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行动现状 - 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2030年排放需相对于2019年水平下降43%,2035年下降60%,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12] - 当前各国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与实际需求差距明显,按现有NDC,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仅能减少11%[12] - 各国在实施NDC过程中面临挑战,实际政策与目标之间存在实施差距,预计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增加5%[17] 碳定价与政策工具 - 全球有75个碳税和ETS正在运行,覆盖约24%的全球排放量,但与温控目标所需价格水平仍不相称[18] - 碳定价作为有效的经济工具,能够激励减排并产生政府收入,支持中期的公平转型[19] - 碳定价可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碳定价通过碳税或排放交易系统实现,隐性碳定价则间接创造类似价格激励[37] 中国碳市场进展 - 中国碳市场包括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性减排交易市场,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11] - 截至2023年底,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63亿吨,成交额172.58亿元,2024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同比上涨174.90%[11] - 火电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2.38%,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11] 政策溢出效应与国际协调 - 气候政策具有多方面影响,包括推动绿色技术开发与传播,改变需求结构,减少对化石燃料需求,增加对低排放及能源相关环境商品的需求[46] - 成本增加的气候政策会产生特定的跨境溢出效应,边境碳调整旨在调整隐含排放成本差异,但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51] - 加强国际协调对各国气候行动至关重要,有助于扩大碳定价政策范围,帮助资源有限国家,减少贸易紧张局势[31] 碳定价指标与评估 - 碳定价指标可关注显性碳定价工具或纳入隐性碳定价,现有指标在范围和方法上有共性,应统一数据收集[42] - 需要精细的碳定价指标,特别是在计算边境调整支付金额时,隐含碳定价措施考虑了产品层面的碳价格[43] - 碳定价对排放的影响可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或建模方法评估,但这些方法依赖假设、模型和不可观察的反应,存在不确定性[45]
碳定价、政策联动与全球减排之路:合力奋进,共御气候变化
中国银河·2024-12-11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