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服务网络情况 - 公司服务超350万名客户,在香港约有290个服务网点,在内地近20个主要城市设有网点[3] 数码渠道交易情况 - 透过e - Banking及数码渠道进行之交易宗数按年增长124% [6] - 个人网上银行新登记客户人数按年增加40%,流动理财服务应用程式登入次数增加73%,网上银行及数码渠道总交易宗数增加124%[30] - 香港个人网上银行服务新登记数目增加40%,流动理财服务应用程式登入次数飙升73%,网上银行及数码渠道交易总宗数按年增加124%[59] 公司社会责任情况 - 公司捐出1000万港元支援基层家庭孩子停课期间在家学习[6] 线上活动互动情况 - Instagram专页举办的网上模拟考试吸引超300000人次互动[6] 财务关键指标年度对比(2020 vs 2019) - 2020年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之营业收入净额为360.68亿港元,较2019年的435.14亿港元下降17% [7] - 2020年营业溢利为201.25亿港元,较2019年的286.10亿港元下降30% [7] - 2020年本行股东应得之溢利为166.87亿港元,较2019年的248.40亿港元下降33% [7] - 2020年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9.6%,2019年为15.2% [7] - 2020年股东权益为1831亿港元,较2019年的1788.10亿港元增长2% [8] - 2020年总资本比率为20.0%,较2019年的20.8%有所下降[8] - 2020年股东应得溢利下跌33%,为166.87亿港元[16] - 2020年每股盈利为8.36港元,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为9.6%,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0%[16] - 2020年公司总负债为15766亿港元,总资产为17598亿港元[10] - 2020年公司普通股权益一级资本比率为16.8%,一级资本比率为18.5%,总资本比率为20.0%[11] - 2020年股东应得溢利按年下跌33%,为港币166.87亿元[21] - 营业收入净额下跌20%,为港币333.30亿元[24] - 净利息收入减少17%,为港币269.06亿元;赚取利息的平均资产上升6%;净利息收益率按年减少47个基点或21.4%,由2.20%降至1.73%[24] - 非利息收入下跌19%,为港币91.62亿元;证券经纪及相关业务收入显著上升58%[24] - 净交易收入及指定以公允价值计入收益表的金融工具收入净额共上升18%[24] - 来自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保险业务资产与负债收入净额减少港币7.66亿元,为港币8.23亿元[24] - 保费收入净额下跌2%[24] - 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增加港币9.01亿元,为港币27.38亿元;2020年12月底,总减值贷款对总客户贷款比率为0.60%[25] - 营业溢利下跌30%,为港币201.25亿元;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的营业溢利下跌25%,为港币228.63亿元[25] - 投资物业重估录得港币6.36亿元净亏损,2019年有港币3500万元净增值[26] - 除税前溢利下跌33%,为港币194.14亿元;股东应得溢利下跌33%,为港币166.87亿元[26] - 2020年总营业收入为港币543.22亿元,2019年为港币633.41亿元;2020年本行股东应得溢利为港币166.87亿元,2019年为港币248.40亿元[41] - 净利息收入减少53.49亿港元,即17%,为269.06亿港元,净利息收益率减少47个基点至1.73%,净息差下跌40个基点至1.59%[42] - 赚取利息之平均资产增加860亿港元,即6%,为15,530亿港元[42] - 净服务费用收入减少8600万港元,即1%,为63.67亿港元,零售投资基金收入减少14%,信用卡服务费收入减少22%,账户服务费收入减少17%,保险、贸易融资及汇款服务费收入分别下跌7%、18%及42%,信贷融通服务费收入减少11%,证券经纪及相关服务费收入大幅上升58%[44] - 以公允价值计入收益表之金融工具收入净额减少3.82亿港元,即10%,为33.20亿港元[45] - 净交易收入及指定以公允价值计入收益表之金融工具收入净额合共增加3.80亿港元,即18%,为25.03亿港元[45] - 以公允价值计入收益表之保险业务资产及负债收入净额减少7.66亿港元,即48%,为8.23亿港元[45] - 来自保险业务之收入减少19.83亿港元,即32%,为42.75亿港元,人寿保险业务净利息收入及服务费收入增加7%,投资回报减少9.80亿港元,即58%,为7.24亿港元,保费收入净额减少2%,已付保险索偿及利益净额及保单持有人负债变动减少8%,长期保险业务之有效保单现值变动减少54%,非人寿保险收入减少7%[48][49] - 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增加9.01亿港元,即49%,为27.38亿港元[49] - 2020年同业及客户贷款等项目总计27.38亿港元,2019年为18.37亿港元[50] - 总减值贷款较2019年底增加36.51亿港元,即176%,为57.24亿港元[52] - 2020年12月31日,预期信贷损失对总客户贷款比率为0.55%,2019年为0.37%;总减值贷款对总客户贷款比率为0.60%,2019年为0.22%[53] - 营业支出增加1.48亿港元,即1%,为132.05亿港元[53] - 人事费用下降2%,折旧增加6%,无形资产摊销增加81%,业务及行政支出增加1%[53][54] - 成本效益比率增加6.6个百分点至36.6%[54] - 2020年物业重估净亏损6.36亿港元,2019年净增值3500万港元;应占联营公司亏损7500万港元,2019年溢利1.68亿港元[55] - 2020年12月31日全职员工总数9628人,2019年为10390人[55] - 2020年除税前溢利194.14亿港元,2019年为288.13亿港元[59] - 集团总资产较2019年底增加830亿港元,即5%,达17600亿港元[65] - 库存现金及中央银行之结存减少20亿港元,即14%,为110亿港元[65] - 持作交易用途的资产减少100亿港元,即22%,为370亿港元[65] - 香港使用的贷款增加1%,个人贷款增加4%,贸易融资贷款减少20% [65] - 金融投资增加930亿港元,即20%,为5550亿港元[65] - 客户存款较2019年底增加540亿港元,即4%,为13040亿港元[67] - 2020年12月31日贷款对存款比率为72.4%,2019年12月31日为75.4% [67] - 股东权益较2019年底增加40亿港元,即2%,为1830亿港元[68] - 保留溢利增加40亿港元,即3%,行址重估储备减少20亿港元,即10% [68] - 金融资产以公平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储备增加10亿港元,即38% [68]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普通股权益一级资本比率为16.8%,2019年12月31日为16.9%,流动性覆盖比率为230.4% [89] 财务关键指标多年趋势(2016 - 2020) - 2016 - 2020年营业溢利分别为190亿、235亿、279亿、286亿、201亿港元[9] - 2016 - 2020年本行股东应得之溢利分别为162亿、200亿、242亿、248亿、167亿港元[9] - 2016 - 2020年每股盈利分别为8.30、10.30、12.48、12.77、8.36港元[11] - 2016 - 2020年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12.1%、14.2%、16.0%、15.2%、9.6%[11] - 2016 - 2020年除税后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分别为1.2%、1.4%、1.6%、1.5%、1.0%[11] 股息派发情况 - 董事会宣布2020年派发第四次中期股息每股2.80港元,全年每股派息合共5.50港元[16] 预期信贷损失情况 - 2020年预期信贷损失增加49%,为港币27.38亿元,下半年预期信贷损失提拨较上半年减少44%[20] - 与2019年相比,第1及第2阶段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录得5.94亿港元净减幅,第3阶段增加14.95亿港元[51] - 预期信贷损失提拨减少7.82亿港元,即44%,第1及第2阶段未减值信贷风险的减值提拨减少,第3阶段已减值信贷风险的减值提拨增加4.82亿港元[58] 证券市场相关收入情况 - 2020年证券市场相关收入较上半年增长61%[20] 数码创新服务情况 - 2020年推出约475项数码创新服务及功能提升,为2019年推出数目3倍以上[22] - 2020年推出约350项新数码服务方案及服务增值,优越及优进理财客户数目按年增长15%,投资服务总收入上升19%[31] 指数相关情况 - 恒生科技指数自2020年7月推出后,受本地及国际市场欢迎[22] - 2020年恒生指数公司拓展产品类别并新增21只指数,7月推出恒生科技指数,12月恒生指数成份股数目增加至52只,9月推出「ESG服务」网页[38] - 2020年底,全球共88只与恒生指数系列挂钩之交易所买卖产品,于17个不同证券交易所上市,各项被动式追踪恒生指数系列产品所管理之资产总值约为380亿美元[39] - 2020年,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的期货及期权合约之交易总数超过1.17亿张[39] - 截至2020年底,恒生指数公司共编算超过1,000项指数,包括164项实时指数[39] 管理层变动情况 - 董事长钱果丰服务恒生13载后,将于5月股东周年常会完结后退任[19] - 利蕴莲女士自2014年5月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将继任董事长[19] - 钱果丰董事长将退休,利蕴莲女士将接任恒生董事长[28] 业绩影响因素情况 - 2020年上半年业绩受低息环境、市场波动、预期信贷损失、物业重估净亏损四大因素负面影响[20] 分行服务概念情况 - 2020年11月马鞍山新港城中心分行引入“未来分行”服务概念[22] 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数据 - 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的营业收入净额按年减少18%,为196.63亿港元,营业溢利下跌31%,为105.46亿港元,除税前溢利下跌32%,为104.70亿港元[30] - 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存款上升7%,贷款上升3%,净利息收入下跌17%,为147.33亿港元,非利息收入下跌22%,为49.30亿港元,财富管理业务收入按年下跌15%[30] - 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的营业收入净额较2019年减少18%,为196.63亿港元,营业溢利减少31%,为105.46亿港元,除税前溢利减少32%,为104.70亿港元[59] - 与2019年底比较,存款结余增加7%,贷款结余增加3%,净利息收入下跌17%,为147.33亿港元,非利息收入下跌22%,为49.30亿港元[59] - 总投资服务收入按年增长19%,保险收入下跌32%,数码业务保单数目增加89%,新做保单保费增加59%[60] - 香港按揭贷款结余增加5%,新造按揭业务位居香港市场三甲[61] - 2020年网上餐饮交易增长三倍,电子商务交易(旅游除外)按年增加31%[61] - 2020年优越及优进理财客户数目按年增长15%[61] 商业银行业务数据 - 商业银行业务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的营业收入净额按年下跌21%,为103亿港元,营业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均下跌42%,为51.01亿港元[32] - 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下跌20%,为83.07亿港元,存款增长5%,贷款下跌2%,非利息收入下跌23%,为19.93亿港元,投资服务收入增加14%[33] - 商业银行业务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的营业收入净额按年减少21%,为103亿港元;营业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均减少42%,为51.01亿港元[61] - 净利息收入下跌20%,为83.07亿港元;非利息收入下降23%,为19.93亿港元;投资服务收入有14%增长[61] 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数据 - 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的营业收入净额按年减少2%,为61.46亿港元,营业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均与前一年相若,为49.79亿港元[34] - 环球资本市场业务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