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DRAM价格,一路飙升
半导体芯闻· 2025-08-01 18:30
7月份用于存储卡和U盘的NAND闪存通用产品(128Gb 16Gx8 MLC)平均固定交易价格为3.39美 元,较上月上涨8.67%。 NAND价格自去年9月起连续4个月呈下降趋势,1月份出现反弹(4.57%),并连续7个月上涨。 业内人士解释道,"DDR4在整体销量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产品生命周期末期减产等环境因素影响 了价格。"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 :内容编译自businesskorea 。 7月份存储半导体DRAM和NAND闪存价格大幅上涨,连续第四个月保持上涨趋势。 据市场调查公司DRAMeXchange 8月1日报道,7月份PC DRAM普通产品(DDR4 8Gb 1Gx8)的 平均固定交易价格为3.90美元,较上月上涨50%。继4月至6月分别上涨22.22%、27.27%和23.81% 之后,价格已连续4个月大幅上涨。 D-RAM价格此前曾在去年9月(-17.07%)和11月(-20.59%)出现两位数暴跌,随后四个月保持 稳 定 后 再 度 回 升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本 月 的 平 均 固 定 交 易 价 格 创 下 2021 年 10 月 以 来 的 最 ...
港股异动 | 百融云-W(06608)午后涨超11% 百融云创蝉联“大模型创新应用奖” 机构看好AI+消费金融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4:37
公司股价表现 - 百融云-W(06608)午后涨幅达10 16%,报9 65港元,成交额4808 03万港元 [1] - 股价涨超11%后回落至10 16%涨幅 [1] 行业荣誉与技术创新 - 公司连续两年蝉联"2025AI大模型创新应用奖",本次凭借情感互动机器人获奖 [1] - 作为人工智能代表企业获得行业权威机构联合颁发的奖项 [1] 行业应用前景 - AI在金融领域多场景加速落地:证券投研及投顾、银行信贷营销、保险代理人赋能、小微商户服务、消费金融风控及客服等 [1] - 消费金融行业三大智能化场景(客服/营销/风控)被看好具有快速落地潜力 [1] 机构推荐 -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明确推荐百融云为行业标的 [1]
研报掘金丨华鑫证券:维持世运电路“买入”评级,未来PCB业务成长空间广阔
格隆汇· 2025-08-01 13: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加65.61% [1] - 业绩提升主要源于业务量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单价提升等因素 [1] 技术优势与客户绑定 - 公司在汽车PCB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1] - 深度绑定特斯拉,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1] 行业发展趋势 - 电车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及AI大模型快速发展推动行业需求 [1] - 下一代大模型Grok训练持续开展,xAI对算力需求快速攀升 [1] - Dojo2量产临近,以Dojo为核心的AI算力集群将成为特斯拉FSD系统迭代、Optimus机器人研发及Grok大模型开发的重要基石 [1] 业务前景 - PCB业务在科技大客户加持下成长空间广阔 [1]
港股午评 恒生指数早盘跌0.18% 英诺赛科(02577)飙升30%
金融界· 2025-08-01 13:11
智通财经获悉,港股恒生指数跌0.18%,跌45点,报24727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12%。港股早盘成交 1198亿港元。 七牛智能(02567)涨超8%,七牛智能AI大模型用户量破万,公司换道AI战略迎来新里程碑。 津上机床中国(01651)涨超5%,日本津上中国分部第一季度溢利同比增加38.1%。 石药集团(01093)涨超6%,此前宣布拿下超20亿美元海外BD交易。 英伟达最新800V架构供应商名单,英诺赛科成中国唯一入选芯片商。英诺赛科(02577)涨超30%。 瑞和数智(03680)盈喜后涨超10%,预计上半年净利润最多440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工信部印发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光伏板块走高。凯盛新能(01108)涨超5%;福莱特玻 璃(06865)涨超4%;新特能源(01799)涨2.4%;协鑫科技(03800)涨0.85%。 浪潮数字企业(00596)涨近6%再破顶,预计上半年纯利最多1.9亿元,公司背靠浪潮集团。 乐道L90上市,蔚来-SW(09866)涨超9%。 西锐(02507)涨超4%,股价刷新上市新高,机构称私人航空市场有望迎快速发展。 中通快递-W(02057)涨超9 ...
华兴豪赌
虎嗅APP· 2025-08-01 08:28
核心观点 - 华兴资本在具身智能领域进行了大规模布局,7天内参与了三笔大额融资,总融资额约15亿人民币,占同期具身智能融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4] - 华兴资本从2023年初开始布局具身智能,远早于市场关注该概念的时间点 [13] - 华兴资本将具身智能视为类似移动互联网的重大机遇,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全方位布局 [8] 华兴资本的转型与布局 - 华兴资本从2022年开始经历内部重塑,从互联网并购转向AI和具身智能领域 [6] - 华兴资本CEO王力行形容公司正在经历"二次创业",要求员工具备创业精神而非加入成熟机构的心态 [8] - 华兴资本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由先进制造组负责人李子越主导,团队人数已翻数倍 [8] - 华兴资本建立了FSG共享平台,将项目经验提炼为行业知识供内部学习 [15][20] 具身智能行业现状 - 7月7日到13日,具身智能领域完成7笔超亿元融资,总金额达28亿人民币 [4] - 目前具身智能行业规模约150亿美元,分为10亿美元、3-10亿美元和3亿美元以下三个梯队 [26] - 行业评估标准从早期的技术能力转向包括模型能力、数据解决方案、软硬件协同、商业化能力和资金储备五个维度 [16] - 具身智能被认为与大模型发展路径不同,可能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非快速收敛 [24] 华兴资本的投资策略 - 采用VC的FOMO心态,早期接触并布局具身智能项目 [13] - 2023年最早接触的客户是后来完成5亿元A轮融资的星动纪元 [16] - 投资标准不限定具体商业模式,但要求企业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点 [16] - 华兴资本认为当前具身智能行业渗透率仍低,头部企业融资能力证明其价值而非泡沫 [24] 华兴资本的内部变革 - 2023年起强调敏感度和灵活度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 [18] - 新分析师先进入"分析师池"而非直接进组,以灵活调配资源 [19] - 2017年开始组织架构调整,最终形成行业组与执行组协同的模式 [21] - 华兴资本培养人才注重正直善良、创业精神和业务能力,CEO王力行就是内部培养的典型 [17][18]
华兴豪赌
虎嗅· 2025-08-01 06:56
具身智能融资热潮 - 2023年7月7日至13日,具身智能领域创下7笔单笔超亿元融资,总金额达28亿人民币,形成与大模型类似的吸金效应 [1] - 华兴资本参与其中3笔大额交易(星海图、星动纪元、跨维智能),涉及金额约15亿人民币,占融资总额超50% [1] - 具身智能赛道当前总规模约150亿美元,按估值分为三个梯队:10亿美元以上(第一梯队)、3-10亿美元(第二梯队)、3亿美元以下(第三梯队)[23] 华兴资本战略转型 - 公司从传统互联网并购(如滴滴收购Uber中国)转向AI和具身智能领域,内部称为"二次创业" [4][13] - 2023年起采用VC的FOMO逻辑布局,已参与智谱AI(估值超400亿)、硅基流动、生数科技等12个AI/具身智能项目,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 [8][9] - 先进制造组团队规模翻数倍,专职具身智能研究人员从3人增至6人,每月进行行业复盘会 [10][12] 业务布局方法论 - 评估具身智能企业的五大标准:底层模型能力、数据解决方案、软硬件协同、商业化闭环、资金储备 [12] - 通过FSG共享平台实现知识沉淀,既保护项目保密性又提炼行业普适价值,该平台源于2017年组织架构变革 [18][19] - 采用"分析师池"机制灵活调配资源,应对AI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双赛道需求 [16][17] 行业竞争格局 - 具身智能仍处早期阶段,市场渗透率低,头部企业融资能力显著强于新入局者 [20][21] - 不同于大模型行业的收敛趋势,该领域可能出现百花齐放局面,资金端呈现财务投资人、产业资本、国家队等多元化特征 [21][24] - 头部FA机构重兵投入,单项目学习周期达1-2个月,需完整研读技术论文并与高校背景创业者深度互动 [10][12] 公司管理变革 - CEO王力行提出敏感度与灵活度双核心,要求组织适应21年后一级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 [16] - 人才选拔标准升级:正直善良为底线,叠加创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拒绝"成熟机构"心态 [15] - 内部文化去狼性化,鼓励知识共享,允许员工加入客户团队以构建生态影响力 [13][19]
海伦钢琴“引智”转型:全拓卓戴5.48亿元入主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31 18:21
控制权变更 - 海伦钢琴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转让23.83%股份(6026.06万股),转让价格9.09元/股,总交易对价约5.48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全拓卓戴将成为第一大股东,崔永庆取得公司控制权,原控股股东放弃6%表决权(1517.33万股) [1] - 原实控人陈海伦将提供2亿元借款用于改善公司现金流 [3] 新股东背景 - 全拓卓戴实控人崔永庆为全拓科技创始人,该公司聚焦数据要素流通和AI大模型研发,覆盖27亿台活跃设备、10.35亿活跃人群 [2] - 全拓科技拥有121项软件著作权、6项技术专利,2024年11月完成近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卓戴资本(管理规模50亿元) [2] 战略协同价值 - **技术互补**:全拓科技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优化海伦钢琴智能乐器功能设计,AI技术提升交互体验,精准营销助力线上渠道拓展 [4] - **制造基础**:海伦钢琴拥有码克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能力,多项专利保障产品品质,全国线下销售网络高效触达消费者 [3] - **转型需求**:传统钢琴市场增速放缓,公司需补足AI、大数据、线上渠道等智能化转型短板 [4] 预期协同效应 - **成本优化**:全拓技术可提升供应链效率(当前生产效率已提升50%),降低获客成本及渠道维护费用 [6] - **营收增长**:智能乐器产品线(如智能钢琴、电吹管)及增值服务(在线课程、乐谱订阅)将成为新引擎,B端市场(教育、文旅)有望拓展 [7] - **经营改善**: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下降且净利润亏损,此次整合旨在从根本上改善盈利能力 [7] 行业定位 - 海伦钢琴为中国乐器行业领军企业,品牌认知度高,此次合作是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3][4]
超3400只个股下跌
第一财经· 2025-07-31 12:14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午间收盘报3591 26点 跌0 68% 深成指报11152 77点 跌0 45% 创业板指报2377 84点 涨0 43% [1] - 科创50指数涨0 06%至1059 25点 北证50微涨0 12%至1441 38点 万得全A指数跌0 48%至5616 63点 [2] - 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 个股呈现普跌格局 [2] 板块资金动向 - 辅助生殖 智谱AI 液冷服务器板块表现强势 钢铁 油气 煤炭开采加工板块走弱 [4] - 主力资金净流入计算机 通信 医药生物板块 净流出有色金属 食品饮料 公用事业板块 [5] - 剑桥科技 易点天下 长盈精密分别获主力净流入14 63亿元 12 33亿元 11 54亿元 [6] - 贵州茅台 宁德时代 美的集团遭主力抛售12 81亿元 8 85亿元 7 26亿元 [7] 机构观点 - 房地产行业估值或迎来整体修复 头部房企凭借融资成本优势和区域高市占率可能实现运营改善 [9] - 医疗器械板块受政策支持 创新药械产业政策拐点明确 估值和业绩有望修复 [9] - AI大模型产业链进入Token增长驱动阶段 AI Agent在办公 医疗 金融等垂直场景应用显著丰富 [10] - 服务器算力需求持续增长 厂商重点推广大模型后训练和推理算力服务 [10] - 生成式AI呈现2B领先2C特征 B端商业化进展快于C端消费级产品 [10]
美的想撕掉“家电标签”
36氪· 2025-07-31 10:37
研发投入与战略布局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投入500亿元研发基金,重点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1] - 过去5年研发投入近600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达162亿元,2023年为146亿元,两年合计300亿元 [12][13] - 2024年财报四大战略之首为"科技领先",强调加大对核心、前沿技术的布局和投入 [1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家电主业面临小米及新兴品牌(如石头科技、追觅)冲击,小米已进入冰箱、洗衣机、空调三大件市场 [3] - 国内Top 5扫地机企业(科沃斯、石头、追觅等)均进入机器人赛道,争夺工业制造"明珠" [3][29] - 董事长方洪波提出"战术上重视小米,战略上不害怕小米",并认为家电行业难以诞生伟大科技公司 [4][11] 业务转型与B端发展 - 公司核心方向转向To B业务,目标B端营收占比达50%,但2024年仅占25.67%(1044.96亿元),增速6.87%落后于家电业务9.41% [22] - 通过收购整合产业链(如库卡机器人、威灵电机、科陆电子),形成家电制造上下游技术支撑 [14][23] - 机器人业务收入2024年为287亿元,较2023年310亿元下滑 [22] 技术整合与投资 - 2017年以292亿元收购库卡94.55%股权,布局工业机器人,但面临具身智能赛道后辈竞争 [14][29] - 成立美的资本投资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但2024年后投资频次下降 [24][25] - 后辈企业(如科沃斯、追觅)在电机、算法、材料工艺等领域与公司形成直接竞争 [29] 历史并购与产业链布局 - 1998年起通过并购(如东芝万家乐、云南客车厂)扩展产业链,形成制造与技术双轮驱动 [16][17][21] - 收购标的包括电机制造、机器人、压缩机等企业,部分独立为To B公司 [14][23]
证券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程国慧:持续发挥创投科技创新“引擎”作用
证券时报· 2025-07-31 03:02
7月25日,证券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程国慧在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 进光明科学城活动上发表致辞,深入剖析当前创投行业的发展态势与未来方向。 程国慧回顾,去年第十二届创业投资大会在上海张江举办时,创投行业正经历全流程堵点带来的阵痛。 而如今,市场已逐步走出低谷,呈现显著回暖迹象。募资端,今年上半年机构LP认缴出资额同比大幅 提升50%,终结了2020年以来的连续下滑趋势;投资端,整体投融资规模降幅从去年同期的50%收窄至 5%,显现探底信号;退出端,2025年上半年131家中企在A股、港股和美股上市,其中56%获VC/PE支 持,港股IPO表现亮眼,并购、回购等多元化退出方式日益成熟。 在数据背后,行业生态正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优质项目在创投机构的长期培育下持续涌现, DeepSeek、宇树科技、影石创新等企业的崛起,彰显了中国科技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创投 十七条""国办一号文"等政策密集出台,推动银行、险资、社保等长线资金入场,为行业注入源头活 水。 当前创投行业局部回暖、理性修复的良好态势正在巩固。程国慧认为,创投作为一个发现和创造价值的 行业,从来不是简单的资本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