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

搜索文档
愿做民心相通的“搭桥人”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04
中外友好交流活动 - "我和中国的故事"征文活动由人民日报社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发起,截至2024年底收到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篇投稿,最终35篇优秀作品在人民日报刊发 [3] - 颁奖仪式暨"丝路·人民友约"中外民间友好故事分享会在甘肃兰州举行,来自11个国家的征文作者代表与友好团体、中企、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共聚一堂 [3] - 活动获得全球知华友华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每篇来稿都饱含真情,汇聚成中外民间友好的澎湃力量 [3] 历史友谊传承 - 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副总裁马宽池分享重飞"驼峰航线"的故事,5位平均年龄71.8岁的老人历时97天飞越6个国家,将飞机永远留在中国 [4] - 兰州城市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刘晓霞讲述路易·艾黎与学校的渊源,该校与新西兰高校保持密切往来,人文教育交流互访频繁 [4] - 乔治·何克的外甥马克·艾尔温·托马斯投稿讲述其创办山丹培黎学校的故事,立志在英中两国人民之间架起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5][6] 文明交流互鉴 - 意大利退休导游维娜·卡玛洛塔徒步穿越欧亚15个国家重走古丝绸之路,行程2.2万公里,见证中国与意大利因文化紧密相连 [7] - 敦煌研究院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推动敦煌文化全球共享,今年发布"数字藏经洞"进一步促进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全球共享 [8] - 缅甸学生李鸿昌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用银针为患者治疗并感悟"天人合一"的智慧 [8] 企业参与友好交流 -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800余个优质项目,涵盖能源电力、水利灌溉等领域,成为与所在国民众"心联通"的桥梁 [10] - 中建埃及承建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即将竣工,当地员工哈南·奥斯曼希望其与中国朋友的友谊成为连接埃中人民的桥梁 [1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俄罗斯籍教师卡佳在华累计献血超过4800毫升,坚持每半年献血一次并养成跑步习惯以保持良好身体状态 [10]
法国作家、记者马克西姆·维瓦斯:“我愿意为真相发声”(海客话中国·中欧建交5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1 19:05
马克西姆·维瓦斯 兰花奖秘书处供图 《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法语版书封 资料图片 马克西姆·维瓦斯是法国作家、记者,长期致力于向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他曾多次赴西藏和 新疆等地采访,撰写了十余本中国主题图书,包括《无国界记者组织不为人知的一面》《维吾尔族假新 闻的终结》《开眼看中国》等。他创立"伟大的前夜"网站,发布涉华客观报道,为国际社会全面了解中 国、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2016年,马克西姆·维瓦斯被"顶尖记者"网站评为法国最具影响力的记者;2021年获第十五届中华图书 特殊贡献奖,2025年获第二届兰花奖杰出成就奖。 用真相为中国正名 "自从2011年以来,我登上了11本有关中国书籍的封面,这些书的作者来自于世界各地。这也从侧面说 明了我与中国的深厚感情……"站在第二届兰花奖的颁奖台上,须发皆白的马克西姆·维瓦斯神采奕奕。 许多中国人因马克西姆·维瓦斯为新疆棉仗义执言而认识这位法国记者。做过邮递员、写过小说、担任 过法国电信公司高管的维瓦斯,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1世纪初的一次探亲。那时,维瓦斯与妻子一同到中 国探访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在儿子的陪同下,夫妻俩参观了天安门,了解北京胡同文化等。 ...
“我愿意为真相发声”(海客话中国·中欧建交5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1 05:34
《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法语版书封 资料图片 马克西姆·维瓦斯是法国作家、记者,长期致力于向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他曾多次赴西藏和 新疆等地采访,撰写了十余本中国主题图书,包括《无国界记者组织不为人知的一面》《维吾尔族假新 闻的终结》《开眼看中国》等。他创立"伟大的前夜"网站,发布涉华客观报道,为国际社会全面了解中 国、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2016年,马克西姆·维瓦斯被"顶尖记者"网站评为法国最具影响力的记者;2021年获第十五届中华图书 特殊贡献奖,2025年获第二届兰花奖杰出成就奖。 用真相为中国正名 马克西姆·维瓦斯 兰花奖秘书处供图 在新疆的所见所感,维瓦斯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我在街上看到了许多穿着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群众,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穿着民族服饰或时装。我想要与他们攀谈时,大家都友好大方地与我交流。而且维吾 尔族的小朋友既能说维吾尔语又能说普通话,与自己同胞交流的同时也能与其他民族和世界对话。"他 回忆。 这本书让维瓦斯几乎遭到了法国出版界的全面封杀,但他并未因此却步。"在追求真相的路上,难免会 留下一些'战斗的伤痕'。但我相信,那不是耻辱,而是自由与良知的勋章。"他说。 揭露 ...
文旅互动 擘画互利共赢新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7-27 05:36
海洋经济与旅游发展 - 青岛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7.1亿吨全球排名第四自动化技术使货物周转效率提升30% [2] - 青岛海洋集团展示从海水养殖到旅游开发的虚拟产业链突出可持续发展模式 [2] - 希腊比雷埃夫斯市计划2026年建成水下考古博物馆探索"文化+海洋"新模式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推动生态海岛绿色开发 [3] - 中国威海市推行"柔性化开发"烟台市串联艺术美食运动休闲四大业态营造海洋旅游新场景 [3] 城市治理与历史活化 - 青岛老城区改造保留1800处历史建筑引入新业态2023年接待游客近9000万人次 [4] - 青岛通过修缮老建筑发展新业态推动历史城区宜居宜业宜游 [4] - 日本下关市采用多语种导游系统希腊比雷埃夫斯市计划部署交通传感器智能垃圾箱等智慧城市设施 [5][6] 国际友城合作与人文交流 - 青岛已与54个国家95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覆盖全球五大洲 [7] - 青岛与日本下关市在教育文化领域合作与明斯克市共建中欧班列及中白工业园 [7] - 韩国大邱市提议利用啤酒节等文化符号深化与青岛交流尼日利亚拉各斯州寻求绿色经济与数字化合作 [7][8]
新华时评丨守护好文化遗产,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
新华社· 2025-07-25 21:56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 - 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 通过"OPEN"创新范式激活文化遗产的创新创造基因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典型案例包括贾湖骨笛、大运河复兴及《黑神话:悟空》海外传播 [1] - 文化遗产保护被视为民族复兴与文明传承的战略工程 强调古今辉映的文化发展路径 [1] 国际合作与文明互鉴 - 中国通过修复柬埔寨吴哥窟周萨神庙、联合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申遗等行动构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 [2] - 设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 采用契约共践、技术共享等五大模式提升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能力 [2] - 倡导以"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促进跨国文明交流互鉴 [2] 文化遗产的全球价值 - 文化遗产被定义为跨越时空的人类共同价值载体 能突破民族与信仰差异凝聚共识 [2] - 强调文明互鉴对共同进步的推动作用 提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发展观 [2] - 指出保护文化遗产既激活本国文明生机 也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2]
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圆满落幕
南京日报· 2025-07-25 10:27
国际汉学家文学翻译研讨会 - 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来自31个国家的39位汉学家与39位中国作家参与 [2] - 会议包含"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沙龙、"圆桌会议:世界视域中的南京文学"等活动 [2] - 埃及翻译家米拉称赞南京的文学氛围令人震撼 中国作协副主席毕飞宇用三个"最重要"评价南京的丰富性 [2] 南京文学资源与文化交流 - 南京作为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 拥有德基艺术博物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中华门城堡等文化地标 [3] - 埃及汉学家阿齐兹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化重要窗口 南京作为其故乡正探索文化遗产传播 [7] - 捷克汉学家李素计划翻译南京历史小说 突尼斯翻译家哈立德已将南京儿童文学译介到本国 [8] 文学翻译的价值与成果 - 翻译被视作跨越语言文化差异的桥梁 英国翻译家韩斌60年代开始学习中文 现为作家韩东的译者与知己 [5] - 罗马尼亚翻译家白罗米表示研讨会提供了"真实的陪伴感" 缓解了翻译工作的孤独性 [6] - 南京通过连续举办研讨会 推动不同文明深度理解 鲁迅文学奖得主胡弦称其体现城市开放性 [7] 中外文学合作案例 - 法国汉学家苏菲因博士论文结识南京作家韩东 意大利翻译家雪莲对云南生活经历有浓厚兴趣 [4] - 墨西哥汉学家莉娅娜与中国作家林那北因"缘分"重逢 认为文学翻译创造了特殊信任关系 [5] - 匈牙利翻译家克拉拉翻译苏童、余华作品 德国翻译家郝慕天翻译莫言、刘慈欣作品 [2]
共筑文明之桥 同促和平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7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 - 会议在北京举行 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各界人士参与 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 [1] - 设置6场平行分论坛 讨论内容包括建设包容世界 全球发展繁荣 文化传承创新 人民相知相亲 科技创新发展 学术对话 [1] "一带一路"倡议 -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认为其促进共建国家间人文交流 巩固睦邻友好关系 增进友谊与相互理解 [3] - "一带一路"是经济走廊 也是文明之桥 中国通过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打造新的国际运输走廊 构建全新的经济合作模式 [3] - 中方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不搞意识形态对立 不搞地缘政治博弈 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 反对单边制裁 反对经济胁迫 反对"脱钩断链" [2] 柬中合作 - 2024年是"柬中人文交流年" 2025年是"柬中旅游年" 柬中合作用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对话价值 [4] - 柬中友好扶贫示范村给柬埔寨农村带来巨大转变 "柬中友谊图书馆"等"小而美"项目改善当地民众生活 拉近两国人民心灵距离 [4] 科技创新合作 - 多米尼加积极参与中拉科技创新论坛 中拉数字技术抗疫合作论坛等交流活动 通过对话增进了解 深化合作 [6] -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和人工智能 量子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多米尼加期待与中国进一步以科技创新合作促文明互学互鉴 [6] 传统与创新 - 马来西亚传统蜡染工艺通过数字平台获得新生 中国水墨艺术借助沉浸式数字展览重放异彩 证明传统与创新能实现共生共荣 [7] - 真正的创新往往源于对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 使其能与新时代产生共鸣 [7] 教育合作 - 中国宁波工程学院与格林纳达玛丽秀社区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开设中文课程 介绍中国文化及传统理念 深化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与认同 [8] - 格林纳达留学生在感知当代中国发展的同时 也让中国人民更好地认识格林纳达 [8] 全球文明倡议 -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4]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 为尊重文明多样性 弘扬共同价值提供了有益框架 [7]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通过《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 发布多项文明对话主题行动计划 [6]
文化中国行 | 新时代申遗捷报频传的背后
人民日报· 2025-07-20 10:57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成就 -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居世界前列2025年西夏陵申遗成功实现宁夏零突破[3][6] - 保护管理体系完善包括法规规划建设、监测系统开发(2014年上线全球领先)、国际合作深化等维度[5][6] - 40年发展推动中国从遗产大国迈向保护强国监测系统整合数据统计与趋势分析功能支撑科学决策[5][6] 遗产价值挖掘与传播 - 西夏陵申遗注重历史文化内涵挖掘通过文旅融合、公众活动(摄影/征文/LOGO征集)提升参与度[6][7] - 遗产展示阐释功能强化如长城价值认知从"冲突象征"升级为"文化融合"体现理念更新[11] - 通过遗产国际交流构建文明大国形象如北京中轴线"中和"思想、孔庙儒学文化对外输出[13] 科技赋能与系统保护 - 应用古蛋白质组学、干旱地区土遗址加固等领先技术科技手段跨学科合作提升保护水平[10] - 建立预防性防灾体系覆盖103处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遗产需整合气象/地震/消防等多部门资源[12] - 监测系统覆盖大运河等大型遗产协调8省份3200公里河段实现国家主导式管理[14] 可持续发展路径 - 遗产利用分三层次:文化展示(国家主导)、知识转化(都江堰科技/敦煌艺术)、旅游商业(需严格监管)[13] - 西夏陵带动周边居民就业通过旅游业增收实现社区共建共享的经济社会效益[7] - 推动从数量领先转向质量优先探索属地化管理改革与跨学科专家委员会建设[9][11]
以文明互鉴促和平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17 08:08
全球文明倡议 -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 [1] - 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是求同存异、和合共生,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 [1] - 倡议提出两年多来,其理念日益成为全球性共识并转化为实践,彰显了中国方略的强大生命力 [1] 世界经济与文明交流 -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展动能不足、分配失衡问题突出 [2] - 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人为构筑贸易壁垒,阻碍世界经济正常交流与合作 [2] - 各国应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经济政策协调,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2] 文明多样性与发展路径 - 应尊重彼此文明的差异性,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 [2] - 多样的文明是世界的本色,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2] - 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样化是文明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各具特色的现代化路径都值得尊敬 [2] 文明对话与合作机制 - 应加强文明对话而非对抗,坚持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 [3] - 各国应深化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等机制对接,推动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文明交流合作 [3] - 中国积极考虑承办2028年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论坛,将成立全球文明研究院,支持文明古国论坛等机制 [3] 文明互鉴与未来发展 - 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各国应搭建更多载体和平台推进文明交流 [3] - 历史上多元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映照,共同书写了人类社会文明交融的灿烂篇章 [4] - 未来不同文明彼此丰富、交汇交融是主流和大势,应持续唱响交流互鉴的主旋律 [4]
济宁|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落幕后,济宁暑期旅游热度攀升印证文旅引力
大众日报· 2025-07-16 10:39
文旅业态升级 - 曲阜尼山鲁源村景区通过AI机器人"探源者"、数字光影秀、沉浸式游园等新文旅元素,打造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体验项目,提升游客文化自豪感[2] - 景区将论坛青年辩论会话题融入文旅设计,游客可通过NPC或数字交互设备互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2] - 曲阜市推出尼山夜游、明故城夜游及《金声玉振》等文艺演出,孔子博物馆利用AI和AR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临展,强化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体验[3] 区域联动与营销 - 泗水县围绕尼山主题拍摄216条短视频、撰写36篇文稿进行全媒体推广,并举办首届乡旅咖啡节,吸引6000余名游客,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及农产品消费增长[3] - 龙湾湖艺术小镇活动整合10余辆主题咖啡车、20余个文创摊位及湖畔美食区、音乐会等,形成多元化消费场景[3] 文化影响力拓展 - 尼山论坛推动儒家文化从学术研讨向实践转化,如中医药论坛成果渗透基层卫生体系,文化遗产论坛议题转化为学校"非遗"课和博物馆社教活动[4] - 孔子研究院计划加强儒家文化对外传播,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路径",论坛为济宁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