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发力

搜索文档
大摩邢自强:为何迟迟不见大规模消费刺激政策?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涉及消费、基建、出口、科技、医药生物等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消费预期与社会保障** - 观点:消费受预期影响,当前社保政策调整力度小未产生积极消费效果,应打破思维定势加大社保投入 [1] - 论据:养老保险上调20元仅60亿人民币,难以刺激消费;OECD国家平均花GDP的25%在社会保障,与中国人均GDP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平均花15 - 20%,中国仅8%,有上升空间 [1][2] - **债务使用与经济循环** - 观点:债务用于社会保障可带动经济摆脱低物价循环,用于无序扩张产能会增加还债风险 [3] - 论据:债务用于夯实社会保障可减少预防性储蓄、释放消费力,使物价回升、负债率下降;用于无序扩张产能会形成坏账,影响还债能力 [3] - **经济发展路径依赖** - 观点:过去20年供给侧发力路径依赖严重,应转向需求端发力 [7] - 论据:过去全球化和城市化加速,供给侧发力的基建和产能扩张能被消化;如今海外环境变化、人口老化,供给侧老路边际回报率降低,易形成坏账;地方政绩考核和财政收入来源与产出绑定,加剧无序竞争 [7][8][9] - **政策发力方向转变** - 观点:应将政策发力方向从供给侧转向需求端,如夯实针对特定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9] - 论据:中央文件有相关论述,去年9月以来有进展但落地节奏受关注,提高社保补贴对消费有积极影响 [9][10] - **全球经济与中国政策空间** - 观点:全球经济受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增速下调,中国有政策空间 [10] - 论据:国际研究机构下调全球经济增速判断,中国出口受关税影响今年可能回落30%,拖累GDP增速近0.9个点,但中国仍有政策调整空间 [10][11] - **中国宏观叙事改善** - 观点:今年中国宏观叙事有改善趋势 [13] - 论据:政策从供给侧转向需求端有进展;中国科技和产业链能力获新认知,在多领域展现优势;美国经济例外论和美元资产一枝独秀论受质疑,资金配置多元化使中国受关注 [13][14][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地方隐性债务70多万亿,中央政府债务30多万亿,理论上还有约100万亿举债空间 [4] - 消费数据:5月份消费总额数据不佳,增速仅三点几 [12] - 社保补贴进展:去年9月以来有进展,今年对农民社保养老补贴进行了上调 [10]
策略聚焦|关税“风暴”后的市场演绎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30 14:35
4月关税"风暴"即将到来 - 中国可能面临最高税率和最广范围的关税影响,但准备较2018年更充分[2][3] - 中国企业已实现多元化全球布局,亚马逊49%畅销卖家为中国卖家,Temu、Shein平台多数卖家来自中国[3] -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6%,美国零售行业垄断性下滑,关税成本转嫁难度增加[3] 二季度国内政策发力方向 - 1-2月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民生支出同比+5.6%占比达46.7%历史高位,基建支出同比-5.6%占比回落至20.2%[5] - 货币政策等待"中美同频"窗口,可能迎来2013年以来第四轮总量型内需刺激政策[5][6] 关税"风暴"落地后市场走势 - 美股修复:56.4%样本公司核心经营指标2024Q4环比改善,但预期2025Q3起将明显下行[8] - A股回暖:港股通公募产品A/H配置比例接近均衡,3月28日当周股票型ETF净流入22.1亿元结束连续8周净流出[9] 核心资产经营表现 - A股"新核心30"2024Q4营收增速13.9%较Q3提升5.5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全A非金融的2.7%[11][12] - 五大核心资产组合中仅宁组合净利润率下行,其余自2024Q2起均已好转[11] 市场资金与产业主题 - A股融资买入额占比从2月21日10.8%降至当前9.0%,接近1月平均水平[14] - 活跃私募仓位连续两周回落至82.5%,二季度催化潜力集中在端侧AI、国产算力和AI应用领域[14] 配置主线建议 - 科技领域:端侧AI+国产算力+军工+锂电+港股创新药[16] - 供给侧:关注铝、钢铁及面板行业出清机会[16] - 消费补短板:线下新零售、酒店及风电零部件等一季报潜在超预期细分环节[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