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平与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深刻把握全球治理倡议的重大意义与时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全球治理倡议背景与核心理念 -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核心理念包括奉行主权平等 遵守国际法治 践行多边主义 倡导以人为本 注重行动导向 [1] - 倡议紧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关键问题 与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共同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拓展与深化 [1][11]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 - 强权政治回潮导致个别国家绕开联合国践踏国际法 以武力推行地缘政治诉求 削弱联合国集体安全权威 [3] - 少数国家在经济 科技 文化领域实施滥施制裁 技术封锁 供应链脱钩和"长臂管辖" 构建排他性"小圈子" [3] - 全球治理体系出现"代表性赤字"(全球南方国家话语权不足) "权威性赤字"(国际法约束力削弱)和"有效性赤字"(国际组织决议执行不力) [9] - 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 霸权主义抬头阻碍全球治理能力提升 全球治理体系在安全 发展 环境等领域规则滞后 执行乏力 [4] 全球治理倡议的实践意义 - 倡议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多反映大多数国家利益 提升全球南方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9] - 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权威 确保国际规则凝聚共识和平等适用 [9] - 统筹协调全球治理议程 通过系统谋划提升治理效能 [9] - 为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等关键机构改革及新国际规则制定提供重要指引 [10] 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 全球治理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形成四位一体协同效应 分别从发展 安全 文明 治理维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13] - 全球治理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制度支撑 推动形成以平等互利 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治理模式 [12] - 倡议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排他性治理模式 主张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寻求包容性解决方案 [14]
中国军队越强大 和平与发展越有保障
央视网· 2025-09-10 16:23
阅兵展示核心军事能力 - 阅兵全面展示新时代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新风貌、力量结构新布局、现代化建设新进展、备战打仗新成效 [3] - 受阅武器装备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 包括国之重器 [3] - 集中体现中国军队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能力、战略威慑实力 [3] 国防政策立场 - 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 [3] - 中国军队定位为世界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3] - 军队强大将增强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 保障和平与发展 [3] 国际关注焦点 - 国际智库和外媒聚焦解读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无人作战装备、网络空间作战力量 [1] - 有媒体分析认为中国通过阅兵表明对其军事胁迫绝无可能 [1]
国防部:中国军队越强大 和平与发展越有保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0 15:25
阅兵展示内容 - 阅兵全面展示新时代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新风貌、力量结构新布局、现代化建设新进展、备战打仗新成效[1] - 受阅武器装备包括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和国之重器 集中体现中国军队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能力、战略威慑实力[1] - 国际智库和外媒聚焦解读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无人作战装备、网络空间作战力量等[1] 国防政策立场 - 中国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1] - 中国军队定位为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1] - 中国军队越强大 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就越有力 和平与发展就越有保障[1] 阅兵背景意义 - 阅兵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 - 通过阅兵表明对其军事胁迫绝无可能[1] - 能战方能止战[1]
世界不应忘记中国抗战历史意义(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8 06:16
纪念活动核心意义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展示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承诺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2][10][11] - 活动吸引众多外国政要参加 体现国际社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共同纪念 [2][5] 阅兵展示内容 - 展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 包括新一代武器装备如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系统 [3][5] - 受阅官兵通过高强度训练展现高度纪律性和协调性 体现军队实力 [2] - 维和部队方队参与检阅 彰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4] 历史贡献与国际评价 -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 牵制日军50%以上海外兵力 [6][7] - 西方二战叙事长期忽视中国贡献 中国纪念活动是对西方垄断二战记忆的有力反驳 [7][8] - 罗斯福 丘吉尔 斯大林等领袖均承认中国对战争结局的决定性影响 [7] 技术创新与国防实力 - 阅兵展示最新型尖端武器 包括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系统 标志中国崛起为国防创新领军者 [3][5] - 中国军队结构改革提升作战能力 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 [5] 国际影响与外交意义 - 多国领导人出席活动 反映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进程中不断攀升的影响力 [2][5] - 中国通过阅兵向世界传递实力与影响力 展现民族自豪感和对未来的自信 [10][11] 和平发展理念 - 中国重申对和平与共同发展的承诺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0][11] - 阅兵结束时放飞8万羽和平鸽 象征对和平的寄望 [10] - 中国坚持不诉诸战争而崛起 维护主权而不侵犯任何国家 成为世界秩序的积极参与者 [11] 社会反响与纪念氛围 - 北京街头设置多组立体花坛 吸引市民和游客打卡 营造浓厚纪念氛围 [5] - 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出现数百个热门话题 洋溢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5]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人民日报· 2025-09-07 05:54
中国和平发展贡献 -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 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 17名官兵在执行任务中牺牲[2] - 共建"一带一路"凝聚全球超过3/4国家参与 四大全球倡议为世界注入稳定性[2]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 彰显国际治理影响力[2] 历史成就与国际地位 - 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完全胜利[1] - 抗日战争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1] - 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公平正义的中坚力量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贡献[2] 全球合作与发展理念 - 全人类共同价值道出各国人民普遍追求 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核心要素[2] - 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增进全球人民福祉[2] - 通过合作共赢实现繁荣持久与安全保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
从这些故事,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和平发展的时代启示
新华社· 2025-09-06 21:42
核心观点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发展理念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6次提及"和平" [2] -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4] -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6][17] 历史纪念与和平传承 - 2014年通过立法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烈士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5] - 习近平总书记每逢烈士纪念日均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2024年9月30日出席敬献花篮仪式 [5][7]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于2014年12月13日首次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8] 文化传统与和平理念 -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体现在不搞文化霸权 不强加价值观念 坚持合作不搞对抗 [14] - 郑和船队600多年前传播和平与繁荣 中国历史上无殖民侵略记录 [16] - 故宫三大殿以"和"命名 体现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视与信仰 [20] 国际交流与多边主义 - 2017年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演讲47分钟获30余次掌声 阐释中国慎战不战的和平理念 [17] - 2025年天津上合峰会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等文件 [33] - 2023年访俄时强调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冲突 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37] 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 - 2019年访问雅典卫城博物馆 阐释"止戈为武"中国典故 [26] - 2023年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欣赏古琴演奏"高山流水" 体现国与国和平交往之道 [29][31] - 198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美结交民间友谊 2012年重访艾奥瓦州强调人民友好对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40]
海外人士谈抗战丨专访:中国抗战胜利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访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前总书记卡瓦·马哈茂德
新华网· 2025-09-06 21:10
抗日战争历史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为构建合理公正的战后国际新秩序奠定基础 [1] - 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代价挽救国家民族并捍卫世界和平 [1] - 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人民 以民族气节和凝聚力取得抗战胜利 [1] 国际认知与当代启示 - 西方学者常将反法西斯战争与欧洲战场等同 但中国1931年就打响反法西斯第一枪 [1] - 中国80年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践行多边主义并通过改革开放为世界稳定注入动力 [2] - 当前单边主义抬头背景下 需以史为鉴铭记历史经验 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2]
国际锐评丨以史为鉴、以和为贵,共同推进世界现代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6 21:03
纪念活动核心观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强调团结合作与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1]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永不忘记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与帮助 [1] - 国际人士一致认为各国应携手并肩实现和平永续和共同现代化 [1][4] 历史合作案例 - 德国友人约翰·拉贝通过《拉贝日记》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揭露日军暴行 [1] - 苏联飞行员志愿来华参战 美国飞虎队开辟驼峰航线支援中国 [3] -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和印度医生柯棣华在华救死扶伤 中国派十万远征军入缅作战 [3] - 上海接纳两万多名犹太人 中国渔民勇救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 [3] 当前国际形势与挑战 - 二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丛林法则抬头 战后国际体系遭冲击 [4] - 全球面临和平赤字 发展赤字 安全赤字 治理赤字持续上升问题 [4] - 仅有20多个国家实现现代化 总人口约10亿 仍有超6亿人面临饥饿问题 [7] 中国现代化路径与全球合作 - 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战争殖民掠夺老路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5] - 中国同超过150个国家共建一带一路 落地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旗舰项目 [5] - 中国主张平等有序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经济全球化 [7] - 中国给予所有建交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7] - 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 通过进博会链博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7] 世界现代化愿景 - 世界现代化应是和平发展 互利合作 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5][7]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认为中国表态反映和平发展力量共同心声 [4] - 国际社会认可各国应命运与共休戚相关 实现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4][7]
在和平与发展的人间正道上携手同行
新华社· 2025-09-06 09:06
外交活动与成果 -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开展数十场双多边活动 会见30多位国际政要 达成广泛共识和丰硕成果 [1] -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设立6个务实合作平台 制定6项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和文件 聚焦现实需求惠及各国人民 [5] - 天津峰会成果包括"四个安全中心"揭牌落地 发表专题呼吁维护正确二战史观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3] 国际合作与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推动力 [6] - 中国与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内容更实范围更广 [5] - 中国以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合作共赢朋友圈不断扩大 共同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4] 和平安全与历史纪念 - 中国始终是世界的和平力量 稳定力量 进步力量 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保持最好纪录 [3]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有约6000名中外人士参与 外方嘉宾级别高代表性强参与面广 [3][6] - 活动彰显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贡献的敬意 传递共同守护世界和平的真诚愿望 [3]
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守护世界和平安宁——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注入更强劲动力
新华社· 2025-09-05 22:51
国际和平发展合作 -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的定位[1][2] - 中国通过盛大阅兵展示国防力量 传递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前主席指出这是捍卫和平的坚强保障[2] - 多国政要认同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全球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印尼总统赞赏中国贡献 古巴主席称中国引领捍卫多边主义斗争[5] 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 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史为鉴、以和为贵 呼吁各国共同推进世界现代化 为实现人类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努力[1] - 波黑反法西斯联盟主席警示个别国家奉行单边主义和霸权逻辑可能重演历史悲剧 强调当今世界最需要和平与合作而非对抗分裂[4] - 日本学者认为日本应响应中方呼吁走和平发展道路 各国应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共同推进世界现代化[5] 国际合作与多边框架 - 中国在联合国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推动对话合作 反对霸权强权 斯里兰卡前总理指出这赢得广泛尊重[6]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多国认可 克罗地亚前总统称符合所有国家利益 坦桑尼亚学者认为这是人类共同愿景[4][5] -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树立榜样 津巴布韦媒体称全球南方国家需要和平而非战争 期待对话而非对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