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

搜索文档
上海与世界|黄菊与上海建设中国式全球城市
新浪财经· 2025-05-01 16:08
上海城市发展战略 - 上海2017-2035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这一理念可追溯至1990年代黄菊主导的上海面向21世纪发展战略研究 [1]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上海要后来居上",中共十四大明确上海要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在此背景下黄菊启动《1996-2010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1] - 1995年《迈向21世纪的上海》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将上海建设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即全球城市),包含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等功能,并强调对标纽约、伦敦等世界标杆同时发展高端制造业 [1] 城市空间架构 - 1990年代构建"申字形"高架路网(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内环线高架),其中成都路高架建设涉及10万居民动迁,形成上海独特的十字高架交通骨架 [4] - 同期规划建设近100公里长、500米宽的环城绿带,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并解决绿色空间短缺问题,现已发展为环城生态公园带 [6] - 2024年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期)作为环城生态公园带新节点开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绿色空间体系 [8] 港口与城市双核发展 - 1995年启动洋山深水港研究,黄菊提出"-15米水深"标准以接卸第五、六代集装箱船,并创新采用"权属不变,利益共享"的跨省合作模式 [8] - 2005年洋山港建成后推动上海成为世界级航运中心,与南汇新城形成港城融合的双核结构,目标建设能级堪比新加坡的长江口海洋城市 [8] - 洋山港-南汇新城与主城区共同构成上海区别于传统全球城市的独特双核空间格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