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边缘AI计算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工业边缘AI计算赛道升温,设备与芯片厂商抢占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7:40
边缘AI计算产品发展现状 - 多家厂商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示工业边缘AI计算产品 包括曙光网络的新一代国产工业边缘AI计算平台和研华科技基于X86/ARM架构、算力覆盖6Tops-2000Tops的产品[1] - 边缘AI计算产品集成人工智能算法 可实现靠近数据源的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 区别于传统边缘计算设备[1] 边缘计算技术演进路径 - 工业数据处理正经历从云计算向边缘计算 再向边缘AI计算的演进过程[1] - 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从集中式云中心迁移至数据源头附近 解决设备联网后的数据存储、显示和处理需求[2] - 分布式架构解决云计算三大痛点:降低传输延迟至毫秒级响应 减少云端依赖和回传成本 降低隐私风险[2] 边缘计算能效优势 - 边缘计算设备体积小集成度高 可嵌入工业设备 节约空间[3] - 通过减少数据传输距离和频率降低能耗 例如一台书本大小的边缘网关即可覆盖整个充电场站的传感器采集和图像识别需求[3] 工业大模型应用趋势 - AI模型在工业领域推动推理需求增长 形成"云边端协同"模式:终端获取数据、边缘实时推理、云上模型训练迭代[4] - 大模型虽推理算力需求高 但凭借预训练知识仅需少量样本即可实现高效训练 开发成本低于小模型[4][5] - 业内采用GPU/ASIC/NPU/FPGA等AI芯片实现边缘部署 例如曙光平台搭载国产GPU加速卡可运行十亿至百亿参数模型 研华产品搭载昇腾Atlas 200I A2加速模块[5] 边缘AI芯片技术挑战 - 低延迟高能效定制芯片需求激增 例如意法半导体STM32N6系列集成NPU 易灵思FPGA支持轻量化AI部署[6] - 边缘设备平均功耗仅5W 难以支撑7nm以下先进制程芯片散热 需探索RISC-V架构与光电芯片融合方案[6] 行业数据预测 - 预计超过75%的数据将在边缘侧产生和处理 受海量终端连接和场景化应用推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