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再发现亿吨级页岩油资源!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17:32
柴达木英雄岭页岩油发现 - 柴达木英雄岭地区发现亿吨级页岩油资源[1] - 页岩油属于"原生源储"的源内非常规油气资源,未经过大规模运移[1] - 中国页岩层系油气资源丰富,是保障能源安全供给的重要战略性领域[1] 柴达木盆地概况 - 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超3000米,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高原含油气盆地[1] - 盆地油田探明储量动用程度高、产量递减压力大,亟需拓展新领域[1] - 2021年起青海油田分公司开展非常规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探索实践[1] 英雄岭页岩油特点 - 属于全球独具特色的"高原山地式"陆相页岩油藏[2] - 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多期强改造和沉积环境高频变化作用影响[2] - 具有咸化湖盆巨厚混源沉积、低有机质丰度烃源岩高效生烃等特点[2] - 与国内外构造相对稳定的海相和陆相页岩油藏有明显差异[2] 勘探开发挑战 - 地下地质与地上地表条件"双复杂"[2] - 地处偏远、社会依托弱,高寒缺氧、干旱缺水[2] - 页岩油勘探开发难度极大[2] 技术突破与进展 - 研究团队针对关键问题开展系统攻关,实现勘探战略突破[2] - 形成配套技术体系[2] - 已完成3个开发先导试验平台的部署实施[2] - 为今后规模增储和效益上产提供科学指导[2]
吉林油田“埋碳”近400万吨 CCUS技术实现海外创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16:26
公司技术成就 - 吉林油田黑46区块通过管道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实现碳埋存 [1] - 利用CCUS技术驱动石油开采 效率比传统水介质高25% 每年可多开采20多万吨石油 [3] - 前4个月埋存二氧化碳14.8万吨 累计总量接近400万吨 相当于植树3400万棵或200余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3] - 建成中国首个全产业链CCUS国家级示范工程 全球21个大型CCUS项目中唯一中国项目 规模亚洲最大 [3] - 建成5个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示范区 年注入能力达80万吨 [4] - 陆相油藏CCUS-EOR技术若全国应用 相当于新开发年产3000万吨级大油田 [4] 基础设施发展 - 新建中国运输距离最长/管径最粗/压力最高/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 总长约400公里 [4] - 新管道建成后年封存二氧化碳量将超过400万吨 [4] 技术突破历程 - 2005年发现长岭气田 二氧化碳含量超20% 需解决伴生气处理难题 [3] - 在国内率先走通二氧化碳捕集输送/集输处理/循环注入全流程 累计申报国家专利30多项 [3] 商业应用拓展 - CCUS技术已在长庆油田/吐哈油田/新疆油田等国内油田广泛应用 [5] - 2022年底获得印尼佳布油田订单 实现中国石油CCUS技术首次走出国门创效 [5] 行业前景 - CCUS是实现全球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 [5] - 中国"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将带动CCUS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5]
石油和化工行业:4月终端需求恢复 景气指数回升
中国化工报· 2025-05-13 10:35
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概况 - 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由4个分指数组成 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橡胶塑料及其他聚合物制品制造业 [1] - 景气指数基于产能利用率 产品盈利能力 产成品库存水平等生产类微观数据和行业效益类数据编制 数据来源于千余家企业定期调研 [1] - 4月行业景气指数环比上升3.97个百分点至100.21 进入正常景气区间(95<X≤105) [2][6][18] 4月分指数表现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景气指数环比大幅上升7.21个百分点至101.53 [2][6] - 橡胶塑料及其他聚合物制品制造业景气指数显著上升5.09个百分点至92.92 但仍处于偏冷区间(90<X≤95) [2][6][18] - 燃料加工业景气指数上升3.68个百分点至103.07 处于偏热区间(105<X≤110) [2][6][18]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景气指数回落1.06个百分点至103.13 [2][6] 需求与库存动态 - 终端需求恢复加速 企业补库增加 存货周转率止跌转升 [2] - 汽车房地产等终端行业表现好转 补库需求增加带动偏下游行业存货周转率提升 [9][10][11] - 采购回升叠加出行需求增加 对成品油需求增长 [2] 价格与利润影响 - 4月国际油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当月均价环比下降明显 [4][10] - 油价低迷传导至下游 下游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行业利润以收缩为主 [11] - 原油加工景气度回暖未传导至上游 原油开采生产指数环比回落 [2][10][13] 贸易摩擦影响 -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至245% 累计税率达145% [12] - 贸易摩擦导致部分石化原材料进口受影响 特别是乙烷丙烷等 国内企业面临供应紧张 [12][14] - 纺织品家电等终端产品对美出口减少 下游对相关原材料需求存在减少预期 [12][14] 国际油价走势 - 4月国际油价先跌后涨 月初因美国关税政策及OPEC+超预期增产消息一度下跌15美元/桶 [15] - 美国暂停对等关税90天后市场情绪缓解 油价回升 [15] - 美国炼厂复工较慢 中国炼厂进入检修高峰期 原油需求偏弱 油价仍面临下跌压力 [15] 行业展望 - 5月假日经济持续向好 终端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带动行业景气指数持续上升 [7][16] - 国际油价走低给石化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 将影响景气指数的修复 [16] - 贸易摩擦持续会影响石化行业景气度的复苏 [12][14]
4月通胀点评:物价整体以稳为主
中银国际· 2025-05-11 21:27
CPI情况 - 4月CPI环比上升0.1%,同比下降0.1%,核心CPI同比增长0.5%,服务价格同比增长0.3%,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3%[2] - 4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高于季节性水平1.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5] - 4月出行服务价格环比回升明显,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0个百分点,国内金饰品价格上涨10.1%,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6个百分点;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8%,其中汽油价格同比下降10.4%,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8个百分点[6] PPI情况 - 4月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7%,其中生产资料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同比下降1.6%,PPIRM同比下降2.7%[2] - 影响4月PPI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和国内部分能源价格季节性下降,10个国际输入性行业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24个百分点,3个国内能源行业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10个百分点[2][20] - 年内PPI同比增速仍有上行趋势,上行时点可能在三季度,未来PPI同比增速或存在内部结构分化[2][21] 物价趋势与风险 - 国内物价整体平稳,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胀将维持斜率偏低的上行趋势,内需决定CPI同比增速中枢,多种因素影响CPI月环比波动性[2][7] - 存在全球通胀二次上行、欧美经济回落速度偏快、国际局势复杂化等风险[2][29]
4月广东CPI环比上涨0.3%,PPI环比降幅收窄
广州日报· 2025-05-11 13:58
CPI数据变化 - 2025年4月广东CPI同比下降0.4%,降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与上月下降0.4%相比涨跌幅差达0.7个百分点 [1] - 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0.1%,较上月下降0.1%实现0.2个百分点涨幅逆转 [2] -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上月降0.9%),其中鲜果、鲜菜、水产品分别上涨2.3%、0.9%、0.6%,合计拉动CPI上涨0.09个百分点 [3] - 非食品价格环比由降转升(上月降0.3%至本月涨0.2%),飞机票、旅行社收费、餐馆餐饮价格分别上涨13.1%、4.3%、1.7% [3] PPI数据变化 - 4月广东PPI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但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1] - 生产资料价格环比降0.4%(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降0.1%(降幅同步收窄0.1个百分点) [5] - 38个工业大类中环比上涨行业占比34.2%(扩大5.3个百分点),石油相关行业受国际油价拖累明显:石油开采业降2.1%,燃料加工业降3.6% [5] 价格波动驱动因素 - CPI环比转正主因节假日出行需求激增及广交会效应,带动交通、餐饮等服务价格上涨 [2][3] - 贵金属波动显著:金饰品价格同比暴涨37.3%,环比涨9.6%,而汽油价格受原油影响同比降10.4% [3][4] - PPI受能源需求季节性减少影响:电力供应业价格降1.1%,煤炭需求减弱叠加新能源发电扩张 [5] - 基建相关行业供需失衡: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同比降5.2%,钢材、水泥等非金属制品业环比降0.2% [5][6] 行业价格分化 - 有色金属相关行业表现强劲:矿采选业同比涨12.5%,冶炼加工业涨2.8% [6] - 文教娱乐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11.1%,金属设备修理业涨5.6%,显示高端制造和服务业需求旺盛 [6] - 化工产业链承压: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同比降5.8%,黑色金属冶炼业降5.5% [6][7]
【招银研究|宏观点评】关税冲击初显——中国物价数据点评(2025年4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5-10 21:19
CPI通胀分析 - 4月CPI通胀同比-0.1%,环比0.1%,持平于前值且高于市场预期(-0.3%),核心CPI稳定形成支撑,能源通胀拖累增大 [1][2] -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降幅收窄1.2pct至0.2%,其中水产品价格由跌转涨(+1.2%),鲜果价格环比上涨2.2%,牛肉价格环比涨幅扩大至3.9% [5] - 能源价格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环比下跌2.0%,同比降幅扩大4.5pct至10.2% [5] - 核心CPI环比上涨0.2%,高于2015年以来同期中枢,服务价格明显回升(飞机票+13.5%、宾馆住宿+4.5%),商品端如交通工具价格降幅收窄 [8] - 前瞻:5月金融政策落地或推动核心CPI回升,但能源价格偏弱仍拖累整体CPI [11] PPI通胀分析 - 4月PPI同比-2.7%,环比-0.4%,弱于2017年同期中枢,主因关税冲击压制能源价格及部分行业出口受阻 [12] - 国际油价下跌拖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跌3.1%,石油煤炭加工业价格环比跌2.6%,纺织业、汽车制造业价格跌幅扩大 [15] - 新动能行业表现韧性,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价格跌幅收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价格由跌转涨 [15] - 前瞻:中美关税不确定性仍存,但金融政策或缓解PPI下行压力,预计二季度PPI中枢-2.5% [20][21] 综合前瞻 - 二季度CPI通胀中枢预计0.2%,全年0.4%;PPI二季度中枢或-2.5%,全年-2.4%,需关注政策落地效果及外贸形势 [21]
4月中国PPI下降 部分工业行业价格向好
环球网· 2025-05-10 17:26
PPI环比和同比变化 - 4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 [1] - 4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1] PPI下降原因 -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导致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下行,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 [1] - 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环比下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2.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0.6% [1] - 部分出口行业价格环比下降: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0.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价格均下降0.2% [1] - 中国部分能源价格季节性下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加工价格环比均下降3.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下降0.3% [1] 价格积极变化 - 促消费等宏观政策加力扩围,高技术产业加快成长,部分行业需求增加 [1] - 促消费和设备更新等政策继续显效,部分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产品需求释放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回升:家用洗衣机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新能源乘用车价格同比降幅均收窄0.2个百分点 [2] - 持续推进贸易多元化带动部分出口行业价格同比上涨或降幅收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系列价格上涨2.7%,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0%,拖拉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纺织服装服饰业价格降幅均较上月收窄 [2]
重磅数据发布!价格领域呈现积极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5-10 17:14
4月CPI与PPI数据表现 - 4月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0.1% [1] - 4月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7%,降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1] - 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稳定 [2] CPI变动驱动因素 -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高于季节性水平1.4个百分点 [6] - 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8%,汽油价格下降10.4%拖累CPI约0.38个百分点 [6] - 国际油价下跌导致成品油价格同比降幅从-6.1%扩大至-11.1% [6] PPI下行原因分析 - 国际大宗商品普跌:布伦特原油和LME铜现货分别下跌6.6%、5.5% [7]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1%,精炼石油产品价格下降2.5% [7] - 煤炭需求进入淡季,开采和加工价格均环比下降3.3% [7] 价格领域的积极变化 - 黑色金属冶炼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1.4和1.0个百分点 [9] - 新能源乘用车价格同比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电工机械专用设备价格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 [9] -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3.0%,飞机制造价格上涨1.3% [9] 出口相关行业价格改善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价格上涨2.7%,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0% [10] - 拖拉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价格降幅分别收窄1.2和0.7个百分点 [10]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4月物价数据和央行货政报告对于价格的分析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5-10 15:39
2025年4月物价数据表现 - 2025年4月CPI同比-0.1%,持平前值;PPI同比-2.7%,低于前值的-2.5% [1] - 按CPI和PPI权重分别60%和40%模拟的平减指数为-1.14%,低于前值的-1.06% [1] - 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模拟平减指数呈现波动趋势,2025年1月收窄至-0.62%,2月扩大至-1.30%,3月和4月分别为-1.06%、-1.14% [7] CPI环比表现及上涨因素 - 4月CPI环比为0.1%,好于2-3月的环比负增 [1] - 牛肉价格环比上涨3.9%,同比降幅缩窄5.9个百分点,2025年3月环比转正为0.5%,4月大幅上行 [8] - 五一假期带动出行相关价格上涨: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3.5%、7.3%、4.5%和3.1%,合计影响CPI环比约0.10个百分点 [1][8] - 黄金价格上涨带动国内金饰品价格环比上涨10.1%,影响CPI环比约0.06个百分点 [1][8] 价格偏弱领域 - 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下行,过去7个月有6个月环比负增长,4月环比为-1.6% [9] - 交通工具价格环比为-0.3%,2025年2-4月环比分别为-0.2%、-0.4%、-0.3%,前4个月累计同比为-4.1% [9] - 酒类价格3月环比涨幅较大(0.6%),4月重回环比零增长,同比降幅扩大 [9] - 中药价格4月环比-0.1%,同比涨幅收窄至0.1%,过去十年年度涨幅均值为3.9%,去年下半年起明显放缓 [9] PPI表现及行业分化 - 4月PPI环比为-0.4%,持平3月降幅 [10] - 输入性价格压力偏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3.1%(前值-4.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2.6%(前值-2.3%) [10] - 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价格环比-1.0%(前值-0.5%),显示钢铁行业仍需去产能 [10] - 基建支撑水泥价格,非金属矿环比零增长(前值-0.4%),同比降幅收窄 [10] - 汽车制造环比-0.5%(前值-0.4%),显示技术迭代和市场竞争带来的价格下行趋势 [10] - 消费好转带动一般日用品价格环比转正至0.2%(前值-0.1%) [10] 未来物价走势展望 - 5-7月PPI基数继续抬高,叠加关税对外需型行业产能利用率压力,PPI同比降幅可能继续扩大 [11] - 4月PMI购进价格指数47.0(前值49.8),产出价格指数44.8(前值47.9),预示名义增长压力可能阶段性上升 [14] - 2024年5-7月PPI同比分别为-1.4%、-0.8%、-0.8%,8月扩大至-1.8%,意味着2025年同期将面临较高基数 [12] 央行对物价问题的观点 - 央行指出物价与货币关系非简单线性外推,货币对物价作用取决于供需对比情况 [14] - 提振物价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畅通供需循环,需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社保等政策协同 [14][15] - 价格调控思路应从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 [15] - 供需比决定价格方向,货币政策扩张在供需比优化条件下才有正向作用 [15] - 优化供需比的五个政策路径:提振消费、稳定地方投资、优化地产供需、引导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15]
4月CPI同比下降0.1%,价格领域呈现积极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5-10 12:58
宏观经济表现 - 4月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0.1% [1] - 4月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1] -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保持稳定 [2] 价格变动驱动因素 -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高于季节性水平1.4个百分点 [4] - 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下降10.4% [4] - 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导致成品油价格同比降幅扩大至-11.1% [4]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2.5% [5]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加工价格环比均下降3.3% [6] 行业价格积极变化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收窄1.4和1.0个百分点 [7] - 家用洗衣机价格同比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新能源乘用车价格同比降幅均收窄0.2个百分点 [7] -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3.0%,飞机制造价格上涨1.3%,微特电机及组件制造价格上涨1.2% [7]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系列价格上涨2.7%,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0% [8] 政策与外部环境影响 - 基建施工稳步推进带动相关行业价格改善 [7] - 促消费和设备更新政策显效,部分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产品需求释放 [7] -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导致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下行 [5] - 新能源发电成本低、替代作用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下降0.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