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冬会志愿服务彰显“中国温度”
中国经济网·2025-02-17 06:42

文章核心观点 亚冬会志愿者用热情和专业服务书写城市叙事,展现中国青年群像,志愿服务不仅是热情奉献,还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重构世界对哈尔滨认知,传递温暖精神 [1][2][3] 志愿者专业服务 - 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志愿者在亚冬会各岗位服务,让国际友人见证“尔滨温度” [1] - 礼仪志愿者将颁奖流程演练上百遍,速度滑冰场馆14场颁奖仪式“零失误” [1] - 近10万人报名志愿者选拔,组委会开展90余场培训,涵盖急救教学和跨文化沟通情景模拟 [1] 志愿服务中的温暖瞬间 - 冰球馆“志愿者之家”2月生日青年许下共同愿望,安保志愿者与父亲“云端团圆”,观众服务岗志愿者除夕夜回复咨询 [2] - 志愿者既能活跃工作群,也能在低温户外值守后笑着自拍 [2] 志愿服务的深远影响 - 亚冬会后206个急救站继续守护城市,481期急救培训让市民成为“移动安全卫士”,重塑城市文明基因 [2] - 留学生志愿者用多语言架起沟通桥梁,志愿服务成为文化传播柔性载体 [3] - 志愿者证书的AR冰箱贴展现冰雪运动形象和中外友人合影,青春外交具穿透力 [3] 志愿服务的精神价值 - 亚冬会志愿服务最珍贵的是无数小我汇成大我的精神蝶变,精神火种永不熄灭 [3] - 志愿者用微笑重新定义“温暖”,温暖在于心灵之火的传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