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409.1亿元,2023年为412.49亿元[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95.44亿元,2023年为196.53亿元;2024年毛利率为47.77%,2023年为47.64%[4]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为27.8亿元,2023年为11亿元[4] - 2024年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87.72亿元,2023年为77.2亿元[4] - 2024年公司税前溢利为41.69亿元,2023年为32.77亿元[4]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年内溢利为27.7亿元,2023年为23.99亿元;2024年净溢利率为8.59%,2023年为7.05%[4]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1.04元,2023年均为0.90元[4]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为1174.22亿元,2023年为1134.31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为472.23亿元,2023年为456.46亿元[4]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为575.27亿元,2023年为568.53亿元[4] - 2024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35.55583亿元,2023年为29.3926亿元[7] - 2023年公司总营收41,248,505千元,2024年为40,909,878千元,同比下降约0.82%[28][30][32] - 2023年税前利润为3,276,908千元,2023年本年利润为2,907,404千元[28] - 2024年中国大陸收入29,612,556千元,2023年为30,877,890千元,同比下降约4.1%;其他国家及地区2024年为11,297,322千元,2023年为10,370,615千元,同比增长约9%[30] - 2024年非流动資產合计80,763,155千元,2023年为77,639,234千元,同比增长约4.02%[31] - 2024年客户合同收入40,821,957千元,2023年为41,185,904千元,同比下降约0.88%[32] - 2024年总租赁收入87,921千元,2023年为62,601千元,同比增长约40.45%[32] - 2024年和2023年报告期初包含在合同负债中并已确认的收益分别为1,200,496千 元和1,544,762千元[34] - 2024年和2023年预计结转收入一年以内分别为1,232,315千元和1,200,496千元,一年以上分别为434,635千元和319,785千元[38]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收入分别为471,380千元和524,980千元[38] - 2024年和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分别为14,617,911千元和16,189,857千元[39] - 2024年和2023年已提供服务成本分别为6,747,663千元和5,405,452千元[39]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收益分别为1,010,464千元和1,392,007千元[40] - 2024年和2023年财务成本分别为1,431,915千元和1,324,831千元[40] - 2024年所得税即期为1017620千元,递延为 - 360779千元,合计656841千元;2023年即期为529206千元,递延为 - 159702千元,合计369504千元[43] - 2024年拟派末期股息850275千元,每股0.32元;2023年为721548千元,每股0.27元[43] - 2024年归属公司普通股股东盈利2769886千元,基本每股盈利对应股数加权平均数为2670408116股;2023年盈利2398606千元,对应股数加权平均数为2669655211股[46]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合计8024433千元,其中应收款项7952073千元,应收票据72360千元;2023年合计7668229千元,其中应收款项7643737千元,应收票据24492千元[46]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合计5997385千元,其中应付款项5378370千元,应付票据619015千元;2023年合计6159619千元,其中应付款项5507366千元,应付票据652253千元[47]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40910百万元,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50] - 报告期内经营现金流4477百万元,同比增长31.13%;毛利率减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2.45个百分点;剔除新并购企业影响,管理费用下降318百万元;2024年以来回笼资金近3000百万元[51] - 报告期内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770百万元,同比增加15.4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2314百万元,同比增加15.10%;非经常性损益456百万元,同比增加17.53%[52]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5554百万元,其中研发费用3644百万元[52] - 2024年以来回笼资金总额近人民币30亿元[7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对外客户销售总收入为40,909,878千元人民币,其中制药业务为28,776,374千元人民币[1] - 公司2024年制药业务业绩为3,304,450千元人民币,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业绩为 - 112,028千元人民币[1] - 公司2024年资本开支总计6,640,606千元人民币,其中制药业务为3,795,471千元人民币[1] - 2023年制药业务收入30,550,977千元,业绩2,133,620千元[28] - 2023年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收入4,440,558千元,业绩 - 126,443千元[28] - 2023年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收入6,710,003千元,业绩 - 200,661千元[28] - 2023年医药分销和零售业务无对外销售,应占联营企业损益2,242,195千元[28] - 2024年制药业务营业收入28,776,占比70.34%,同比减少4.34%;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营业收入4,320,占比10.56%,同比减少1.50%;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营业收入7,642,占比18.68%,同比增加14.62%[54] - 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29,613,占比72.39%,同比减少4.10%;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营业收入11,297,占比27.61%,同比增加8.93%[54] - 报告期内制药业务收入为287.76亿元,分部业绩为33.04亿元,同比增长54.83%,分部利润为32.5亿元,同比增长64.64%[85] - 2024年制药业务研发投入49.1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98%,研发费用为30.71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0.62%[85] - 2024年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销售收入为80.85亿元,同比增长5.84%[87] - 2024年抗感染核心产品销售收入为31.26亿元,同比下降27.95%[87] - 2024年代谢及消化系统核心产品销售收入为27.93亿元,同比下降0.73%[87] - 2024年心血管系统核心产品销售收入为19.12亿元,同比增长14.00%[87] - 2024年中枢神经系统核心产品销售收入为10.99亿元,同比下降21.01%[87] - 2024年原料药和中间体核心产品销售收入为11.06亿元,同比下降12.97%[87] -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销售增长主要系珮金等销售增长及奕凯达收入贡献,苏可欣销售下降综合影响[87] - 抗感染核心产品销售下降主要系新冠相关产品捷倍安需求大幅减少及沙多力卡销售下降所致[87] - 2024年集团制药业务销售额过亿的制剂或系列共49个,其中超10亿的有4个,5 - 10亿的有3个,3 - 5亿的有4个,1 - 3亿的有38个[93][94]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准则 - 综合财务报表涵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财务报表[11] - 本年度首次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等多项经修订准则[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多项准则已颁布但未生效,集团拟生效时应用[15][1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可提早应用[17][1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允许符合资格实体选择精简披露规定,公司不具备资格,部分附属公司考虑应用[1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相关准则修订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6][1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相关准则修订未决定强制生效日期,但可供采纳[16][17]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6][17] - 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编制,除部分资产用公允价值,其余用历史成本计价[10] - 附属公司经营业绩从收购日或取得控制权日起综合计算至控制停止[1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澄清终止确认金融资产或财务负债日期等多项内容,预期对集团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0]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澄清可再生电力合同“自用”适用要求等,预期对集团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解决规定不一致性,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规定货币兑换评估等,预期对集团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2]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的年度改进一第11册载列多项准则修订,预期对集团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3] 报告分部相关信息 - 集团根据产品和服务划分成5个报告分部,管理层分开监察各营运分部业绩[24] - 分部业绩基于各报告分部利润或亏损评估,以计量经调整税后利润或亏损作出[24] - 分部间收入于合并时互相抵销,销售和转移参考现行市价交易[24] - 分部资产不包括部分集团统一管理的资产[24] - 分部负债不包括部分集团统一管理的负债[24] - 5个报告分部包括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医药分销和零售及“其他”分部[25] 税收相关信息 - 中国企业所得税率25%,公司部分大陆附属公司可按0% - 20%优惠税率缴税,香港利得税首笔2,000,000港元按8.25%,其余按16.5% [41] - 以色列附属公司Alma Lasers Ltd.享6%优惠税率,印度附属公司Gland Pharma按25.17%计税等[41] 产品获批及上市相关信息 - 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中国境内新增获批1项肺癌领域适应症[55] -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7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16项适应症获批上市[56] -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于2024年4月在美国获批3项适应症,8月在加拿大获批上市[57] - 汉达远(阿达木单抗注射液)4项新增适应症在中国境内获批,累计获批8项适应症[57] - 公司多款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产品获批上市或推出新市场[62][63] - 报告期内,曲妥珠单抗注射液先后在美国、加拿大获批上市,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于2025年2月获欧盟获批[66] - 2024年8月,公司获中国境内及港澳台地区独占性商业化权益的汉奈佳获批上市[70] - 报告期内,复锐医疗科技获得Revanesse注射填充产品系列在多个主要市场的独家分销权[70] -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于2019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是中国首个获批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的利妥昔单抗[81] - 汉曲优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截至报告期末,已在包括欧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5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81] - 公司自研的新型PD - 1单抗于2022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025年2月获欧盟委员会批准[81] - 该PD - 1单抗是首个欧盟批准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单抗[81] - 该PD - 1单抗获批适应症包括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81] - 该PD - 1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PD - 1单抗[81] - 达木单抗注射液于2020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1] - 达木单抗注射液是中国首个中欧双认证GMP生产基地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1] - 达木单抗注射液获批适应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葡萄膜炎等[1] - 汉泰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于2021年11月获批上市,获批适应症包括转移性结直肠癌等[82] - 苏欣可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于2020年4月获批上市,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口服药物[82] - 欧泰乐阿普米特片于2021年8月获批上市,是全球首款获批用于斑块状银屑病治疗的口服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82] - 奥康泽奈
复星医药(02196) - 2024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