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盛禾生物(02898) - 2024 - 中期业绩
02898盛禾生物(02898)2024-08-30 18:3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其他收入为1782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6024千元下降约70.42%[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3872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5千元大幅增长[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研发开支为3770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4610千元增长约53.22%[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行政开支为1527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3130千元下降约53.89%[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期内亏损为3607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61489千元下降约41.33%[3][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1.251亿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4.939亿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每股亏损为0.34元,较2023年同期的0.67元有所收窄[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72919千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63309千元增长约15.1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514467千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227141千元增长约126.59%[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548023千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 - 104109千元实现扭亏为盈[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政府补助为38千元,金融机构利息收入为1,744千元,其他收入总计1,782千元;2023年同期政府补助为6,000千元,金融机构利息收入为24千元,其他收入总计6,024千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金融资产的已变现收益为1,022千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变动收益为34,782千元,外汇收益净额为2,880千元,其他为36千元,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总计38,720千元;2023年同期为15千元[12] - 公司于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均无所得税开支[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36,077千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5,520千股;2023年同期亏损为61,489千元,加权平均数为91,746千股[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非即期为3,460千元,即期为18,658千元,总计22,118千元;2023年12月31日非即期为2,500千元,即期为16,256千元,总计18,756千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研发成本应付款项0至90天为0千元,90天以上为1,165千元,总计1,165千元;2023年12月31日0至90天为140千元,90天以上为1,165千元,总计1,305千元[16] - 公司其他收入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人民币600万元减少约70.4%至报告期约人民币18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减少[45] - 报告期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约为人民币3870万元及约人民币2000元[46] - 公司研发费用由2023年上半年约人民币2460万元增加至本报告期约3770万元,主要因研发人员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增加[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政府补助为人民币3.8万元,金融机构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74.4万元,总计人民币178.2万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600万元、人民币2.4万元,总计人民币602.4万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合约研究开支为人民币455.9万元,员工成本为人民币761.4万元等,总计人民币3770.8万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856.9万元、人民币755.6万元等,总计人民币2461万元[48] - 报告期和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分别约为1530万元和3310万元,报告期内减少因股份薪酬减少[49] - 报告期和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成本分别约为60万元和20万元,报告期内增加因银行借款及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增加[50] - 报告期和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上市开支分别约为2300万元和960万元,报告期和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均为零[51] - 期内亏损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6150万元减至报告期约3600万元[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4.939亿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1.251亿元增加约294.9%[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约3480万元,包括计息银行借款约2300万元,银行借款年利率3.45% - 3.80%[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债务总计分别为2979.5万元和3.80884亿元[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降至约6.7%,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为135.8%[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本承担为2550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1860万元[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集团均无质押或押记任何资产[60] - 报告期内公司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28.5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37.6百万元[6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专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制剂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拥有IAH0968、IAP0971及IAE0972三种核心产品[17] - IAH0968已启动针对胆管癌及结直肠癌的II期临床试验,IAP0971及IAE0972已完成针对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17] - 核心产品IAH0968是100%去除岩藻糖的临床阶段抗HER2抗体,可增强ADCC活性[18][20] - I期临床试验中,IAH0968在10mg/kg剂量下仅出现一例DLT,未达MTD[20] - 既往接受多种前线疗法失败的转移性CRC和BTC患者中,IAH0968的ORR为40%,DCR为80%[20] - 2020年10月公司取得IAH0968的I期及II期临床试验的IND批准[21] - 2021年8月开始IAH0968的I期临床试验,2023年3月完成[21] - 2022年9月取得IAH0968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相关疾病的IND批准[21] - 2023年5月完成IIa期试验的首例CRC患者给药,8月完成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BTC患者给药[21] - 2024年1月进入CRC的IIb/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CRC的IIb期试验[21]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BTC的II期临床试验[21] - 核心产品IAP0971是自主研发的双基团抗程序性死亡 - 1抗体 - IL - 15/IL - 15Rα异源二聚体双T细胞及NK细胞激动剂[22] - IAP0971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安全性高达200μg/kg,无剂量限制性毒性及最大耐受剂量,4例患者接受两周期治疗后病情稳定[23] - 公司于2022年6月开始IAP0971的I期临床试验,2023年7月完成,计划2024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启动II期临床试验[24] - IAE0972的I期临床试验招募14名晚期实体瘤患者,完成多个剂量递增,仅1例3级不良事件,无剂量限制性毒性及最大耐受剂量,2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除IBC0966外公司拥有其他产品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利,IBC0966拥有大中华区独家权利及部分海外权利[26] - IBB0979于2022年10月和11月获FDA及国家药监局I期及II期临床试验批准,I期试验正在进行,2023年7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I期试验[26] - IBC0966于2021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IND批准,2023年12月完成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进入II期临床试验[27] - IBD0333于2023年6月及7月分别获FDA及国家药监局IND批准,2024年3月启动I期临床研究,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I期研究[28] - IAN0982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向国家药监局及FDA提交IND申请[28] - ISH0988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向国家药监局及FDA提交IND申请[28] - ISH0613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向国家药监局及FDA提交IND申请[29] - 2024年Q4有产品完成IIb期、I期,提交IND申请[30] - 2025年Q3有产品完成II期、I期[30] - 2024年Q3有产品进入II期、I期[30] - 2026年1H有产品完成II期[30] - 2025年Q2有产品进入II期、提交IND申请[30] - AICTM平台细胞系能达到4g/L的表达水平及86%的一步亲和层析纯度[37] - AEATM平台改造的CHO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岩藻糖含量为0%,Fc区与FcγRIIIa结合亲和力高达正常情况的100倍[38] - 公司基于AICTM平台开发出临床阶段候选药物IAP0971、IAE0972及IBB0979,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ISH0988及ISH0613[36] - 公司基于AEATM平台开发出候选药物IAH0968[35] - 公司基于AIMTM平台开发出候选药物IAN0982[35] - AICTM平台是综合性研究引擎,包括完整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及细胞因子库等[36] - AICTM平台核心能力包括基于作用机制的抗体细胞因子选择等[36] - AEATM平台是经生物工程改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FUT8片段被敲除[38] - AIMTM平台专注于结合先天免疫系统设计癌症免疫治疗多功能生物产品[39]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全面整合的生物治疗平台涵盖生物药物开发关键功能[40] - 公司现有四条在产原液生产线,总产能达1600升,已完成5000升生物反应器产能生产线安装及资质认证[42] - 公司已成功完成30多批抗体细胞因子等的生产,满足临床前研究等需求[42] - 公司计划专注抗体细胞因子开发,推进精选管线产品,扩大生产设施,寻求国际合作,选拔与留聘顶尖人才[43] - 2019年10月公司就IBC0966的技术转让等与宜明昂科订立合作协议,宜明昂科转让相关权利、专利及技术数据等[41] - IBC0966相关发明专利(专利号:CN111278865B)于2018年10月24日提交申请,2038年10月24日到期,宜明昂科已转让给公司并完成行政登记[41] 股息与分红相关 - 中期期间内无派付、宣派或拟派任何股息,公司董事决定就本中期期间不派付任何股息[14]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报告期间的中期股息[70] 公司运营与管理相关 - 购买集团材料及服务的平均信贷期通常在10至60天之间[16]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91.6百万港元,预计2026年前悉数动用[6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用于IAH0968、IAP0971、IAE0972临床试验的分配分别为110.4百万港元(28.2%)、140.1百万港元(35.8%)、141.1百万港元(36.0%)[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124名员工[64] - 公司自上市日期起至2024年6月30日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适用守则条文[65] - 公司董事自上市日期起至2024年6月30日已遵守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66]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自上市日期起至2024年6月30日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任何上市证券[67]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向荣先生担任主席[68] - 审核委员会已与公司管理层审阅报告期间的中期业绩并无异议[69] - 公司于2021年5月14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于2024年5月24日在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为2898[71] - 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为0.0005美元[72] - 公告日期为2024年8月30日[72] - 执行董事为张峰先生、殷刘松博士、姜晓玲女士[72] - 非执行董事为范融奎先生[72]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向荣先生、冯岚女士及史录文先生[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