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文脉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校馆弦歌)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文明的守望与传承
中国新闻网· 2025-10-07 20:30
中新网北京10月7日电 题: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文明的守望与传承 中新网记者 曾玥 金秋时节,北京大学鸣鹤园,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静立林间。 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所现代化博物馆和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自1993年起正式对外开放。馆内现有石 器、陶器、铜器、瓷器等13000余件藏品,其中大部分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和见证北京大学 考古百年历程的学术收藏。 循着"北京大学考古100年考古专业70年特展"走进馆内,抬头望去,两侧的展板和老照片回溯了北大考 古的百年峥嵘岁月。 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考古学研究室,中国近代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开拓者马衡担任主任,倡导"用科 学的方法调查、保存、研究中国过去人类之物质遗迹及遗物",并制定考古计划,开展田野工作。 1952年,北京大学成立中国高校第一个考古专业。5年后,北大考古开始独立开展田野考古教学实习, 确立"田野发掘—调查—整理—编写报告"的田野考古教学"北大模式"。 70余载,田野考古训练齐全、教师队伍完备、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北大模式"与时俱进。 目光移至展柜,考古发掘标本、老档案、发掘报告、器物卡片等百余件组展品,标记中国考古学中 的 ...
陕西共青团“中华文脉传三秦”主题活动启动
陕西日报· 2025-10-04 07:24
记者从团省委获悉:近日,团省委印发《陕西共青团"中华文脉传三秦"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在全 省各级团组织中开展相关活动。 活动聚焦七大重点项目。其中,"中华文脉·三秦风物"专题产品,依托团属新媒体平台,以陕西各 地名山、名楼、名川、特色非遗等为重点,推出博物馆研学路线、网红建筑打卡、美食考古路线 等。"书香青春"传统文化专项,通过实施"书香青春"青少年阅读计划、推荐传统文化相关经典书单、制 作"青你读书"新媒体栏目,帮助青年汲取文化精华。"非遗新活力·青春手艺人"寻访活动,建立"非遗青 年传薪者"人才库,邀请青年非遗传承人、青年网络主播等赴青少年非遗传承体验点开展寻访体验、文 艺创作、活态传承、直播宣传等活动。"文化筑梦之旅"文旅研学项目,联合社会资源开展"中华历史 行""革命文化行"等研学项目,组织青少年开展现场教学等活动。"青春中国节"系列品牌围绕传统节日 挖掘文化内涵,开展主题节庆活动,组织青少年参与古曲传唱、手作展示和非遗体验。"三秦文化青春 市集"项目,在文化空间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非遗民俗项目推广体验、民俗表演等活动,设立 青少年文创产品、非遗作品展销专区,促进文旅消费。"青少年文化精品"征集 ...
舞剧《永乐未央》十一假期上演
经济观察报· 2025-09-27 10:05
核心观点 - 舞剧《永乐未央》以山西芮城永乐宫及其20世纪50年代的迁建工程为叙事主线,旨在彰显中华文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1] 作品内容与主题 - 作品在跨越七百余年的时空对话中,串联起“古建、壁画、琉璃、传承”四重美学维度 [1] - 作品融合现代视觉与传统美学,将文物古建化为肢体诗篇,构建“时空同频”的舞台语汇 [1] - 作品主题为“守岁华,共丹青”,聚焦于文化传承 [1] 演出信息 - 演出地点为北京保利剧院 [2] - 演出日期为10月03日至10月05日 [2] - 演出时间为19:30 [2] - 票价为280元起 [2]
焕新的传统服饰之美
人民日报· 2025-06-01 06:02
端午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 - 端午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从汉代至今延绵不绝,包括唐代端午赐衣制度及"艾虎""五毒"等纹样在儿童服饰中的运用 [1] - 端午服饰纹样丰富多彩,采用妆花、刺绣等工艺织绣应景图案,既凸显节令特色又兼顾四时之用 [1] - 端午配饰如五色丝长命缕和造型各异的香包充满生活气息,寓意辟邪护佑健康 [1] 端午服饰现代发展 - 端午服饰艺术审美价值日益受重视,通过"楚风雅集""端午华裳"等活动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 [2] - 传统香囊"麽乜"经非遗传承人创新设计,衍生出耳环麽乜、发簪麽乜等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气息的新形态 [2] - 非遗进校园推动孩子们亲手制作端午配饰,既用于佩戴也作为礼物赠送亲友 [2] 端午文创产品创新 - 故宫博物院推出端午系列香囊产品 [3] - 新式儿童"五毒"衣、艾草挂件、端午主题竹编苔藓画等创新产品受到少年儿童喜爱 [4] - 传统端午文化通过创新产品形式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