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附录 衡量经济赋权 :公司如何使更多人受益
2025-01-09 15:45

核心观点 - 报告分析了全球90%人口所在的120个经济体,并将这些国家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群体,分别以人均GDP低于5000美元、5000至20000美元和超过20000美元为划分标准 [1] - 报告提出了“赋权线”概念,用于衡量个人获得基本生活需求(如食品、住房、医疗等)所需的最低支出,并估计了各国消费水平低于该线的人口比例 [2][3] - 报告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指标(如劳动参与率、失业率等)和支出结构(如住房、食品、交通等),探讨了如何通过提高收入或降低生活成本来实现经济赋权 [5][7][8] 经济赋权与赋权线 - 赋权线基于WageIndicator基金会的数据,估算了个体获得营养食品、住房、医疗等基本需求所需的私人现金支出,并额外分配10%用于娱乐和5%用于储蓄 [2][3] - 赋权线的计算考虑了各国基本商品的生产成本、利润率和补贴等因素,但由于数据限制,未细分这些组成部分 [2] - 报告使用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消费数据和世界数据实验室的分配数据,估算了各国消费水平低于赋权线的人口比例 [2] 收入与劳动力市场分析 - 报告将国家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群体,并分别分析其收入回报递减现象 [6] - 对于人均GDP低于10,000美元的国家,正式就业比例被视为收入稳定性的关键指标 [7] - 报告通过改进劳动力市场指标(如劳动参与率、失业率等),估算了各国能够实现全面赋权的人口数量 [7][19] 支出结构与成本分析 - 报告优先分析了赋能篮子中最大的五个支出组成部分:住房、食品、交通、医疗保健和教育,这些部分占经济赋权所需消费的80% [8] - 通过计算“最低成本线”,报告估算了各国在实现赋权线所需成本方面的潜力,并识别了表现最佳的国家 [10][12] - 报告指出,税收和转移支付在减少贫困和收入不平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本研究主要关注私营部门可影响的领域 [7] 成本效益分析 - 报告提出了“成本影响比率”概念,用于衡量公司承担的总成本与其产生的赋能效益之间的比率 [11] - 通过外部信息和学术文献假设,报告评估了一系列倡议的成本效率,并指出成本效益比可能因假设不同而变化 [11] - 例如,支持低工资员工的住房项目假设59%的员工处于未被赋能状态,其成本效益比为0.33,若所有员工均未被赋能,则成本效益比可提高至0.1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