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反应堆热障涂层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前瞻】2025-2030年中国自学习边缘计算智控器行业发展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5-30 19:26
中国可控核聚变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技术门槛高,参与企业较少,当前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商业化不足 [1] - 科研主体为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机构 [1] - 中国核建掌握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建造技术,中国核电牵头组建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并投资10亿元入股中国聚变能源公司 [1] - 西部超导、永鼎股份、联创光电、上海电气等企业布局关键器件,能量奇点、瀚海聚能、星环聚能等民企参与技术研发 [1] 中国可控核聚变市场区域分布 - 截至2025年3月25日,全国存续/在业的可控核聚变相关机构共170家 [3] - 安徽省以24家相关机构数量居首,广东省19家次之,北京市17家第三,上海、四川和江苏分别有13、13和12家 [3] - 产业分布集中在科研资源丰富、配套产业完备的区域 [3]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及上市公司布局 - 核心技术攻关由中科院和核西南物理研究所主导,研发机构通过招投标采购超导磁体、偏滤器、第一壁等设备 [4] - 上游原材料涉及稀有金属、抗辐射材料、超导材料等,东方钽业、永鼎股份提供超导材料,天力复合、中钨高新供应器壁材料 [4] - 代表性上市公司共47家,分布在15个省份,江苏省以8家最多(如永鼎股份),四川和陕西分别有7家和6家 [6] 上市公司产品及业务 - 东方钽业:研发超导铌材,用于高温超导带材 [6] - 天力复合:生产核聚变反应堆热障涂层 [6] - 西部材料:开发等离子体材料制备技术 [6] - 宝钛股份:供应核级锆材,已供货ITER项目 [6] - 永鼎股份:提供超导磁体,参与ITER项目 [6] 产业区域集群 - 形成以合肥、上海为核心的江浙沪徽产业圈,以及以成都、西安为核心的装备产业圈 [7] - 区域集群与EAST装置(合肥)、CRAFT园区(合肥)、HL-2A/HL-2M装置(四川)等重大设施密切相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