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不寻常的缩量-20251120
华西证券· 2025-11-20 23:2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A股市场换筹行情接近尾声,指数在缩量下跌后短期性价比凸显,下跌空间有限且更容易被推动反弹 [2] - 万得全A指数当前点位(6228点)接近下方筹码密集区(6225点),获得支撑的可能性较大,指数企稳概率相对更高 [3] - 市场板块轮动快速,资金短线博弈特征明显,在宏观不确定性背景下,政策博弈意愿有望提升,服务消费、地产等品种或迎来阶段性行情 [3][7] 市场表现总结 - 11月20日,万得全A指数下跌0.66%,全天成交额1.72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200亿元 [1] - 市场呈现高开低走态势,尽管开盘受英伟达业绩超预期等利好影响情绪乐观,但未能延续,主要指数基本收绿 [2] - 市场活跃度下降,万得全A换手率从11月18日的1.94%下降至11月20日的1.70%,表明资金交易意愿减弱 [2] 板块与行业表现 - 锂矿板块反弹,万得指数上涨1.70%,但日内冲高回落,持续性待验证 [3] - AI算力相关板块仍受资金青睐,光模块指数和电路板指数分别上涨0.68%和0.66% [3] - 银行板块受益于避险逻辑和险资增配预期,延续修复态势 [3] - 商品市场资金流向逆转,商品指数单日流出近30亿元,终结前一日流入45亿元的态势;新能源板块从流入近40亿元转为净流出10亿元,贵金属板块从企稳吸金转为净流出11亿元 [7] - “反内卷”主题商品普遍承压,焦煤领跌3.17%,纯碱、玻璃、工业硅、多晶硅跌幅在2%-3%之间 [6] 港股市场 - 港股表现分化,恒生指数微涨0.02%,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8% [1] - 南向资金净流入159.92亿港元,其中阿里巴巴、小鹏汽车和华虹半导体分别净流入10.67亿、4.39亿和2.97亿港元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回撤是港股科技品种的主要压力,其趋势性反弹更可能待美联储12月降息决议落地后 [4] 债券市场 - 债市受消息面主导波动,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仅上行约0.2个基点,分别至1.81%和1.87% [5] - 短期超额机会可能集中在“银行品种”,5-7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约1个基点 [5] - 央行连续两日进行逆回购投放(1150亿元和1100亿元),尽管政府债净缴款规模达1912亿元,R001利率仍下行5个基点至1.44% [6] 商品市场深度分析 - 贵金属承压源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回撤与地缘风险缓和的共振,市场对12月降息押注从70%大幅回撤至28% [7] - 黑色系基本面疲弱,焦煤期货连跌三日,线上竞拍流拍率高达50.5%;玻璃需求较弱,11月上半月深加工企业订单均值同比降24.2%,价格跌破1000点关口 [8] - 美国9月非农就业人口录得11.9万人,远超预期的5.1万人,但伦敦现货黄金短暂回落后迅速收复失地,显示贵金属波动加剧 [8] 跨资产比较 - 自7月1日以来,部分股票指数与相关商品期货表现差异显著:光伏设备指数上涨53.96%,多晶硅期货上涨50.24%,差异为3.71个百分点;锂电池指数上涨48.75%,碳酸锂期货上涨57.14%,差异为-8.39个百分点 [13] - 玻璃玻纤指数上涨35.30%,玻璃期货下跌15.93%,股指相对商品期货表现领先51.24个百分点,显示出股票市场对部分行业的预期远强于商品现货市场 [13]
小米集团-W(01810):用户触点超 10 亿量级,汽车首次盈利,高端化超预期
国金证券· 2025-11-20 23:2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展现出活力与锐度,新十年目标稳健进取 [2] - 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突破10亿台,远超国际同行,并完成全系列模型矩阵,为AI时代智能家居增长奠定基础 [2] - 智能手机业务高端化成效显著,汽车业务开启大规模交付并实现扭亏为盈,新增长极正逐步兑现 [3][4][5] 业绩简评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4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5%;经调整净利润328.2亿元,同比增长73.5% [2]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131.2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增长80.9% [2] - 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达10.35亿台,同比增长20.2%,设备接入规模领先全球 [2] 经营分析:智能手机 - 2025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营收460亿元,全球出货量4340万台,同比增长0.5%,全球和中国市占率分别为16.7%和13.6% [3] - 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Xiaomi 17系列中Pro和Pro Max销量占比超80%,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提升至24.1%,同比增加4.1个百分点 [3] - 在中国大陆4000-6000元价格区间的智能手机市占率提升至18.9% [3] 经营分析: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2025年第三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276亿元,同比增长5.6%,毛利率达23.9%,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3] - 公司持续深化AI+家电战略,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于2025年10月竣工,一期规划峰值年产达700万台空调 [3] 经营分析:互联网服务 - 2025年第三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4.9% [4]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7.42亿,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数达1.87亿,同比分别增长8.2%和8.0% [4] 经营分析:汽车业务 - 本季度YU7开启大规模交付,交付108,796台,环比增长32.6%,带动汽车业务扭亏为盈 [4] - 规模效应下,尽管毛利率有所下滑,但单车平均售价环比提升,增长潜力正逐步释放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6/2027年经调整后每股收益分别为1.7元、2.0元、2.6元 [5] - 公司股票现价对应市盈率估值分别为23.89倍、20.53倍、15.03倍 [5]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为4739.3亿元,同比增长29.52%;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08.93亿元,同比增长72.85% [10]
金工ETF点评:跨境ETF单日净流入22.21亿元,美护、银行、军工拥挤变幅较大
太平洋证券· 2025-11-20 23:23
根据提供的金融工程点评报告,以下是报告中涉及的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行业拥挤度监测模型**[3] * **模型构建思路**:该模型旨在对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的拥挤度进行每日监测,以识别交易过热或过冷的行业[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提供该模型的具体构建细节、计算公式或参数说明 2. **模型名称:溢价率 Z-score 模型**[4] * **模型构建思路**:该模型用于搭建ETF产品筛选信号,通过滚动测算ETF的溢价率Z-score,来发现存在潜在套利机会的标的[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提供该模型的具体构建细节、计算公式或参数说明 模型的回测效果 (报告未提供相关模型的回测效果指标取值)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未明确提及独立的量化因子及其构建方式)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未提供相关因子的回测效果指标取值)
新氧科技(SY):3Q25业绩后交流会要点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20 23:19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重申对新氧的“优于大市”评级 [1] - 基于SoTP估值法,目标价为10.0美元/ADR,具体构成包括:POP业务FY26给予3倍PE,预测经营利润为2.5亿元人民币;零售业务FY26给予12倍PE,假设20%稳态经营利润率;医美连锁业务FY26给予30倍PE,假设15%稳态经营利润率;净现金减去1.6亿元人民币总部费用;并应用30%的集团折扣 [2] - 当前股价3.16美元被认为显著低估,对应其50家门店成熟期的市盈率仅为12倍,该估值尚未计入其传统信息服务业务(该业务已有50%以上的OPM) [2] 核心观点与行业趋势 - 公司在轻医美连锁领域的发展规划和路径日益清晰,策略日渐具体,有能力成为行业变革者并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行业龙头 [1] - 医美行业处于洗牌阶段,医美人群持续扩大,少数连锁品牌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上游厂商也在经历类似洗牌 [4] - 随着上游产品增多,拥有巨大规模的下游机构将成为有价值的渠道,其在产业链中的溢价能力会变强 [4] 公司运营与财务表现 - 管理层有信心在2026财年至少新增35家门店,开店策略以直营店为主,优先在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进行饱和攻击,其他城市有序加密 [4] - 目前已有十几家门店进入开店流程,另有十来家正在选址,完成明年开店目标没有压力 [4] - 三季度已有20家门店实现月盈利,14家成熟门店的单店月营收已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2] - 门店平均面积为400平方米,店龄较长的成熟门店(如保利店、上海陆家嘴中心店)的利润率和净利率均非常优秀 [4] 竞争格局与产品管线 - 当前行业竞争激烈,但大多数单体机构在品牌、医生团队、供应链及区位上基本无优势,难以与连锁机构竞争 [4] - 新氧不过度担心传统机构的竞争,因为双方成本结构和维度完全不同 [4] - 公司计划在明年推出多款获证产品,涉及水光、童颜针、丝素胶原蛋白、细胞外基质凝胶等 [4] - 公司围绕上游、医生、医院都在建立品质和合规制度,为日后2000家店和轻资产模式奠定了基础 [2]
开源晨会-20251120
开源证券· 2025-11-20 22:45
核心观点 - 报告对2026年市场持谨慎态度,认为市场波动或上升,指数行情难以复制2025年,应关注政策、美元流动性和产业动向带来的交易性机会 [4][5] - 转债市场在2026年面临估值压力,预期回报率或回落,建议关注新发行转债的配股机会及六大潜在投资主线 [6][7][8] - 多个行业存在结构性机会,包括生物柴油供需偏紧带来的景气上行、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推进、券商并购提升资本实力以及百度AI业务收入贡献显著提升 [10][16][22][27][28] 总量研究:固定收益 - 2025年市场行情良好,万得全A指数上涨25%,中证转债指数上涨18%,由国内经济平稳、海外流动性及关税政策一致、AI和机器人产业利好共同推动 [3] - 2026年权益市场行情或一波三折,不宜用2025年行情外推,利好因素相对有限,需把握政策变化、美元流动性节奏和产业动向的交易性机会 [4][5] - 2026年转债市场利好有限,面临周期、估值和投资者行为压力,波动率或放大,预期回报率或回落;当前转债价格中位数达132.98元,转股溢价率中位数为28%,均处于历史高位 [6] - 2026年转债可关注六大潜在主线:海外AI硬件基建超预期、AI向应用切换、人形机器人量产、国产存储设备材料、化工结构性通胀、政策转向带来的地产消费机会 [7] - 策略上重点推荐金融消费公用类、AI机器人主线类、制造及有色类转债,包括上银转债、常银转债、欧通转债、道通转债、微导转债等 [8] 行业公司:化工 - 生物柴油产业链景气度上行,截至11月19日,欧盟和中国SAF价格分别较年初上涨39%和60%至2500美元/吨和2960美元/吨,中国SAF单吨利润超4000元 [10] - 年底欧盟将核查2%的SAF添加比例,海外龙头NESTE工厂检修导致供需持续偏紧;欧盟2026年执行REDIII法案,提高降碳目标并取消UCO双倍降碳政策,预计生物柴油及UCO需求量将接近翻倍增长 [10][12] - 2025年欧盟以UCO为原料的生物柴油需求预计374万吨,2026年或将再增加400万吨;船燃加注需求潜力巨大,新加坡2024年船燃加注5358万吨,未来若添加50%生物柴油,需求达千万吨级 [12] - 受益标的包括嘉澳环保、山高环能、卓越新能、海新能科、鹏鹞环保等 [13] 行业公司:机械 - 人形机器人板块近期持续调整,板块指数上周回调4.13%,情绪处于低点,但产业正加速推进 [15][16] - 特斯拉Optimus Gen3版本将于2026年量产,规划加州工厂年产能100万台、得州工厂年产能1000万台;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展现技术突破;宇树完成IPO辅导,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16][17] - 2026年被视为国产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看好整机制造、硬件供应链、标准化等投资机会 [18] - 推荐及受益标的涵盖头部总成、轴承、关节总成、灵巧手、行星滚柱丝杠、减速器、轻量化、国产链等多个环节,包括蓝思科技、五洲新春、震裕科技、隆盛科技、浙海德曼等 [19] 行业公司:非银金融 - 中金公司筹划吸收合并东兴证券和信达证券,换股比例预计分别为0.33:1和0.51:1,收购整体PB为2.02倍,整合后PB为1.78倍 [22][23] - 合并后中金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达10096亿/1715亿,排名从第6/第9提升至第4/第4;收入/净利润达274亿/95亿,排名提升至第3/第6;经纪业务净收入排名从第9跃升至第8 [24] - 并购显著提升资本实力,扩表空间打开,权益乘数降至4.8倍,有望向国际一流投行迈进;短期看好头部券商及有并购潜力的标的 [25] 行业公司:海外科技(百度) - 百度2025Q3收入311.7亿元,non-GAAP净利润37.7亿元,超市场预期;AI业务贡献显著,智能云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33%,AI应用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6%,AI原生营销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62% [27][28] - AI搜索改造进入稳定期,AI生成内容比例提升至70%;智能驾驶业务萝卜快跑单量同比增长212%,全球覆盖22个城市 [28][30] - 公司上调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15.0倍PE;AI推动云收入、智能驾驶及昆仑芯有望驱动估值提升 [27][30]
甲醇日评20251120:短期供需压力难解,关注预期变动-20251120
宏源期货· 2025-11-20 22: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甲醇2601合约判断是低位震荡,当前核心矛盾是需求短期难有增量,供给现实和预期压力不断强化,推动现货和盘面价格走低,01合约该矛盾难解决,港口库存高且下游无补库动力,11 - 12月进口预期高,供给压力年内难实际解决,不建议01合约期货单边操作,建议结合波动率卖出虚值看跌期权,对远月相对乐观,当前供给压力有被过度放大嫌疑,沿海与内地价格接近倒挂,冬季伊朗装置持续高开工至明年可能性低,供应端预期反转或为甲醇提供反弹动力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现价格及基差 - 甲醇期货价格方面,MA01收盘价2013元/吨,较前一日跌17元/吨、跌幅0.84%;MA05收盘价2150元/吨,较前一日跌3元/吨、跌幅0.14%;MA09收盘价2206元/吨,较前一日涨2元/吨、涨幅0.09% [1] - 甲醇现货价格方面,太仓日度均价1992.50元/吨,较前一日跌10元/吨、跌幅0.50%;山东2147.50元/吨,较前一日跌22.50元/吨、跌幅1.04%;广东1990.00元/吨,较前一日跌20元/吨、跌幅1.00%;陕西1905.00元/吨,与前一日持平;川渝2050.00元/吨,与前一日持平;湖北2100.00元/吨,与前一日持平;内蒙古1960.00元/吨,较前一日涨5元/吨、涨幅0.26% [1] - 基差方面,太仓现货 - MA基差为 - 20.50元/吨,较前一日涨7元/吨 [1] - 煤炭现货价格方面,部尔多斯Q5500为615.00元/吨,较前一日涨5元/吨、涨幅0.82%;大同Q5500为700.00元/吨,较前一日涨10元/吨、涨幅1.45%;榆林Q6000为690.00元/吨,较前一日涨7.50元/吨、涨幅1.10% [1] - 工业天然气价格方面,呼和浩特为3.21元/立方米,与前一日持平;重庆为3.14元/立方米,与前一日持平 [1] 利润情况 - 甲醇利润方面,煤制甲醇为80.30元/吨,与前一日持平;天然气制甲醇为 - 1330.00元/吨,较前一日跌20元/吨、跌幅1.53% [1] - MTO利润方面,西北MTO为36.20元/吨,较前一日跌40元/吨、跌幅52.49%;华东MTO为 - 346.57元/吨,较前一日涨42元/吨、涨幅10.81% [1] - 下游利润方面,醋酸为492.72元/吨,较前一日涨11元/吨、涨幅2.28%;MTBE为279.40元/吨,较前一日涨20元/吨、涨幅7.71%;甲醛为 - 246.00元/吨,与前一日持平;一曲歌为500.00元/吨,与前一日持平 [1] 重要资讯 - 国内期价甲醇主力MA2601区间震荡,开2030元/吨,收2013元/吨,跌10元/吨,成交1387439手,持仓1450621,放量减仓 [1] - 国外资讯是中东某国家一套230万吨甲醇装置计划12月初停车检修,另有2套总体330万吨甲醇装置计划本月底或者12月上旬停车检修,需关注后期天气及原料供应情况 [1] 交易策略 - 01合约结合波动率卖出虚值看跌期权,关注远月做多机会 [1]
收购Rhode驱动营收增长,关税与投资加大致短期利润承压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20 22:34
FY26Q2业绩表现 - FY26Q2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4%至3.44亿美元,主要受Rhode品牌收购贡献约5200万美元(约17个百分点)驱动[2] - 剔除Rhode品牌后,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约3%,因公司为执行8月1日涨价政策暂停向部分零售商发货[2] - 毛利率为69%,同比下降190个基点,受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上升拖累[2] - 经调EBITDA为6620万美元,利润率19%,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调整后每股收益0.68美元,低于去年同期0.77美元[2] 全年业绩指引 - FY26全年净销售额指引为15.50-15.70亿美元,同比增长18%-20%,其中Rhode品牌预计贡献约2亿美元[3] - 下半年毛利率预计提升至约71%,环比增长约200个基点,受益于价格调整及Rhode品牌组合[3] - 全年经调EBITDA预计3.02-3.06亿美元,同比增长2%-3%;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2.80-2.85美元[3] - 下半年营销支出预计占净销售额27%-29%,较上半年23%显著上升,以支持Rhode上市及品牌宣传[3] 关税压力与Rhode整合 - 约75%产自中国的产品面临45%关税,每10个百分点关税增幅带来约1700万美元年度毛利影响[4] - 尽管面临约3500个基点年度关税逆风,通过提价与产品组合优化,预计全年毛利率仅同比下降约100个基点[4] - Rhode品牌在Sephora北美首发创历史最佳记录,预计全年实现约3亿美元年化销售额,同比增长约40%[4] 核心品牌与国际扩张 - e.l.f.品牌第二季度消费额增长7%,约为行业增速三倍,市场份额提升140个基点,连续第27个季度增长[5] - 国际销售额同比增长2%,目前占比约20%,计划在本季度进入波兰Rossmann及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Sephora[5] - e.l.f.在美国无提示品牌认知度从五年前13%大幅提升至45%,在加拿大从8%升至26%,在英国从6%升至19%[6]
海外制药企业2025Q3业绩回顾:MNC的产品在美国市场放量有多快?
国信证券· 2025-11-20 22: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评级)[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多数海外制药企业在核心产品放量及新产品驱动下业绩表现强劲,16家企业中有11家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4] - 跨国制药公司(MNC)的产品在美国市场达到销售峰值的中位数时间约为8年,其中具有突破性疗法资格或为首创药物的产品放量速度更快,约为7年[4][33] - GLP-1类药物(特别是减重适应症)是当前市场核心驱动力,相关企业如礼来和诺和诺德通过调整定价策略并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以扩大市场覆盖并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4][12][13] 海外药企2025Q3业绩梳理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16家主要海外制药企业中,有11家上调了全年营收和/或净利润/EPS指引,4家维持,1家下调[4] - 礼来在GLP-1类药物驱动下收入同比大增52%,Tirzepatide单季度营收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同比+131%,并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630-635亿美元[4][12] - 诺和诺德由于美国市场竞争加剧及复合GLP-1药物影响,年内多次下调业绩指引,25Q3美国市场Ozempic及Wegovy销售分别同比仅增长1%和6%[4][13] 重点公司业绩亮点 - **礼来**:Tirzepatide(Mounjaro/Zepbound)单季度合计销售额达101亿美元,与美国政府达成价格协议,未来将通过降价扩大Medicare和Medicaid覆盖[12] - **诺和诺德**:与美国政府达成GLP-1价格协议,预计对2026年销售增长产生低个位数负面影响;在竞购Metsera中败给辉瑞[13] - **强生**:肿瘤板块表现强劲,CARVYKTI销售额同比+81%,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935-939亿美元[14] - **艾伯维**:年内第三次上调业绩指引,自免产品Skyrizi和Rinvoq销售额分别达到47.1亿和2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和34%[15] - **安进**:再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Repatha销售额达7.9亿美元(+40%),并公布其一级预防研究的积极数据[18] - **罗氏**:上调全年核心EPS指引,收购89bio切入MASH赛道,药品板块营收达116亿瑞士法郎(CER +7%)[19] - **默克**:Keytruda销售额达81.4亿美元(+9%),Winrevair的LTM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23] - **辉瑞**:以约92亿美元成功收购Metsera,补全减重产品管线,并上调全年调整后稀释EPS指引[25] 中国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披露中国区销售数据的7家海外药企单季度销售额合计分别为484亿、430亿、43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6%、-18%、-4%)[8] - 剔除默克(因其停止向中国发货HPV疫苗)后,单季度销售额分别为436亿、401亿、409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12%、+1%、+7%)[8] - 礼来受益于Tirzepatide在国内放量,单季度营收达40亿元人民币(同比+24%);诺和诺德在胰岛素及罕见病产品驱动下同比增长12%[8] MNC的产品在美国市场放量速度分析 放量速度统计 - 统计2010-2014年间在美国上市的52款MNC产品,在剔除数据不全、峰值销售额低于3亿美元或销售时长少于5年的产品后,剩余34款产品的分析显示,其中位数达峰时间为8年[4][33] - 不同类型产品的达峰时间存在差异:首创药物(FIC)中位数达峰时间约为7年(n=13);罕见病药物约为8年(n=13);突破性疗法/BTD药物约为7年(n=8);生物制品约为10年(n=14)[4][33] 放量曲线与估值影响 - 报告以Keytruda为例展示了不同放量曲线(如6年达峰、8年达峰)对产品净现值的影响[36] - 分析显示,更快的放量速度(如6年达峰案例)能带来更高的净现值(NPV约为核心峰值销售额的3.3倍),而标准的8年达峰案例的NPV约为峰值销售额的3.0倍[36] - 该分析在计算现金流时考虑了生产成本、销售与管理费用及所得税,假设现金流利润率为50%,折现率为8%[37]
2025年10月经济数据点评:\三驾马车\承压,主要经济指标走弱
华源证券· 2025-11-20 22: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0月数据显示GDP“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压力增大,短期经济增长或面临挑战,但完成25年总量+5%的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不大 [2] - 未来半年政策利率下调与增量工具落地或成关键支撑手段,固投主项基建和房地产承压,未来支承性政策或更倾向于刺激消费 [2] - 当前债市配置价值突出,债券收益率或震荡下行,11月明确看多债市,预判年内10Y国债收益率重回1.65%左右,30Y国债看1.9%,5Y大行二级资本债走向1.9%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消费 - 10月消费增速持续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万亿元,同比+2.9%,较上月-0.1pct,增速连续五个月回落;1-10月同比+4.3%,较上期-0.2pct [2] - 服务零售额持续高增,10月餐饮收入同比+3.8%,较9月+2.9pct,《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及《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扩大服务消费,服务消费或获持续利好 [2] - 国补相关品类多数零售额同比增速持续放缓,10月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速大幅回落17.9pct至-14.6%;限上家具类零售额同比+9.6%,较9月-6.6pct;限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23.2%,较9月+7.0pct [2] 投资 - 固投连续七个月走弱,连续两个月累计同比负增长,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1.7%,传统“地产+基建”驱动模式难以为继,反映中国经济正经历“去地产化”深度调整 [2] - 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分别-0.1%、+2.7%、-14.7%,均为22年以来最低值,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为2015年以来(除2020年)首次累计同比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跌幅连续八个月扩大 [2] - 民间投资累计同比连续五个月为负,1-10月同比跌幅扩大至-4.5%,较上期下降1.4pct,在地方化债背景下,基建和地产对经济的拖累或将持续 [2][3] 外贸 - 2025年前10个月货物贸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进出口总值37.3万亿元,同比增长3.6%;10月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同比+0.1%,出口2.17万亿元,同比-0.8%,进口1.53万亿元,同比+1.4%,已连续5个月增长 [3] - 10月主要行业出口同比(美元计价)均较上月大幅下滑,机电产品、汽车零配件等同比增速下降超10个百分点 [3] - 10月对欧盟出口大幅下降,欧盟同比+0.9%,较上月大幅下降13.3pct;东盟同比+11.0%,较上月-4.7pct;美国同比-25.2%,较上月+1.9pct [3] 工业生产 - 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1%,较1-9月减少0.1pct,较去年同期+0.3pct;10月同比+4.9%,较9月-1.6pct,较去年10月-0.4pct [3]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同比持续高增,10月同比分别+7.2%和+8.0%,2025年以来各月均维持7%以上增速 [3] - 10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4.6%,较上月-1.0pct,较去年10月-1.7pct [3] 经济形势 - 10月物价有所修复,但经济整体不及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上升,固投累计同比增速负增长,传统投资经济驱动模式或将难以为继 [3] - 去年11月和12月国补相关品类同比高增,今年同期或面临增长压力;12月出口同比增速面临去年高基数,25年上半年因“抢出口”效应外贸数据较好,明年上半年出口增长压力或较大 [3]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中美利差倒挂明显缓解,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稳步下行,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的条件或已初步具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