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盾光电(300862) - 2024 Q4 - 年度财报
300862蓝盾光电(300862)2025-04-13 15: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蓝盾光电,代码300862[19]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建强[19]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安徽省铜陵市石城路电子工业区,邮编244000[19] - 董事会秘书是万露露,证券事务代表是陆明霞,联系电话0562 - 2291110[20]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是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www.szse.cn,媒体有《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21]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证券及投资管理部[21]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是赵权、刘金成[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609,431,854.27元,较2023年减少5.22%[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85,348.09元,较2023年减少84.55%[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4,217,308.57元,较2023年减少176.10%[2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1,569,226.81元,较2023年增长882.62%[23] - 2024年末资产总额2,570,665,282.39元,较2023年末增长1.00%[23]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05,781,647.13元,较2023年末减少0.22%[23]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0,702,656.66元[29]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60,943.1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8.5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4.55%;资产总额257,066.5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0%;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7.50%[80] - 2024年销售费用4711.93万元,同比升10.16%;管理费用4554.23万元,同比升0.69%;研发费用3892.29万元,同比降7.66%[89] - 2024年财务费用 - 412.65万元,2023年为 - 1159.12万元[89]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228人,较2023年的306人减少25.49%;研发人员数量占比18.61%,较2023年的21.31%下降2.70%[93] - 2024年研发人员中本科116人,较2023年的170人减少31.76%;硕士73人,较2023年的51人增加43.14%;博士4人,较2023年的3人增加33.33%;大专35人,较2023年的82人减少57.32%[93][94] - 2024年30岁以下研发人员103人,较2023年的149人减少30.87%;30 - 40岁107人,较2023年的135人减少20.74%;40岁以上18人,较2023年的22人减少18.18%[94]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38,922,917.08元,2023年为42,150,628.14元,2022年为45,283,519.37元;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39%,2023年为6.56%,2022年为5.93%[9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16,261,690.66元,较2023年的661,712,328.30元增加8.24%[9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634,692,463.85元,较2023年的653,411,169.40元减少2.86%[9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1,569,226.81元,较2023年的8,301,158.90元增加882.62%[96]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77,663,246.16元,较2023年的207,743,781.54元增加274.34%[96]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880,773,119.29元,较2023年的149,635,724.65元增加488.61%[9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5,494,081.52元,较2023年的31,502,285.99元下降82.56%[96] - 投资收益为 -1,934,414.41 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16.05%[99] - 资产减值为 -9,061,319.38 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75.18%[99] - 营业外收入为 7,114,608.41 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59.03%[99] - 信用减值为 -12,200,513.60 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101.23%[99] - 2024 年末货币资金 292,736,937.51 元,占总资产比例 11.39%,较年初比重减少 0.44%[101] - 2024 年末应收账款 469,612,970.24 元,占总资产比例 18.27%,较年初比重增加 0.98%[101] - 2024 年末固定资产 317,699,195.42 元,占总资产比例 12.36%,较年初比重增加 5.91%[10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 70,175,191.78 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75,191.78 元[103] - 报告期投资额 818,187,254.70 元,上年同期投资额 10,000,000.00 元,变动幅度 8,081.87%[105] - 截至报告期末,受限资产合计 182,492,458.29 元,包括货币资金 47,417,970.51 元、长期应收款 135,074,487.78 元[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款项账面余额为92313.69万元,占当期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35.91%[1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20406.60万元,占当期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7.94%[14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仪器仪表制造业2024年营收607,012,656.94元,占比99.60%,较2023年下降5.58%;其他行业营收2,419,197.33元,占比0.40%,较2023年增长2,740.73%[82] - 环境监测产品2024年营收447,121,180.67元,占比73.37%,较2023年下降11.70%[82] - 交通管理产品2024年营收105,469,956.68元,占比17.31%,较2023年增长54.07%[82] - 气象观测产品2024年营收10,373,194.35元,占比1.70%,较2023年下降40.37%[82] - 精密制造产品2024年营收44,048,325.24元,占比7.23%,较2023年下降13.13%[82] - 国内市场2024年营收609,431,854.27元,占比100.00%,较2023年下降5.22%[82] - 自销模式2024年营收609,431,854.27元,占比100.00%,较2023年下降5.22%[82] - 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6.07亿元,营业成本4.54亿元,毛利率25.18%,营收同比降5.58%,成本同比降6.57%,毛利率同比升0.79%[83] - 环境监测产品营收4.47亿元,营业成本3.14亿元,毛利率29.71%,营收同比降11.70%,成本同比降12.03%,毛利率同比升0.27%[83] - 交通管理产品营收1.05亿元,营业成本0.90亿元,毛利率14.72%,营收同比升54.07%,成本同比升46.46%,毛利率同比升4.43%[83] - 仪器仪表制造业生产量3561台/套,同比降0.11%;库存量279台/套,同比升3.33%[84] - 仪器仪表制造业材料设备成本2.22亿元,占比48.93%,同比降9.34%;人工成本1.08亿元,占比23.73%,同比降1.28%;费用成本1.24亿元,占比27.35%,同比降5.82%[85] 公司业绩下滑原因 - 公司2024年业绩下滑,原因是行业竞争加剧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下滑,对外投资参股公司处于发展前期确认投资亏损[5] 利润分配预案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以184,617,902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0元(含税),送红股0股,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0股[6] 行业政策与发展趋势 -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整体水平仍处于中低端,高端仪器仪表和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33] - 2025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目标为85%[38] - 2025年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34] - 2027年国家网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空气监测网和京津冀区域地表水监测网数智化改造率先推进,常规采样、分析、设备运维基本实现自动化、无人化[41] - 2030年国家网实现系统性重塑,“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全面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智慧大脑”基本建成[41] -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提出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37] - 2023年1月,16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38] - 2023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34] - 2024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首批国产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工作[34] - 2024年6月,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考核正式纳入地方政府环保绩效评估[38] - 2024年,国家持续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印发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技术指南[39]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3万亿元人民币[44] -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2025年3月15日发布,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47] - 《2025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3月5日发布,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47] - 2022年4月国务院出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部署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和任务[46] - 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革委联合印发《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智慧气象为目标[46] - 近期中国气象局、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速公路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43] - 近年来智慧交通行业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加速转型,国内大中城市在智能交通系统取得突破[43] -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基础,我国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45] - 随着相关工程建设和新技术推动,气象大数据应用市场将持续增长[46] - 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43] - 2024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案中地表水监测涵盖3646个国控断面及自动水站[5] - 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8]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到2025年分别比2020年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8] - 到2025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9] - 到2035年,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9] -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17] - 到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17]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分析测量仪器的研制和生产、软件开发、数据应用及服务,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32] - 公司在光学等领域积累五十余年经验,从事高端分析测量仪器研制等业务,产品用于环境监测等领域[51] - 环境监测业务聚焦大气、水等监测,拓展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业务[54] - 腔增强氮氧化物分析仪精度可达ppt级别,大气总过氧自由基分析仪完成研发并交付[54] - 推出基于高精度光散射技术的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及粒径谱系列监测设备