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合作

搜索文档
冯德莱恩抵达北京后表态:坚信欧中能够实现互利合作
环球网· 2025-07-24 15:44
中欧领导人会晤 -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7月24日访华并出席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1] - 冯德莱恩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此次峰会是推进和重新平衡中欧关系的契机并强调双方能实现互利合作为未来50年关系定调 [1] 中欧关系评价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指出中欧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合作成果丰硕为近20亿人民带来福祉 [3] - 中欧关系当前处于承前启后重要时刻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 [3] - 在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中欧加强战略沟通和对话合作有利于双方和世界 [3] 会晤背景与意义 - 会晤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 [3] - 会晤旨在对外发出中欧致力于加强伙伴关系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的积极信号 [3]
上海临港新片区亮相英国伦敦,中外企业聚焦前沿产业与科技创新
第一财经· 2025-07-23 16:05
临港新片区对英招商成果 - 已有近70家英国企业在上海临港落户,覆盖医药、金融、高端制造等多个行业 [1] - 2025临港全球投资促进活动首站选址伦敦,聚焦高端制造、跨境金融与科技创新领域合作 [1] - 活动由临港管委会联合英国中国商会、中银集团投资主办,吸引英工商界及中资机构参与 [1] 政策与产业集群优势 - 临港实施"五自由一便利"政策体系(投资、贸易、资金、人员、数据自由及运输便利),建立国际接轨治理机制 [3] - 加速形成集成电路、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吸引特斯拉、波音、GSK等头部企业入驻 [3] - 中国银行在临港投资建设滴水湖国际中心,探索智能制造、跨境金融等中英合作创新模式 [3] 英企实践案例 - GSK在临港设立全资子公司,以CMO模式运营Viread与Seroxat两款核心产品 [7] - 赫力昂利用临港产业集群优势,实现研发、制造到供应链全链条本地化 [7] - 波音将浦东基地整体迁至临港,建设高标准航空维修设施,预计2026年投用 [7] 中英合作展望 - 48家集团俱乐部强调中国通过国家规划实现跨越式发展,上海在某些领域已超越伦敦 [5] - 伦敦出口公司计划组织英企赴沪参加国际机器人博览会,关注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进展 [7] - 英国中小企业关注临港作为进入中国的"制度通道"潜力,认为中英产业互补性强 [8]
华夏时评:强化“互利”能力,解决经贸分歧
华夏时报· 2025-06-13 20:16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伦敦举行,双方就落实元首共识和解决经贸关切取得新进展 [2] - 中方强调通过平等对话和互利合作解决分歧,坚持"有诚意、有原则、不愿打、不怕打"的谈判态度 [2] -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2] 强化互利合作的核心路径 - 专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IP"的质变创新 [3] - 中国依法审批中重稀土出口许可,加强与国际社会在民用领域的合规贸易沟通 [3] - 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行业对中重稀土需求增长,中国具备产业链生产和加工优势 [4] 行业竞争与技术突破 - 汽车行业需避免价格战内卷,通过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水平 [5] - 工信部支持车企加强技术创新,打造核心技术和品牌实力以增强出口竞争力 [5] - 基础研究是产业根基,华为提出需战略投入以避免技术依赖 [6] 制造业升级与人工智能机遇 - 中国制造业未来需实现高质量、低成本与智能化三位一体发展 [6] - 人工智能是中国制造的新机会,能力建设将扩大国际合作空间 [6] - 芯片领域通过叠加和集群方法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开源软件将支撑社会需求 [6]
商务部副部长凌激会见德国中小企业代表团
快讯· 2025-05-28 09:20
中德经贸合作 -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高效的产供链体系和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 [1] - 中国为德国中小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大量商机 [1] - 中德双方应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 - 中德双方应坚持互利合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