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深潜器

搜索文档
记者手记:一场中欧科学家关于创新的“双向奔赴”
新华社· 2025-07-25 23:24
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启动仪式,来自18个国家的130多位青年科学家参与[1] - 西班牙博士后蒙特洛选择在中国科学院开展研究,认为中国科研机会更大,并引用《自然》杂志特刊强调中国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视[1] - 蒙特洛因2019年首次访华后申请中国科学院奖学金并被录取,放弃其他国家大学机会[1] 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 -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强调国际合作可减少文化、历史和政治偏见,并以自身30年前欧洲求学经历印证"地球村"理念[2] - 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市场和文明,需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应对技术鸿沟、数字鸿沟等挑战,坚持"科学无国界"原则[2] - 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EAST、FAST、同步辐射装置等成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吸引全球学者[2] 科研人才发展 - 蒙特洛计划长期留华从事研究,目标成为教授,体现中国科研环境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2] - 中方启动交流计划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该计划为中欧科技合作指明方向[1]
深市公司探“赢” 逐浪科技星辰 | 深市公司锚定深海科技前沿 以创新引擎书写“蓝色答卷”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0 20:46
政策导向与产业规划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并推动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1] - 广东省将于7月1日起实施《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提出以龙头企业引领海洋产业链发展并构建国际竞争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 - 国家战略层面锚定"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目标,地方配套出台专项规划推动深海科技与蓝色经济发展热潮[2] 企业实践与技术突破 - 杰瑞股份成立山东杰瑞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聚焦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三大领域,其ROV释放回收系统获10余项发明专利并打破国际技术壁垒[3] - 海兰信通过并购海南海兰寰宇掌握小目标雷达信号处理、大规模雷达组网及AI模型应用等核心技术,持续升级船载感知与船岸通信系统[3] - 中集集团探索海上制氢等绿色清洁能源技术,但承认技术成熟度与经济性仍处发展阶段[4] 行业挑战与创新应对 - 深海领域面临复杂海洋环境、国外技术垄断及高研发投入等挑战,海兰信指出技术攻关难度高、研发周期长及供应链不确定性等问题[5] - 深市企业通过强化研发投入与跨领域合作破局,海兰信计划巩固"海洋科技+绿色算力"领先地位,中集集团则聚焦高端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5] 产业生态与科技应用 - 深海经济涵盖资源开采、流通与消费全链条,既是国家经济增长蓝色引擎,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重要动能[2] - 当前深海科技应用包括载人深潜器、海底数据中心、跨洋海缆及深海油气平台等,深市上市公司正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