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收益增加40%至176,944千港元[1] - 毛利增加56%至68,995千港元[1] - 除所得税前亏损减少37%至21,354千港元[1] - 年内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15%至20,158千港元[1]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减少15%至-1.03港仙[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增加净额为3,723千港元,主要由于行政开支增加3,612千港元及融资成本增加111千港元[24]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产生亏损20,398,000港元,流动负债净额为2,740,000港元[29]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外部收益总额为176,944,000港元,较2023年的126,362,000港元有所增长[3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分部除税前亏损为11,026,000港元,较2023年的14,751,000港元有所减少[3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可报告分部资产为460,872,000港元,较2023年的496,505,000港元有所减少[3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可报告分部负债为168,309,000港元,较2023年的184,345,000港元有所减少[3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添置非流动资产为4,399,000港元,较2023年的19,101,000港元有所减少[3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除税前亏损为21,354,000港元,较2023年的33,904,000港元有所减少[37] - 公司总收益从2023年的126,362千港元增加到2024年的176,944千港元[39] - 香港地区收益从2023年的125,501千港元增加到2024年的175,334千港元[38] - 主要客户A、B、C、D的收益分别为33,036千港元、32,990千港元、27,333千港元和20,578千港元[38] - 香港酒店业务收益从2023年的44,702千港元增加到2024年的74,443千港元[39] - 建材贸易及建筑服务收益从2023年的81,660千港元增加到2024年的102,501千港元[39] - 合约资产从2023年的660千港元增加到2024年的11,213千港元[40] - 合约负债从2023年的5,980千港元减少到2024年的6,257千港元[40] - 未达成履约责任从2023年的92,000千港元减少到2024年的64,900千港元[42] - 融资成本从2023年的2,878千港元增加到2024年的8,227千港元[4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从2023年的23,765千港元减少到2024年的20,158千港元[4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约为176,9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89] - 酒店营运产生的分部收益约为74,4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7%[89] - 建材贸易及装修建筑营运的分部收益约为102,500,000港元[8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约为69,000,000港元,毛利率为39.0%[89] - 公司于本年度之除所得税后亏损约为20,400,000港元,亏损减少14.6%[92]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产生年度亏损20,398,000港元[114]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已产生流动负债净额2,740,000港元[114] 资产与负债 - 非流动资产减少至462,331千港元[3] - 流动资产减少至92,896千港元[3] - 流动负债减少至95,636千港元[3] - 资产净值减少至378,813千港元[4] - 权益总额减少至378,813千港元[4]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的资产净值约为378,8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3]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的综合资产总值为555,227,000港元,较2023年的602,356,000港元有所减少[37]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的借贷总额约为128,600,000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42,600,000港元[93]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3年3月31日的35.9%降至2024年3月31日的33.9%[94] - 净资产负债比率从2023年3月31日的23.3%降至2024年3月31日的22.7%[94] - 2024年3月31日,银行贷款中约108,000,000港元在一年内或按要求到期,约10,000,000港元将在一年后到期[94] - 2024年3月31日,权益总额约为378,800,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99,200,000港元减少[94]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为382,200,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402,300,000港元减少[94] - 2024年3月31日,账面净值约440,000,000港元的酒店物业及商用物业已就112,000,000港元的银行借贷予以抵押[99]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已就向附属公司授出的银行融资向一家银行提供总额约145,700,000港元的金融担保,较2023年的224,500,000港元减少[100] - 2024年3月31日,该等附属公司已动用约78,094,000港元,较2023年的113,406,000港元减少[100]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并无用于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之已订约但尚未拨备之承[102] 业务运营 - 公司计划继续提高来自旅行社的酒店收入比重,并扩大建築服务以及建材及傢俱貿易业务[30] - 公司面临房地产市场需求放缓和经营成本上涨的挑战[85] - 酒店业务包括经营香港新界青衣一间设有800个客房的酒店[72] - 2023年访港游客总数为34,000,000人,其中17,159,000人为过夜旅客[73] - 酒店平均入住率由2022年的66%飙升至82.5%[73] - 2023年总客运量(按客运收益公里数计)较2022年上升36.9%,达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94.1%[73] - 2023年国际客运量较2022年上升41.6%,达到2019年水平的88.6%[73] - 2023年国内客运量较上一年上升30.4%,相比2019年全年水平上升3.9%[73] - 2023年客流量为2019年水平的90%以上[74] - 2024年5月27日起,“个人游”计划扩展至中国大陆8个城市,使“个人游”计划扩大至59个城市[75] - 新增的8个城市均为省会城市,人口合共超过33,000,000人,具有庞大消费能力[75] - 2023至2024年度潜在私人房屋土地供应总量估计可提供约20,550个单位[76] - 永伦800酒店年度平均入住率维持约98%[78] - 2024年3月31日,员工总数为157名,较2023年的134名增加[98] 会计政策与法规 - 公司预计未来应用上述修订不会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18] - 取消强积金与长服金对冲机制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生效[19] - 集团已追溯实施香港会计师公会就长服金责任发布的指引,以便就对冲机制及取消机制的影响提供更可靠及更相关的资料[20] - 集团将已归属于员工并可用作抵销员工长服金福利的雇主强积金供款所产生的累算权益视为员工对长服金的视作供款[21] - 由于取消机制,该等供款不再被视为“仅与员工在该段期间的服务挂钩”,因此不再适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9号第93(b)段中的可行权宜方法[22] - 集团已确认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在损益中就服务成本、利息开支及精算假设变化带来的重新计量影响确认累积追趕调整[22] - 该会计政策变动对期初结余并无重大影响,因此并未对2023年4月1日之保留溢利期初结余作出调整[23] 财务状况与风险 - 公司财务状况存在重大不明朗因素,可能对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114] - 公司核数师已核对初步公布中的财务数据与草拟综合财务报表一致[115] - 公司业绩公布和年报将登载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和本公司网站[116] 其他财务数据 - 商用物業公平值根據每平方呎42,836港元至49,478港元釐定[52] - 貿易應收款項從41,789千港元減少至26,887千港元[53] - 減值虧損撥備從5,031千港元減少至4,539千港元[53] - 應收保留金淨額從2,082千港元增加至6,373千港元[53] - 按金、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從15,977千港元減少至6,016千港元[53] - 合約資產從660千港元增加至11,737千港元[58] - 減值虧損撥備從0千港元增加至524千港元[58] - 貿易應付款項從12,944千港元減少至8,834千港元[60] - 應計費用從9,614千港元減少至5,271千港元[60] - 已收按金從6,110千港元增加至7,985千港元[60] - 2024年3月31日,银行贷款总额为118,035千港元,其中流动部分为45,035千港元,非流动部分为73,000千港元[64] - 公司从多家银行取得的银行融资总额为225,000,000港元,其中107,000,000港元尚未动用[30]
茂盛控股(00022) - 2024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