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援藏
icon
搜索文档
京藏“双师课堂”赋能西藏教育发展
新华社· 2025-08-14 22:05
教育援藏模式创新 - 京藏"双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由北京市第十中学与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共同开展物理课程教学[1] - 教学模式采用两地教师协同授课方式,北京教师负责案例引导,拉萨教师负责基础概念讲解和教具演示[1] - 单节课筹备周期达两周,涉及课前备课、课中协作、课后反思全流程,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理念[1] 教育援藏实施规模 - 第十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覆盖西藏7市(地)21所学校,涉及17个省(市)471名教师参与支援[2] - 项目建立区内外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包含中途轮换制度保障持续支援[2] - 硬件设施投入成效显著,部分西藏学校设施水平已超越北京地区[2] 教育援藏战略转型 - 教育援藏从"输血式"支援升级为"造血式"培养,重点提升本地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素养[1] - 创新形式包括送教下乡、访学交流、线上国学诵读等多元化协作模式[1] - 长期目标为打造可持续的本地化教育体系,推动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自主发展[2]
援藏接力“点亮”藏民新希望 他们接续奋斗擦亮高原小城崭新成色
央视网· 2025-08-09 14:18
援藏工作成果 - 国家能源集团对口支援聂荣县23年,累计投入无偿援藏资金7.4亿元,援建项目315个[19] - 建成92栋"零碳小镇"小洋房,实现从土房子到现代化住宅的转变,改善牧民生活条件[3] - 新建藏医院、塑胶操场、气膜球馆及自治区首家县级科技馆,配备21件互动科普展品[5][11] 新能源与基建发展 - 在保留传统牛粪墙的同时,屋顶安装光伏板,实现能源结构升级[3] - 规划"新能源+文旅服务区"项目,待345国道通车后实施[21] - 气膜球馆为西藏教育系统首创,解决冬季运动场地问题[13] 教育援藏进展 - 聂荣县中学建设历时多年,从硬件设施扩展到师资培养与课程优化[15] - 科技馆VR航天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手抄报作品90%聚焦中国航天主题[7][11] - 教育重心从校舍建设转向本土人才培养,强调拓宽学生眼界[15][21] 援藏工作机制 - 中央实施对口援藏30余年,累计派遣十批次近1.2万名干部人才[23] - 第十一批2156名援藏干部已接替工作,延续"接力棒"模式[23] - 援藏干部实行三年轮换制,工作交接包含具体项目建议与资源对接[19][21]
陕西“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返陕
陕西日报· 2025-08-07 08:01
目前,陕西省已完成第四批"组团式"援藏教师遴选工作,援藏教师即将启程,开展新一轮教育援藏 工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精准滴灌+长效赋能"机制,为西藏教育现代化贡献陕西 教育力量。(记者:郭诗梦) 3年来,这支教育援藏团队在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学校管理优化、教师队 伍建设、教研能力提升、人才全面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结合阿里办学实际,修订完善20余项制度 和办法,提高学校管理效能。通过"党建+青蓝工程"发挥传帮带作用,20名援藏教师先后与当地60余名 教师结为师徒,20余名教师成长为自治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等。建立以校本研修为基础 的教师研修体系,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利用援派学校和西安高新一中等学校教师资源,创新开 展"一课一研"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申报并完成自治区级课题5项、地区级课题近50项。实施全员导师 制,建立学生社团20余个;联系陕西省作家协会捐建"柳青书屋",组织110余名学生赴北京、陕西等地 开展研学和文体交流;推动在陕10所高校在阿里建立大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陕西第三批"组团式"援藏教师完成西藏阿里地区为期3年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