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230.378亿元,较2023年的255.496亿元减少9.8%[3][6]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2.109亿元,较2023年的6.438亿元减少67.2%[3][8]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30元,2023年为0.092元[3][8] - 2024年建议每股末期股息为0.01港元,2023年为0.006港元[3]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719.631亿元,较2023年的727.922亿元减少1.1%[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41.212亿元,2023年为441.085亿元[3][12] - 2024年借贷率为34.6%,2023年为36.9%[3] - 2024年12月31日每股资产净值账面为6.32元,与2023年持平[3] - 2024年年度盈利为1.09802亿元,较2023年的6.1854亿元大幅减少[6] - 2024年年度全面收入总额为8008.8万元,较2023年的5.78374亿元减少[6] - 2024年总营业额为2.3037789亿人民币,2023年为2.5549648亿人民币[20][21] - 2024年除税前盈利为44.9529万人民币,2023年为91.3823万人民币[21][22] - 2024年其他收入为31.01万人民币,2023年为57.1842万人民币[24] - 2024年财务费用为53.6215万人民币,2023年为53.5814万人民币[24]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为282.9743万人民币,2023年为305.6899万人民币[26] - 2024年采矿权摊销为52.7909万人民币,2023年为34.9959万人民币[26] - 2024年固定资产折旧为206.9777万人民币,2023年为198.9545万人民币[26] - 2024年税项为33.9727万人民币,2023年为29.5283万人民币[26]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计算基于盈利210,863千元人民币,股份加权平均数为6,982,937,817股;2023年对应盈利为643,821千元人民币[28] - 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0.02港元,金额为128,003千元人民币;2023年每股0.041港元,金额为263,370千元人民币;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0.01港元,总额69,829,000港元;2023年每股0.006港元,总额41,898,000港元[29] - 2024年应收第三方贸易账款为1,774,253千元人民币,应收关联方为194,098千元人民币,总计1,968,351千元人民币;2023年对应分别为1,540,201千元人民币、179,421千元人民币,总计1,719,622千元人民币[31] - 2024年应付第三方贸易账款为3,152,940千元人民币,应付关联方为107,440千元人民币,总计3,260,380千元人民币;2023年对应分别为2,882,184千元人民币、96,435千元人民币,总计2,978,619千元人民币[34] - 2024年0 - 9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351,716千元人民币,91 - 180日为191,731千元人民币,181 - 365日为203,805千元人民币,超过365日为221,099千元人民币;2023年对应分别为1,104,190千元人民币、162,018千元人民币、148,680千元人民币、304,734千元人民币[33] - 2024年0 - 9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2,952,591千元人民币,91 - 180日为120,700千元人民币,181 - 365日为73,842千元人民币,超过365日为113,247千元人民币;2023年对应分别为2,886,361千元人民币、39,912千元人民币、29,491千元人民币、22,855千元人民币[35] - 2024年综合营业额达230.378亿元,较2023年的255.496亿元减少9.8% [88] - 2024年综合毛利为38.003亿元,较2023年增加1.0%,综合毛利率为16.5%,较2023年增加1.8个百分点[94] - 2024年其他收入为3.101亿元,较2023年下降45.8%,主要因处置附属公司收益减少1.61亿元[95] - 2024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4.25亿元,较2023年的5.062亿元下降16.0%,占综合营业额百分比从2.0%降至1.8%[96] - 2024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26.301亿元,较2023年的23.221亿元增加13.3%,占综合营业额百分比从9.1%增至11.4%[97] - 2024年集团联营公司亏损1.143亿元(2023年亏损1.015亿元),合营公司盈利4390万元(2023年盈利4660万元)[98][99] - 2024年实际税率为75.6%,2023年为32.3%;撇除相关影响后,2024年为63.9%(2023年为29.0%)[100] - 2024年净利润率为0.5%,较2023年的2.4%减少1.9个百分点[101]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馀和已质押银行存款中,港元8.5793亿、人民币263.2989亿、美元18.1万(2023年分别为18.5521亿、288.8053亿、15.3万);银行及其他借贷152.61894亿元(2023年为162.81438亿元)[103] - 2024年12月31日,定息及浮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分别为25.772亿元及126.847亿元(2023年分别为31.843亿元及130.971亿元);无抵押银行贷款额度为23亿港元及400.31亿元,其中280.932亿元尚未动用[105] - 2024年12月31日,非人民币计值债务占集团总债务的14%(2023年为13%)[10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为90.814亿元;集团预计未来能履行到期财务责任[10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尚需投资的扩张计划未支付资本支出约37.112亿元,2025年资本支出付款总额预期约25.238亿元[112] - 2024年年度末期股息建议为每股0.01港元,2023年为每股0.006港元;2024年中期股息已宣布为每股0.02港元,2023年为每股0.041港元;2024年分派股息总额为每股0.03港元,2023年为每股0.047港元[121] - 2024年公司总员工成本约为28.29743亿元,2023年为30.56899亿元[8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水泥、混凝土、骨料及其他分部业绩分别为82.945万、23.659万、48.0096万人民币,2023年分别为81.4698万、12.9434万、81.5636万人民币[20][21] - 2024年公司水泥、混凝土及骨料生产线利用率分别为69.2%、33.9%及85.9%,2023年分别为71.8%、25.9%及93.4%[57] - 2024年水泥产品、混凝土及骨料对外销量较2023年分别减少760万吨(10.9%)、增加370万立方米(39.6%)、增加2380万吨(52.1%)[88] - 2024年水泥产品、混凝土及骨料平均售价比2023年分别减少10.6%、12.9%、增加2.8% [89] - 2024年水泥产品、混凝土及骨料毛利率分别为15.1%、12.2%、35.1%,2023年分别为11.7%、11.9%、54.3% [94]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9.5%至约18.3亿吨[41] - 2024年广东、广西等八地水泥产量同比变幅分别为-8.5%、-5.2%、-9.0%、-5.7%、-7.4%、-10.5%、-11.2%及-11.9%,产量分别约为1.31亿吨、9490万吨、6400万吨、1460万吨、8860万吨、5270万吨、4140万吨及7250万吨[41] - 2024年全国新增7条熟料生产线,合计增加熟料年产能约1040万吨[41] - 到2025年底前,力争5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全国力争8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44] - 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44] - 至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3.7%[44] - 至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45] - 2024年作为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首个管控年度,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48]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8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51] 公司业务发展与运营 - 2024年公司新增骨料年产能2000万吨,其中肇庆润盛石场、广西贵港平南县项目各新增200万吨,广西贵港覃塘区项目、湖北咸宁崇阳县项目各新增500万吨,广西贺州市富川县项目新增200万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项目新增300万吨[52] - 2024年公司设立10个产业园深化业务协同,在核心市场通过轻资产模式掌控产能并提升销量[53] - 2024年公司新增省或自治区绿色矿山7座,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9座,省或自治区绿色矿山23座[55] - 2024年公司新建投产1座混凝土搅拌站,新租赁5座,出售1座,混凝土总年产能较2023年底增加约580万立方米[56] - 2024年公司熟料、水泥产能无变化[56] - 2024年公司达到GB16780规定一级能耗标杆水平的生产线18条,较2023年增加4条,产能占比42%[58] - 2024年6月公司连续两年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获评榜单第13位,ESG表现处于“五星级”水平[55] - 2024年2月公司海南昌江水泥生产基地项目获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成果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55] - 2024年10月公司两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滨海岩溶区地下工程重大突涌水灾害治理关键技术”获科技进步一等奖[55] - 2024年公司煤炭采购总量约630万吨,2023年约660万吨;来自中国北方、生产基地周边地区及海外的比例分别为68%、9%、23%,2023年为82%、10%、8%;煤炭生产商直接供应比例约81%,2023年为88%[62] - 2024年公司通过系列措施使物流成本下降,西江流域年运输能力约4530万吨,掌控30个中转库,主要布局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年中转能力达3100万吨[65] - 2024年公司加大核电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等特种产品推广,将“润丰牌”道路硅酸盐水泥应用于多个重大机场建设项目,中热、低热水泥等应用于西南地区多个国家大型基建工程[67] - 2024年公司完成33家在营骨料基地“润丰骨料”品牌形象建设,品牌终端覆盖率95.4%,新增合作1736位关键用户、118家装修公司,客户满意度98.2%[68] - 2024年公司推进功能建材业务“润品”品牌的合资品牌置换融合,依托专业展会及活动展示品牌形象[68] - 2024年公司发布《华润建材科技产品手册》,举办年度品牌年庆暨合作伙伴大会[70] - 2024年公司推动新业务发展,发挥一体化协同优势,加快骨料项目建设及运营,新业务资产及营收占比持续提升[71] - 公司坚持“建设即运营”理念,做好骨料业务管理,初步搭建骨料运营管理体系[61] - 2024年公司深化人造石材业务降本增效,通过集中采购等举措节省成本和费用[61] - 公司未来将保持与内地大型煤炭供应商合作,提升进口煤采购占比,拓展直采渠道,优化混合材、骨料采购策略[64] - 2024年公司多个骨料项目投产或试生产,新增年产能共1900万吨[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附属公司在营(含试生产)骨料年产能约10860万吨,联营公司应占年产能约370万吨;全部建成后,附属公司预计年产能达13480万吨,联营及合营公司应占年产能约1360万吨[72] - 2024年公司初步完成人造石材全国布局,人造
华润水泥控股(01313) - 2024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