+9.6%,港口吞吐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4.8% [8] 中小盘与定增市场 - 政策环境改善,“并购六条”与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推动定增市场活跃度提升 [11] - 2025年1-10月新发竞价定增预案225例,同比增加92.3%,涉及融资规模2191.22亿元,同比增加105.3% [12] - 定价定增预案188例,同比增加37.2%,融资规模7625.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7.9% [12] - 定增赚钱效应凸显,2025年竞价定增平均收益率达38.7%,创2020年以来新高,较2024年上升30.4个百分点 [13] - 单项目平均募资额大幅增长至15.22亿元,同比增长69.63% [13] 食品饮料行业 - 2025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2.9%,环比9月下降0.1个百分点,增速延续回落趋势 [18] - 餐饮及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8%和+3.7%,增速环比9月显著提升2.9和5.3个百分点 [18] - 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1%、+7.1%、+4.1%,增速环比9月提升2.8、7.9、2.5个百分点 [18] - 白酒行业处于筑底阶段,大众宴席与家庭聚饮场景回暖,但商务消费仍有拖累 [20] - 零食行业凭借高频刚需属性与节日催化,需求韧性较好 [20] 农林牧渔行业 - 白羽肉鸡渐入需求旺季,10月鸡苗价格环比上涨0.58元/只至3.39元/只,海外禽流感高发对价格形成支撑 [22] - 10月末白羽祖代种鸡总存栏量环比下降1.30%,父母代种鸡总存栏环比下降1.2% [22] - 黄羽鸡价格相对维稳,10月父母代鸡苗销量环比增加8.87%,祖代种鸡存栏环比去化2.65% [23] - 蛋鸡养殖利润转差,10月养殖利润为-24.44元/羽,环比下降26.56元/羽,低蛋价驱动淘汰或加速 [23] - 部分公司数据显示,仙坛股份10月鸡肉销售均价环比上升5.43%,圣农发展鸡肉均价环比上升1.41% [26] 海外科技与AI行业 - 双十一电商竞争回归极致低价与用户体验,云业务需求持续验证,主要CSP厂商上调资本开支指引 [29] - Mid-training技术兴起延续Scaling Law,提升算力需求可预见性,刺激数据标注与DataInfra产业AI化需求 [30] - Robotaxi领域迎来进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在香港上市,小鹏汽车计划于2026年发布算力达3000TOPS的Robotaxi车型 [31] - 英伟达指引订单至2026年底有望实现5000亿美元销售额 [29] 海外消费与线下文娱 - 大麦国际平台上线,打通国内外演出票务闭环,以东南亚和日韩市场为国际化起点 [33] - 锅圈食汇重点布局露营烧烤场景,烧烤类产品占比从2020年不足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 [34] - 2025年双十一即时零售销售额达6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8.4%,即时零售融入大促 [35] - AI赋能广告行业智能化升级,谷歌和Meta的AI广告产品采用率分别达59%和36% [34] 公司动态 - 利民股份的代森锰锌产品价格自2025年9月以来三次调涨,累计上涨2000元/吨 [37] - 公司与巴斯夫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农药在中国的开发与商业化 [38] - 哔哩哔哩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76.85亿元,同比增长5%,广告收入表现亮眼,同比增长23% [41] - 平台用户数据创新高,DAU达1.17亿,同比增长10%,日均使用时长112分钟 [44] - 腾讯控股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929亿元,同比增长15%,海外游戏收入同比增长43% [46] - 腾讯AI技术持续迭代,混元图像生成模型位列全球第一,并深度赋能广告与电商业务 [47] - 奥浦迈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5.79%,培养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56% [51][52] - 公司商业化生产阶段项目增至13个,临床后期管线持续放量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